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瑶蹲在灶房的小板凳上,手里攥着那颗刻着葡萄藤的小木块,指尖一遍遍摩挲着纹路。灶上的艾草在沸水里翻滚,绿得发亮,像把整个春天都煮进了锅里。她忽然笑了,赶紧抹了把脸,把木块塞进围裙口袋里,开始处理艾草。
“瑶丫头,水开了没?”张婶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带着爽朗的笑,“我家那小崽子吵着要吃你做的青团呢!”
“就好啦张婶!”青瑶应着,把煮软的艾草捞出来,放进凉水盆里过凉。冰凉的水浸过手背,倒让她清醒了些。挤干艾草的水分,放在案板上切碎,再和进糯米粉里,加温水揉成面团,翠绿色的团子在她手里转着圈,像握着团柔软的春天。
墨尘扛着锄头从外面回来,刚在后山翻完地,额角还挂着汗。他路过灶房窗口,看见青瑶正低头包青团,手指沾着绿面团,鼻尖也蹭上了点粉,像只偷吃东西的小花猫。他没出声,就靠在门框上看,看她把花生碎和白糖拌成馅,看她把面团捏成小剂子,再小心翼翼地包进去,捏出好看的花边。
“偷看什么呢?”青瑶抬头时正好撞见他的目光,脸一下就红了,手里的青团差点掉在案板上。
“看你包得认真。”墨尘走进来,拿起一个没包馅的面团,学着她的样子捏着,结果捏成了个歪歪扭扭的绿疙瘩,“啧,看着容易,做起来挺难。”
青瑶被他逗笑了,伸手抢过那个绿疙瘩:“你还是去歇着吧,别在这儿添乱。”话虽这么说,却把面团重新揉好,塞进他手里,“看好了,要这样捏边……”
她的手指碰到他的手背,温温的,墨尘的手顿了一下,任由她握着自己的手,捏出一个圆滚滚的青团。阳光从窗口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绿面团的清香混着墨尘身上的泥土气,竟格外好闻。
“对了,”青瑶忽然想起什么,从碗柜里拿出个油纸包,“给你的。”里面是昨天烤的芝麻饼,还带着点余温。
墨尘接过来,咬了一大口,芝麻的香混着面的甜,在嘴里散开。“好吃,比我娘做的还香。”
“就你嘴甜。”青瑶嗔怪着,手下的动作却快了许多,不一会儿,蒸笼里就摆满了青团,翠绿色的,像一颗颗圆滚滚的翡翠。
张婶的孙子在院里哭闹起来,青瑶赶紧把蒸笼端上灶台,对墨尘说:“你帮我看会儿火,我去哄哄孩子。”
墨尘点点头,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灶前,添了根柴。火苗舔着锅底,把他的脸映得暖暖的。他看着蒸笼盖缝里冒出来的白汽,闻着那股甜香,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像青团一样,软软糯糯的,藏着甜。
青瑶哄好小孩回来时,就看见墨尘正对着蒸笼出神,手里还捏着那个被她教着捏好的青团。“发什么呆呢?”
“在想,”墨尘回头看她,眼睛亮亮的,“等葡萄架搭好了,咱们在架下吃青团,肯定更甜。”
青瑶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软软的。她走到灶前,掀开蒸笼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带着艾草的清香和白糖的甜。“快尝尝,刚出锅的最好吃。”
墨尘拿起一个,吹了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艾草的微苦混着花生的香、白糖的甜,从舌尖暖到心里。他看着青瑶脸上的面粉,伸手替她擦掉,指尖的温度轻轻落在她脸颊上。
“真好吃。”他说。
青瑶别过脸,假装去拿盘子,耳根却红透了。窗外的阳光正好,院里的鸡咯咯地叫着,蒸笼里的青团还在冒着热气,一切都像被撒了层蜜糖,甜得让人心里发慌,又忍不住想笑。
张婶进来时,正好看见这一幕,笑着打趣:“哎哟,这青团的香味,把俩孩子的心都勾在一起了呢!”
青瑶的脸更红了,赶紧装了一大盘青团递给张婶:“婶,快拿回去给小弟弟吃吧。”
张婶接过盘子,临走前还冲墨尘挤了挤眼。墨尘挠挠头,嘿嘿地笑,手里的青团却吃得更香了。
灶房里的热气慢慢散了,青团的香味却好像渗进了墙缝里,久久不散。青瑶收拾着案板,墨尘帮她劈柴,两人没说多少话,可空气里的甜意,却比蒸笼里的青团还要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