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洛阳分店的掌柜林阿妹收到了一封来自扬州的书信,信封上贴着一朵干桃花 —— 是周虎特意从扬州寄来的,信里还夹着一张画着蟹黄的小纸条,旁边写着 “扬州特产,配春笋绝了”。
林阿妹坐在分店的账房里,拆开书信,周虎的字迹很工整,里面详细写了扬州分店的 “本地食材融合技巧”:“扬州人爱吃鲜,我用本地蟹黄加春笋做‘蟹黄春笋羹’,客人反馈很好;还有本地的鲫鱼,用来做‘鲫鱼豆腐汤’,比江南的鲫鱼更肥,汤更鲜……”
她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记重点,还特意圈出 “蟹黄春笋羹” 的配方 —— 周虎把用量、火候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标注了 “蟹黄要选母蟹的,鲜度更高”。林阿妹想起洛阳分店的客人偏爱咸鲜口,觉得这道羹应该也适合洛阳的口味,决定明天就试做。
第二天一早,林阿妹就让伙计去洛阳的水产市场买蟹黄和春笋,按照周虎的配方开始试做。先把春笋焯水去涩,切成小丁;蟹黄用温油炒出香味,加料酒去腥;然后加入高汤,放进春笋丁,小火慢炖一刻钟,最后加盐和少许胡椒粉调味。
羹做好后,她先尝了一口,蟹黄的鲜和春笋的嫩融合在一起,咸鲜适口,没有江南药膳的微甜,正符合洛阳客人的口味。她赶紧盛了几碗,送给常来的老客试吃。
“阿妹,这是什么羹啊?鲜得很!” 老客张大叔喝了一口,眼睛一亮,“比你之前做的春笋虾饺还鲜,以后得多做这个!”
“这是扬州分店的周掌柜分享的‘蟹黄春笋羹’,用的是扬州的做法,我稍微调整了点口味,您要是喜欢,以后就加入常供菜单。” 林阿妹笑着说。
张大叔点点头:“喜欢!以后我每次来都点这个,也让我家老婆子尝尝。”
试吃反馈很好,林阿妹立刻给周虎写回信,还附上了洛阳分店的 “北方客人口味适配经验”:“洛阳客人爱吃羊肉,我把‘当归羊肉汤’的羊肉用量增加了三成,减了冰糖,加了点辣椒面,客人说‘驱寒又够味’;还有‘荠菜豆腐羹’,加了点火腿丁,鲜度更足……”
她还特意画了张 “洛阳食材分布图”,标注了 “哪家的羊肉最新鲜”“哪家的荠菜最嫩”,让周虎以后要是需要北方食材,能有个参考。
书信寄出去后没几天,林阿妹就收到了周虎的回信,里面夹着一张扬州水产市场的地图,还有他写的 “感谢语”:“阿妹,你分享的羊肉做法太有用了!最近扬州降温,我试做了‘辣炒羊肉’,客人很喜欢,以后咱们多交流,互相学习,把两家分店都做好!”
苏软桃在京城收到两人的书信,看着里面的经验分享,笑着对萧璟渊说:“你看,阿妹和周虎现在都会主动分享经验了,比我预期的还顺利。”
萧璟渊接过书信,翻了翻,上面不仅有配方,还有客人反馈、食材渠道,甚至还有 “遇到客人投诉该怎么处理” 的小技巧,他点点头:“这就是联动的好处,一家的经验能帮另一家少走弯路,以后咱们还要让更多分店这样交流,让桃记的药膳既能保留江南味,又能贴合各地口味。”
为了让经验共享更方便,萧璟渊还让人做了个 “分店经验手册”,把洛阳、扬州分店的技巧都整理进去,还留出空白页,让其他分店后续补充。手册印好后,他给每家分店寄了一本,还在首页写了句话:“桃记是一家,经验共分享,初心永不忘。”
林阿妹收到手册后,把它放在账房的显眼位置,每次有新伙计来,都先让他们看手册:“这是咱们桃记的‘宝贝’,里面都是其他分店的经验,多看看,少犯错。”
周虎则把手册放在扬州分店的 “温情墙” 旁边,客人看到了,笑着说:“你们桃记还挺用心,不仅药膳做得好,还这么团结,难怪生意这么好。”
夕阳下,洛阳分店的 “蟹黄春笋羹” 冒着热气,扬州分店的 “辣炒羊肉” 香气满溢,两地的书信在漕运线上往来,传递着经验,也传递着桃记的初心。苏软桃知道,分店之间的联动,不仅能让生意越来越好,更能让江南药膳在不同的土地上扎根、生长,让更多人尝到这份来自江南的温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