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脚步声在指挥室门口戛然而止。
孙明站在门口,额角带着汗,手里紧握着一个黑色U盘,指节泛白。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扫了一眼调度台前的陆轩,眼神里有疲惫,也有压不住的亮光。
陆轩抬眼,目光如铁。
“查到了。”孙明走进来,声音低沉却清晰,“不是恒源主动断供,是被掐了上游。”
他将U盘插入终端,调出一段录音。声音杂乱,背景有翻纸声和压低的争吵。几秒后,一个男声响起:“环氧丙烷配额全被山本那边截了,我们库存只够撑七天。上面说了,N-7优先保他们东京项目,国内订单能拖就拖。”
陆轩盯着屏幕,一言不发。
录音继续:“华南中转仓那边也安排好了,有人接应,货一到就转走……别问是谁,问了对你没好处。”
声音落下,办公室陷入短暂沉默。
赵宇猛地抬头:“所以我们的货,根本没进仓,是被人中途劫了?”
“不是劫。”孙明摇头,“是压根就没发。恒源自己也被蒙在鼓里,直到三天前才被告知配额清零。他们不敢声张,怕得罪山本系背后的化工联盟。”
陆轩缓缓起身,走到主控屏前,调出全球原料供应图。原本标绿的几条跨境通道,此刻已全部变灰。他盯着那条从日本经韩国中转的主链,眼神冷峻。
“山本一郎这是要断我们命脉。”他说,“不是为了打压,是为了逼我们低头。”
孙明点头:“他们算准了我们没备选。N-7量产企业全国不到十家,八成和山本有间接合作。我们一旦停摆,跨境节点部署就得延期,国际谈判的筹码立刻归零。”
陆轩沉默片刻,忽然问:“宏远呢?”
孙明一怔:“成都那个?三年前接触过,规模小,产能有限,当时没列为主力。”
“现在列。”陆轩转身,“你现在就联系他们,我要知道他们能不能接单。”
“可他们……”
“没有可不可。”陆轩打断,“现在每耽误一分钟,我们的节点就多一分崩塌风险。你去谈,条件你定,预付款翻三倍,订单签五年。只要他们能供,价格不是问题。”
孙明深吸一口气,点头出门。
两小时后,他回电。
“宏远法人姓周,态度谨慎,但愿意试供。第一批200公斤,48小时内运抵华南仓。他提了一句——最近有日本客户询价,被他们拒了。”
陆轩眼神一凝。
“他知道风险。”他说,“所以他敢接,反而说明他有骨气。”
“可检测怎么办?”赵宇插话,“我们只剩一次激活液,样品必须一次过。要是纯度不达标,连复测的机会都没有。”
陆轩看向他:“你有办法?”
赵宇站起身:“分段测。先用微量样本验纯度,达标再测稳定性。流程拆开,风险对半。”
“多久出结果?”
“最快十四小时。”
“那就十四小时。”陆轩拍板,“林娜,协调实验室,优先排程。胡军,派两个可靠的人,去成都接货,全程贴身护送,车不离人,人不离货。”
命令下达,各人迅速行动。
林娜立即联系技术中心,调整检测序列;胡军调出机动组名单,亲自选定两名老队员,安排专车待命;赵宇则带着检测方案,提前赶赴华南实验室,确保流程无缝衔接。
陆轩没有离开调度台。
他调出宏远新材料的档案,一页页翻看。注册资本三千八百万,员工四百二十一人,近三年无不良记录,技术专利七项,其中两项与N-7提纯相关。数据平实,却透着一股踏实劲。
“小企业反而干净。”他低声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他们活下来,靠的是真本事。”
孙明站在一旁,犹豫了一下:“陆哥,宏远这单接了,以后会不会被盯上?”
“已经被盯上了。”陆轩冷笑,“山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漏网之鱼。但他们敢接,就是站了队。从今天起,宏远不是供应商,是战友。”
孙明心头一震。
他忽然明白,陆轩要的不只是材料,而是一条不被控制的路。一条哪怕窄,也要自己走的路。
时间一分一秒推进。
第三十六小时,成都方面发来消息:货物已装车,启程。
第四十一小时,护送车队进入湖南境内,GpS信号稳定。
第四十七小时五十分,货车驶入华南中转仓专用通道,安保系统自动识别放行。
赵宇已在实验室等候。
样品取出,编号登记,检测启动。
第一阶段:纯度分析。
设备嗡鸣,数据滚动。十二分钟后,屏幕跳出结果:98.7%。
赵宇松了口气,立即转入第二阶段:稳定性压力测试。
模拟跨境节点高负载环境,温度、湿度、电压全拉至极限。样品在反应舱内持续震荡,监控曲线起伏不定。
十二秒时,曲线出现轻微抖动。
赵宇屏住呼吸。
十五秒,抖动消失,回归平稳。
二十秒,系统判定通过。
“成了。”他摘下耳机,声音有些发颤,“宏远N-7,达标。”
消息传回总部,林娜第一时间录入系统,标记为“一级供应恢复”。
陆轩站在调度台前,看着主屏上重新亮起的绿色通道,终于缓缓吐出一口气。
他拿起笔,在工作日志上写下:“799”。
笔尖顿住。
检测报告传回,末尾一行小字清晰可见:批次编号 cd-hY2023-799。
他盯着那串数字,久久未语。
孙明走进来,轻声问:“下一步怎么走?”
陆轩合上日志,抬头:“通知宏远,第二批订单现在就签。另外,查查华南中转仓那个‘内应’——录音里提到的人,必须挖出来。”
“可我们现在……”
“不急。”陆轩打断,“材料到位,我们就有主动权。现在不是慌的时候,是收网的时候。”
孙明点头,正要离开。
陆轩忽然叫住他:“你去成都,亲自走一趟。”
“我?”
“对。”陆轩目光坚定,“不是去道谢,是去谈未来。告诉周总,樊星阁不只买他的货,还要护他的厂。从今往后,他的生产线,就是我们的生命线。”
孙明怔住,随即重重点头。
他转身出门,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
陆轩站在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
他知道,这场仗还没完。
山本不会善罢甘休,国际博弈才刚开始。但今天,他们守住了第一道防线。
不是靠运气,是靠人。
靠一个敢递U盘的质检员,靠一个敢接单的小厂老板,靠一群不退的兄弟。
他拿起通讯器,拨通马亮:“曼谷节点那边,盯紧日本方面的动向。另外——查查山本最近三个月的原料采购路径,我要知道,他们到底动了多少手。”
“明白。”马亮回应干脆。
通讯结束,陆轩将日志翻到最后一页。
他提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力量,不是压倒对手,而是在绝境中,仍有人愿意为你递来一把钥匙。
笔尖落下,墨迹未干。
实验室警报突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