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天,晨光未露。
林弈换上一身粗布短打,将官服仔细叠好收进行囊。林福欲言又止地看着他:“老爷,真不用老奴跟着?”
“你留在县衙,有人问起,就说本官偶感风寒,需要静养几日。”林弈系紧腰带,将一顶斗笠压在头上,“我去去就回。”
他背上行囊,从县衙后门悄然而出。晨雾弥漫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早起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
此行的目的地,是山北县最穷的村落——石洼村。据县志记载,那里“地瘠民贫,十年九旱”,是全县赋税拖欠最严重的地方。
走出县城,道路渐渐崎岖。时值初夏,本该是庄稼茁壮成长的时节,可沿途的田地却大多龟裂,稀稀拉拉的麦苗蔫黄着脑袋。几个早起的农夫正在田间劳作,见林弈路过,都投来警惕的目光。
晌午时分,林弈终于抵达石洼村。村子坐落在山坳里,几十间茅屋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七零八落。村口的井边,几个妇人正在排队打水,木桶放下许久,才提起半桶浑浊的泥水。
“老丈,讨碗水喝。”林弈走到井边,对一个正在歇息的老农说道。
老农打量了他一番,递过水瓢:“后生不是本地人吧?”
“路过,想去府城投亲。”林弈接过水瓢,注意到老农手上厚厚的老茧,“这井水怎么这么浑?”
“能打出水就不错了。”老农叹了口气,“这井都快干了,再过些日子,怕是连浑水都没得喝。”
林弈环顾四周,发现村后的山峦郁郁葱葱,与村中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山上不是有树吗?怎么会缺水?”
“后生有所不知。”老农指向远处的山峦,“那山上的水都从石缝里流走了,存不住。每逢下雨,山水冲下来,反倒把田里的肥土都冲跑了。”
林弈心中一动:“老丈,我赶路累了,能不能在您家借住两日?我付食宿钱。”
老农犹豫片刻,还是点了点头:“家里穷,后生别嫌弃就好。”
老农姓张,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茅屋低矮阴暗,屋里除了一张土炕、一口铁锅,几乎别无长物。晚饭是一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配着几根咸菜。
“让后生见笑了。”张老伯有些不好意思,“今年春旱,麦子收成不好,秋粮还没下来...”
“无妨。”林弈接过粥碗,“我在老家也种过地,知道农家的难处。”
这话半真半假。原主虽出身寒门,却是个读书人,哪里真种过地?倒是林弈前世在乡下外婆家住过,对农事略知一二。
第二日天不亮,林弈就跟着张老伯下地。田间,他仔细察看土壤,发现虽然贫瘠,却并非不能耕种。
“老丈,这地要是能浇上水,应该能长出好庄稼。”
“谁说不是呢?”张老伯苦笑,“可这石洼村,就缺口水井。前些年县里来说要打井,收了银子就没消息了。”
林弈记在心里,继续帮忙干活。休息时,他注意到田埂上长着几丛不起眼的灌木,上面结着红彤彤的小果子。
“这是野山楂。”张老伯见他对果子感兴趣,解释道,“山里多的是,又酸又涩,没人吃。”
林弈摘下一颗尝了尝,确实酸涩,但果肉饱满。他忽然想起前世见过的山楂加工品,若是能制成山楂糕、山楂酱...
午后,林弈借口采药,独自上了后山。山林比想象中茂密,除了野山楂,他还发现了野葡萄、酸枣,甚至几株野生黄芪。更让他惊喜的是,在一处山涧旁,土壤明显湿润,苔藓丛生。
他顺着山涧往上走,越走越心惊。这山涧在雨季显然是条溪流,若能修建塘坝蓄水,不仅村民饮水无忧,还能灌溉下方的农田。
“后生,快下来!”张老伯在下面焦急地喊,“那山涧邪性,前年王老五上去采药,摔断了腿!”
林弈应了一声,却不急着下山。他仔细观察山势,发现这处山涧三面环山,形似一个天然的水盆,确实是修建水库的理想地点。
当晚,林弈在油灯下绘制草图。张老伯好奇地凑过来:“后生画的是什么?”
“我在想,要是能在这里修个水塘。”林弈指着草图上的山涧,“把雨水存起来,旱时放水浇地,岂不是好?”
张老伯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好是好,可这要花多少银子?县里哪会管我们这些穷苦人...”
林弈没有作声,心中已有计较。
第三日,林弈辞别张老伯,留下些铜钱作为食宿费。老夫妇推辞不过,硬塞给他一包野山楂干。
“后生路上吃,开胃。”
回县衙的路上,林弈心情复杂。石洼村的贫困,比他想象的更严重。但此行也让他看到了希望——那满山的野生资源,那可以蓄水的山涧,都是破局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他亲眼看到了胥吏贪墨带来的恶果。张老伯口中“收了银子就没消息”的打井工程,显然又是赵德明之流的手笔。
回到县衙时已是黄昏。林福见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心疼不已:“老爷何苦亲自去受这个罪...”
“不受这个罪,怎么知道百姓的苦?”林弈换上官服,神情凝重,“传赵小乙来见。”
不多时,赵小乙快步进来:“大人有何吩咐?”
“两件事。”林弈摊开绘制的草图,“第一,查清近年来县里所有水利工程的款项去向。第二,找几个老农和药农,我要了解山中野生果木和药材的情况。”
赵小乙领命而去后,林弈独自站在窗前。暮色中的山北县城安静祥和,但他知道,在这平静的表象下,还有无数个像石洼村这样的地方,在贫困中挣扎。
“老爷,先用饭吧。”林福端来饭菜。
林弈看着桌上的饭菜,忽然想起石洼村那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
“福伯,从明日起,县衙的伙食减半。省下的银子,拿去买粮种。”
“老爷这是...”
“本官要让山北县的百姓,都能吃饱饭。”
夜色渐深,书房里的灯一直亮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