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5年10月底,洺州城】
冷风卷过洺州城头,撕扯着新插上的玄黑龙旗,旗面猎猎作响,仿佛仍在诉说着不久前那场天崩地裂的炮火与最终的臣服。
深秋的寒意已颇具锋芒,预示着凛冬将至。
城内虽已大致安定,隋军巡逻队甲胄铿锵的步伐取代了夏军溃败时的混乱喧嚣,但空气里仍隐隐弥漫着硝烟未尽的气息和一种大战过后特有的、紧绷后的疲沓。
郡守府如今成了杨勇的所在,昔日窦建德饮酒议事的厅堂,此刻烛火通明,炭盆驱散着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众将心中的新的思量。
杨勇负手立于悬挂的巨大舆图前,目光沉凝,缓缓扫过已然插上隋军黑色小旗的河北诸郡,最终落在西北、正北以及东北方向。
河北初定,百废待兴,更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前的短暂宁静,潜流之下,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报——!”一名传令兵快步而入,单膝跪地,声音打破了堂内的沉寂,“启禀陛下,洛阳八百里加急!”
杨勇并未回头,只沉声道:“讲。”
“房大人、魏大人、王大人等已遵陛下前旨,遴选出的三百余名官员及其眷属、属吏已分批离开洛阳,正由右骁卫将军史祥率军护卫,前往河北各郡县赴任!房大人言,所选之员皆考核其德行、才干,必竭力安抚地方,恢复民生,推行朝廷新政!”
“好。”杨勇缓缓点头,脸上并无太多喜色,目光依旧锁定在舆图上,“回去告诉房玄龄他们,河北新附,民心未稳,匪患或仍有余孽,让赴任官员务必谨慎,首要之事乃安定民心,恢复生产,开仓赈济,免除今明两年赋税之事,必须不折不扣执行!朕要的是一个民心归附的河北,若有阳奉阴违、趁机盘剥者,无论何人,一旦查实,可先斩后奏!”
“是!”传令兵领命,迅速离去。
杨勇转过身,看向堂下济济一堂的文武众臣。
李靖、李密、尉迟恭、裴仁基、裴行俨、徐世积、程咬金、单雄信、罗士信、王君廓、陈智略、樊文超,以及新降的窦建德、宋正本、崔君肃、张玄素、高雅贤等人皆在。
人人面色各异,胜者从容,降者恭敬,却都屏息等待着天子的下一步旨意。
“河北虽定,然天下未安。”杨勇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诸卿以为,我大隋下一步,该剑指何方?”
堂内一时寂静,只有炭火偶尔噼啪作响。
李靖已续须多日,此时他轻抚颚下髯须,上前一步,目光如炬,率先开口:“陛下,河北新平,确需时日消化。然兵贵神速,岂容贼寇喘息?日前斥候来报,发现宇文化及残党踪迹,似往山东方向流窜,此等弑君逆贼必须尽快捉拿!然其虽如丧家之犬,但山东地情复杂,若其与地方豪强或残余乱匪勾结,恐又生波澜。臣请即刻派精骑追击,务必擒杀此弑君逆贼,以绝后患!”
杨勇眼中寒光一闪:“药师所言,甚合朕意。宇文化及,朕必手刃之,以祭奠先帝在天之灵!”
他目光扫向众将,最终定格在那黑塔般的猛将身上,“尉迟恭!”
“末将在!”
尉迟恭声如洪钟,大步出列,抱拳行礼,甲叶铿锵作响。
他脸上战意昂然,显然对追击残敌这等差事极为热衷。
杨勇命令道:“朕予你五千精骑!多带箭矢,配足双马,轻装简从,即刻出发,循迹追剿宇文化及残党!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提不回宇文化及兄弟的脑袋,你也不必回来见朕了!”
尉迟恭咧嘴一笑,露出森白牙齿,眼中凶光毕露,说道:“陛下放心!俺老黑定把那几个狗贼的脑袋拧下来,给陛下当夜壶!末将这就去点兵!”
说罢,竟是片刻不愿耽搁,转身便龙行虎步地冲出厅堂,粗豪的嗓音在门外响起,呼喝亲兵备马点兵。
众将对此早已见怪不怪,皆知尉迟恭性情如此。
这时,李靖再次开口,声音却比方才凝重了几分:“陛下,宇文化及不过是疥癣之疾,纵有波澜,尉迟将军足可应付。然则,河北之北,尚有另一处心腹之患,如今怕是已听闻河北变故,正日夜加固城防,厉兵秣马了。”
杨勇目光一凝,缓缓转向舆图上幽州的方向,声音冷了下来:“药师所指,可是那盘踞幽州,自称幽州总管,却屡抗王命,前些年甚至敢趁朕与刘武周、突厥对峙雁门时,出兵偷袭雁门关的——罗艺?”
“正是此人!”李靖重重点头。
他手指重重戳在舆图“幽州”二字之上,说道:“罗艺此人,性骄矜,拥兵自重,素有不臣之心。前年雁门之仇,陛下未尝或忘,彼亦心知肚明。如今陛下扫平河北,兵锋直指幽燕,他岂能不惧?此刻幽州必然已是戒备森严。若待其完全准备妥当,凭借幽州险固,恐又成一方割据之势。臣以为,当趁其惊疑不定,河北新胜之威,速发大军,北上伐之!绝不可任其坐大!”
“罗艺……”杨勇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
前些年雁门关下,罗艺落井下石的一箭之仇,他从未忘记。
如今,确实是到了清算总账的时候了!他刚要开口,部署进军幽州之事——
“报——!紧急军情!洛阳情报司张涯大人急报!”
又一名传令兵几乎是跌撞着冲进大厅,脸色煞白,气息急促,手中高举着一封粘着三根红色羽毛——代表最高紧急等级的密信。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心中皆是一凛。
如此紧急军情,绝非寻常!
近侍连忙接过密信,验看火漆无误后,快步呈给杨勇。
杨勇撕开信封,抽出信纸,目光快速扫过。
随着阅读,他脸上的杀意和决断渐渐被一种极度的震惊和凝重所取代,眉头越锁越紧。
堂下众将屏息凝神,紧张地注视着皇帝的表情变化。
李靖、李密等智谋之士心中已是念头急转,猜测着究竟是何等惊人的消息。
良久,杨勇缓缓放下信纸,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一字一句道:“刚传来的消息……李渊,在长安…胜了…薛举、李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