苏瑶的手指停在广播系统的手动触发按钮上方,声音很稳:“林越,刚才……我好像听到对讲机有声音。”
我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快步走回主控台,调出音频日志。屏幕上的波形图一闪,一段极短的脉冲信号被系统标记为背景噪声,自动过滤了。但我一眼就认出来——这不是杂音,是定向接收的反向探测信号,频率和我们昨晚七点发出的广播完全重合。
有人在外头监听我们的通讯,并试图定位信号源。
我把时间线拉出来,和b区走廊那团温热痕迹并列对比。电磁扰动发生在七点零四分,红外异常出现在十七秒后,位置正是旧通风口附近的夹层缝隙。那里原本是工厂检修通道,从外侧钻入的话,确实能避开主监控探头。
“不是巧合。”我说,“他们知道我们在发信号,也在找入口。”
苏晨已经站在旁边,盯着红外图谱看了几秒,“可要是真有人进来,怎么会只待五秒?连门都没碰。”
“试探。”我手指敲了敲桌面,“他们在确认有没有人守着这条路线,有没有监控反应。我们现在看到的‘异常’,其实是对方行动后的余波。”
苏瑶低头看着自己刚整理好的应急包,又抬头看向我,“那下一步会是什么?”
“偷物资,或者破坏关键设备。”我站起身,“c仓现在放着柴油滤芯、净水药剂、压缩食品,全堆在一起。一旦被盯上,整个储备体系都会崩。”
空气一下子沉了下来。
我知道她们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上一次演练暴露的是响应流程的问题,这一次面对的,是真实存在的外部威胁。
“从现在起,改变储物方式。”我打开本地服务器,调出安全屋结构图,“三级隐藏体系,立刻执行。”
我在图上划出三个区域:c仓仍是日常取用点,但只保留三天用量;设备间下方的维修夹层改成隐蔽点A,存放高价值易损物资;废弃排水井清淤加固后作为隐蔽点b,藏匿武器和长期应急口粮。
“两个隐藏点只有我们三个人知道具体位置。”我看向他们,“而且今后所有物资转移,必须两人同行,登记加密编号,不准提实际内容。”
苏晨马上点头,“我可以给台账加权限分级,不同层级需要双认证才能查看。”
“我现在就去分类打包。”苏瑶转身走向医疗角,从柜子里取出几袋药品,开始装进密封袋。
“先不动真货。”我拦住她,“今晚做一次全流程演练,静默搬运,不亮主灯,用头灯低光模式。我要看这套制度能不能在无预警状态下跑通。”
她说:“明白。”
十点整,公共区灯光关闭,应急蓝光亮起。这次没有警报,也没有广播提示。我和苏瑶一组,负责将三日份压缩食品和净水药剂转移到隐蔽点b;苏晨则配合我提前调试过监控角度,确保搬运路径始终处于可视范围。
我们贴着墙边走,脚步放轻。每到一个转角,我都停下来扫一眼手持终端上的实时监控画面。通风系统保持最低运行,避免气流扰动引发误报。
到达排水井入口时,我用手电照了照内壁。混凝土表面有些潮湿,但结构完好。苏晨之前做了防水处理,还加了防滑垫。我们把物资箱一个个搬进去,按预定位置码好,最后用空油桶遮挡住入口视线。
另一边,苏晨和我一起把发电机零件和备用电池组送进维修夹层。他顺手检查了里面的温湿度传感器,重新校准了阈值。
“这样就不会再因为局部温差被误判成入侵了。”他说。
两小时后,全部转移完成。我在主控台更新了数字地图,在c仓门口故意留下一道模糊的拖痕,像是有人深夜搬运重物留下的。这是个诱饵,如果外面真有人监视,他们会以为主仓库仍在频繁使用。
“假目标设好了。”我说,“接下来,出入登记全部走电子台账,每次取物都要录双人视频,标明时间、用途、归还期限。”
苏瑶坐在医疗角桌旁,正把最后一支抗生素贴上无文字标签,收进随身背包。那是她新设定的应急配置,随时能拿走。
“以后我的药品不再集中存放。”她说,“贵重的分成三份,分别锁在不同区域。”
“对。”我点头,“物资不能集中,信息也不能集中。谁都不可以单独掌握全部情况。”
苏晨在设备间检查完数据同步状态,走出来时手里多了张纸。他把它贴在门后,是一张手绘的“物资调度流程图”,从申请到归还的每一步都标得很清楚。
“下次演练,我可以加个声东击西的环节。”他说,“比如模拟某个隐藏点被发现,看我们怎么应对。”
我看着屏幕上轮巡的监控画面,b区走廊依旧安静。但我已经调高了那一带的红外灵敏度,任何微小的温度变化都会触发记录。
“不用等到下次。”我说,“明天开始,每天随机抽查一次物资盘点,由你们两人互查,我监督。发现问题当场修正。”
苏瑶抬眼,“你觉得他们还会再来?”
“一定会。”我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动,切换到通讯日志界面,“我们发信号,就是在告诉别人这里有人活着,有资源。只要还有人在外面挣扎,就会有人想进来。”
她没说话,只是把头灯插上充电线,挂在门口钩子上。
我回到主控台前,打开资源协同台账,在“团队训练”下新建了一个子项:“防盗窃与破坏预案”。我把今晚的操作步骤逐条录入,包括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风险控制点。
页面自动同步到每个人的终端。
这时,苏晨忽然说:“林越,排水井那边的摄像头,要不要换个朝向?现在它对着墙,如果有人从侧面进来,拍不到脸。”
我想了想,“不动它。我们要让他们觉得监控有盲区,才会冒险靠近。真正的重点不在画面拍到谁,而在他们什么时候出现。”
他点点头,没再问。
苏瑶站起身,走到操作台前看了眼广播系统的状态。绿色指示灯稳定闪烁,自动广播将在凌晨五点再次启动。
“还是发吗?”她问。
“发。”我说,“但内容改一下。去掉‘可共享资源’这句。”
她手指在输入框里删掉那几个字,重新核对坐标信息。
“这里是城郊七号安全屋,北纬31.7,东经119.2,物资充足,请求联络。”她念了一遍。
“就这样。”我按下确认键,“让想听的人听见,也让不该来的人知道——我们不是软目标。”
她关掉界面,转身准备离开。
就在她手搭上门框的时候,我叫住她。
“应急包放在手边,头灯充好电。”我说,“不只是演习,是现在就要做到。”
她回头看了我一眼,轻轻点头,走进医疗角,把背包挂在床头最近的位置。
我坐在主控台前,目光落在新标注的隐藏点坐标上。手指还在敲着桌面,节奏没变。
监控画面切到b区走廊,红外模式下一切正常。但我知道,那道夹层缝隙还在那里,像一张半开的嘴,等着有人伸出手。
苏晨走过来,低声说:“我可以把维修夹层的通风口加一道手动挡板,平时封闭,需要时再打开。”
我说:“做吧,记得用非金属材料,别干扰信号。”
他应了一声,转身往设备间走。
我调出通讯频段扫描图,盯着那段曾出现脉冲的频率。波形平稳,没有任何波动。
可就在我准备切换页面时,终端右下角弹出一条提示:
【b区西侧外墙,震动传感器轻微触发,持续0.8秒,已自动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