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光阴,在土星轨道上不过是时钟的一次精准轮回,但对于“光环之城”的核心区域而言,却仿佛经历了某种无形的酝酿。
当李擎风再次踏入那间可俯瞰星空的全景会客室时,林永已经站在了观察窗前,背影依旧挺拔,但似乎比七天前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深沉。
他显然刚刚结束了对土星十城关键节点的实地考察。
“家主。”
李擎风的声音平和,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林永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目光锐利地扫过李擎风,似乎在确认这七天在他身上留下的无形印记。
“擎风,你这七天,看来没有虚度。”
他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中带着考察后的审慎,
“我看了能源中枢,看了船坞,也看了生态循环区的试点模块。
不得不承认,即便以总部的标准来看,这里的规划、施工质量和集成度,都超乎我的预期。”
他踱步到巨大的土星十城全息星图前,伸出手指,虚点着那十个以引力缆索和高速通道相互连接、环绕土星形成的宏伟城市群骨架。
“七天前,我看它是十个强大的工业节点和居住地。
但现在,我看得更清楚了一些……擎风,你这十座城,不仅仅是十座城。”
林永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现在的建设蓝图,看到了遥远的未来:
“它们彼此呼应,功能互补,能源网络、交通流、信息链完全一体化。
这十城若完全建成,不仅能轻松容纳十亿人口,更像是一个……
一个完整的生态,一个漂浮在深空中的文明模因,一个近乎自给自足的巨构建筑。”
他顿了顿,像是被自己脑海中突然冒出的念头击中,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震动,喃喃道:
“如果……
如果将这十城在物理结构上也进行更深层次的整合,甚至……最终合一。
那它就不再是城市群了,它将是一艘……前所未有的、能够承载文明火种的……深空星舰!”
说完这句话,林永自己都愣住了。
这个想法过于宏大,甚至有些骇人听闻。
他猛地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李擎风,想从对方脸上看到惊讶、否定,或者至少是觉得荒谬的表情。
然而,他看到的,只是李擎风脸上那抹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你终于看到了”的了然微笑。
李擎风没有反驳,没有惊叹,只是迎着林永锐利的目光,非常肯定地、轻轻地点了点头。
一瞬间,林永感觉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他原本准备了许多关于发展节奏、资源调配、风险控制的说辞,此刻却全部梗在喉间。
原来,他看到的所谓“长远规划”,竟然还远远低估了这个侄子的野心和格局!
对方所思所想的,早已超越了常规的太空城概念,指向了文明层级的存在形态演变!
“……你早就想到了。”
林永的声音有些干涩,这不是疑问,而是陈述。
“基石数据库里,有类似的文明迁徙案例。
十城合一,是远期的一种可能性,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方向。”
李擎风的回答依旧平静,却坐实了林永的猜测。
接下来的时间,成了李擎风主导的舞台。他不再需要被动回答林永的考察疑问,而是主动引领,深入阐述十城的具体规划和核心功能。
他从能源矩阵的冗余设计讲到生态循环的闭环实验,从模块化造船平台的效率优势讲到面向深空环境的尖端材料研发中心。
他描绘的未来图景中,在十城工作生活的人们,不再是简单的拓荒者,而是文明的探索者、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将与深空科研、星际航行、乃至文明备份的宏大使命紧密相连。
当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向与内环的关系时,林永重新提起了之前的担忧:
“蓝图宏伟,但内环不会坐视一个完全脱离掌控的庞然大物在外环崛起。
技术封锁、经济制裁,甚至更激烈的手段,都可能到来。
你的非对称防御,能抵挡多久?”
李擎风走到星图前,手势一挥,星图范围扩大,将整个内太阳系囊括进来,重点标注了地球、火星、木星基地以及土星。
“家主,我们从未想过要与内环对立,更非意图分裂人类文明。
我们的目标,是拓宽文明的边界,增加文明的韧性。”
他的手指点向火星,然后划出一条虚拟的弧线,连接向土星。
“请看,在火星与土星轨道之间,存在着太阳系内相对‘干净’的一片空间,小行星带碎片稀疏,引力环境相对稳定。”
林永眉头微蹙,似乎猜到了什么。
李擎风继续道:“我的构想是,在这条弧线上,建设一条超长距离的电磁轨道弹射器,或者说,‘星际高速航道’。”
“利用土星和火星的引力特性,以及这条‘干净’走廊,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双向的加速\/减速轨道系统。
新型的专用运输舰或资源舱,可以在土星端通过电磁弹射获得初始高速,依靠惯性滑行大部分航程,在接近火星时,再利用火星端的对称轨道进行减速捕获。”
“这能带来什么?”
李擎风目光灼灼,
“它将彻底改变内环与外环核心区的连接方式。
现有的聚变动力星舰,从火星到土星需要数月甚至更久。
而通过这条‘星际高速航道’,特定货物和人员的单程时间,可以被压缩到数周之内!”
“航行时间的大幅缩短,意味着资源流动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土星系统拥有近乎无限的氢、氦、水资源,火星则拥有更成熟的工业基础和更靠近内环市场的位置。
资源与市场的结合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届时,土星-火星双星系统,将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一个紧密联动的整体,真正成为支撑未来太空工业、深空探索,乃至整个太阳系防御体系的、无可替代的‘双引擎’和‘核心枢纽’。”
李擎风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这条航道,不是战争的导火索,而是合作的桥梁。
它将使内环的强大市场需求与外环的丰富资源、先进制造能力无缝对接,创造的利益将远超现在内环通过垄断和压制所能获得的。
当利益捆绑足够深,对抗的成本高到无法想象时,合作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才是土星十城未来与内环共处的基石。”
会客室内一片寂静,只有全息星图上,那条连接土星与火星的虚拟光带,在幽幽闪烁,仿佛一条通往未来的银河铁轨。
林永久久凝视着那条光带,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惊,逐渐转为深思,最终,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却已然在规划星系级蓝图的侄子,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林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可能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岔路口。
而提出这条路线的,正是眼前这个从外环土星崛起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