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弈的风头之盛,如同初春最劲的那股风,吹遍了清河县的每一个角落,自然也无可避免地,吹皱了一些人心中原本平静,或自以为平静的池水。
这日,县城西头一处颇为雅致的书斋——“墨香斋”内,正举行着一场小型的诗会。与会的多是本县有些才名的秀才、童生,吟风弄月,品评时文,算是科举压力下的一种消遣与交际。
林弈本不喜此类场合,但架不住几位相熟寒门学子的再三邀请,言称多与人交流可开阔眼界,便也前来赴会。他依旧是那身半旧青衫,在一众或绫罗或细布的学子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他神色从容,气度沉静,自有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
他一出现,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不少人主动上前打招呼,言语间不乏恭维与好奇。
“林案首来了!”
“林兄大才,今日可要让我等再开眼界!”
“听闻林兄近日闭门苦读,想必府试已是胸有成竹了?”
林弈一一含笑回应,谦逊有礼,既不刻意疏离,也不过分热络。
然而,在书斋靠窗的一个僻静位置,一道目光却始终如影随形地跟着他,那目光深处,是几乎无法掩饰的复杂情绪——有审视,有比较,更有一种如同毒藤般悄然滋长的嫉妒。
目光的主人,名叫孙文才,年方二十,是本县另一位颇有才名的秀才。他出身小康之家,自幼聪慧,读书刻苦,去年便已中了秀才,在县学中也算是个佼佼者,素来自视甚高。此次县试,他虽未参加(秀才无需参加县试),但对案首之名也颇为关注,本以为非己莫属(指若他参加),至少也应是几位他认可的富家子弟之一,却万万没想到,横空杀出个林弈,一个他曾听闻过的、家徒四壁的寒门童生,竟一举夺魁,风头彻底盖过了他。
起初,他只是有些不以为然,认为对方或许是运气,或是走了什么偏门。但随后,县令赠房、学政赠书的消息接连传来,尤其是那“道术兼备,可安黎民”的八字考语,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了他的心坎上。他是秀才,更清楚这八个字出自学政之口的分量!那已不仅仅是才学的肯定,更是一种前途的预示!
此刻,看着被众人簇拥、从容自若的林弈,孙文才只觉得胸口堵得慌。他自问苦读多年,文章锦绣,为何就得不到如此青睐?那林弈,除了一篇据说“标新立异”的策论,还有什么?不过是个卖糖出身的穷小子!
诗会开始,众人抽签献韵赋诗。轮到林弈时,他并未推辞,略一思索,便以眼前书斋墨香为题,吟了一首七绝。诗作算不得惊艳,但也中规中矩,清新流畅,显露出扎实的功底。
众人自然又是一番称赞。
孙文才心中却冷笑:不过如此!匠气有余,灵韵不足!若我出手……
轮到他时,他存了比较之心,刻意选了个生僻的韵脚,搜肠刮肚,吟了一首辞藻极为华丽、用典繁复的律诗。吟罢,自觉精妙,目光不由带着几分挑衅看向林弈。
林弈只是微微颔首,赞了句:“孙兄用典精当,佩服。”便不再多言。
这平静的反应,让孙文才蓄足的力气仿佛打在了空处,反而显得他有些刻意卖弄。周围人的反应也多是客套的称赞,远不及对林弈那般真诚热情。
诗会间隙,众人闲聊,话题不免又转到即将到来的府试上。
“府试人才济济,比县试艰难数倍,不知林兄可有把握?”有人问道。
林弈淡然道:“尽力而为,但求无愧于心。”
孙文才按捺不住,在一旁看似随意地插言道:“府试确非易事。听闻此次主考乃是知府张大人,张大人最重经义功底与文章法度,不喜奇谈怪论。林兄策论虽…别出心裁,但府试之上,还是稳扎稳打为妙,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他语气看似关切,实则暗藏机锋,直指林弈那篇备受推崇的策论可能不符合知府口味。
林弈如何听不出他话中带刺,却也不动怒,只平静回道:“多谢孙兄提醒。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顺应考官喜好固然重要,然立言贵在真诚,若只为迎合而失却本心,恐非读书人之道。知府大人明察秋毫,自有公断。”
一番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自己为文的原则,又暗讽了孙文才投机取巧的心思,格局高下立判。
孙文才被噎得脸色一阵青白,强笑两声,再也说不出话来。
诗会散去,众人各自归家。孙文才独自走在回县学的路上,晚风吹在他脸上,却吹不散他心头的郁结与燥热。今日一会,他非但没能压下林弈的风头,反而在对方那沉稳如山的气度面前,显得自己有些气急败坏,小家子气。
“林弈……”他咀嚼着这个名字,牙关紧咬,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你不过侥幸得了案首,攀上了高枝,便如此目中无人么?府试…府试才是见真章的地方!”
他绝不容许一个寒门小子,踩着他的名声上位!府试的头名,他孙文才志在必得!林弈,将成为他通往更高功名路上,必须踢开的一块绊脚石!
回到自己在县学那间狭小的号舍,孙文才点亮油灯,却无心读书。他在房中烦躁地踱步,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林弈那张平静的脸,以及周围人对他追捧的画面。
“他如今风头正劲,又有县令、学政看重,明着与他为难,殊为不智……”孙文才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需得想个法子,让他府试失利,至少…不能让他再拔头筹!”
他坐到书案前,铺开纸张,提笔蘸墨,却久久未能落下。
“知府张大人…重经义法度…不喜奇谈怪论……”他反复思忖着这条信息,一个模糊的念头渐渐在脑中成形。
他不能直接构陷,那样风险太大。但他可以利用规则,利用信息差,甚至…利用林弈自身可能存在的“弱点”。比如,他那篇过于“务实”的策论风格,是否真的符合知府大人的审美?若是能在府试前,巧妙地引导舆论,或是在某些场合,让林弈自己暴露出“不合时宜”的一面……
孙文才的嘴角,慢慢勾起一抹冰冷的、带着嫉恨与狠厉的弧度。
灯光摇曳,将他伏案谋划的身影,投映在墙壁上,扭曲而漫长。一股不同于赵跋那般直白的恶意,一种属于读书人的、更为阴柔也更为危险的嫉妒,在这寂静的夜色里,悄然弥漫开来。
林弈在明,他在暗。府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然多了一位隐藏在阴影处,磨砺着笔墨刀锋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