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本上的数字在煤油灯下微微颤动。陈志远用钢笔尖逐行清点着利润栏的数字,手指关节因长时间握笔而泛白。当算盘珠最终停在\".85\"这个数字上时,粮仓里静得能听见炭笔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
\"破万了?\"苏晓梅的声音从账本上方传来,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陈志远缓缓点头,喉结滚动了一下。1980年的一万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而在三个月前,他们还在为五十元的启动资金发愁。
\"再算一遍。\"王小军趴在桌沿,眼睛瞪得像铜铃。
算盘珠再次噼啪作响。这次由苏晓梅操作,她纤细的手指在木框间翻飞,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当总数再次定格在五位数时,少女突然捂住嘴,肩膀剧烈抖动起来。
王丽华默默推过来一杯茶。茶叶是陈志远从县城带回的茉莉香片,在物资匮乏的乡村堪称奢侈品。茶汤在粗瓷碗里泛着琥珀色的光,映出四人疲惫而兴奋的脸。
\"产能曲线。\"陈志远翻开新一页笔记本,画出一条陡峭上升的折线。从九月初日产五十瓶,到如今单日突破六百瓶,这条线记录着他们如何用土办法攻克一个又一个生产瓶颈。
\"这里。\"他指着十月中旬的一个节点,\"改用蒸汽杀菌后,保质期从两周延长到三个月。\"
\"这里。\"笔尖移到十一月处,\"自制灌装机让效率提升三倍。\"
苏晓梅突然伸手在图上添了个小叉:\"还有秦医生的建议——玻璃瓶煮沸消毒改用纱布分层放置,破损率从15%降到3%。\"
提到秦雪,粮仓里的空气微妙地凝固了一瞬。自从医疗站合作启动,这位女医生已经成了团队编外成员。她带来的不仅是医药知识,更有城市里才有的科学管理思维。
\"该分红了。\"王丽华打破沉默,从床底下拖出铁皮箱。钞票的油墨味顿时弥漫开来,崭新的十元\"大团结\"扎成捆,在木桌上堆成小山。
按照最初约定,利润分四份:陈志远40%,苏晓梅30%,王家姐弟各15%。但当四千元推到陈志远面前时,他却推回一半:\"这部分转入发展基金。\"
\"又来了。\"王小军哀嚎,\"上个月你就这么说!\"
陈志远笑而不语,从怀里掏出张图纸。众人凑近一看,是台造型古怪的机器草图,标注着\"自动灌装封口一体机\"。
\"张建军画的。\"他轻叩图纸,\"县机械厂那位八级钳工,我用三十瓶特供辣酱换的。\"
苏晓梅眼睛一亮。这位张工程师曾帮他们改造过粉碎机,手艺在全县首屈一指。若真能造出这台机器,产能还能再翻一番。
\"成本多少?\"王丽华直切要害。
\"材料费八百,人工费另算。\"陈志远指向图纸角落的预算表,\"但能节省五个工人,三个月回本。\"
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光影摇曳中,四个年轻人的影子在土墙上放大,仿佛巨人的轮廓。陈志远望着这些影子,突然想起前世第一次带领团队完成Ipo时的场景。那时的欢呼声中夹杂着算计,而此刻的喜悦却纯粹得像山涧清泉。
\"还有这个。\"他又掏出张皱巴巴的报纸,《经济日报》某版角落圈着一则消息:国务院鼓励社队企业承包国营厂闲置产能。
\"县罐头厂要倒闭了。\"陈志远眼睛发亮,\"我们可以承包他们的杀菌釜和灌装线,月租金只要两百!\"
王小军刚喝的水喷了出来:\"那不是要进城了?\"
\"只是租设备。\"陈志远摇头,\"核心工艺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前世他见过太多代工企业被掐脖子的案例。
分红方案最终敲定:60%再投资,40%分红。苏晓梅分到的一千二百元,比她父亲当村支书十年的积蓄还多。少女小心翼翼地把钱缝进棉袄内衬,针脚细密得像在绣嫁衣。
\"明天去存信用社。\"她轻声说,眼睛亮得惊人,\"给娘买件呢子大衣,再给弟妹交学费...\"
陈志远心头微动。前世那些围着他要包要表的女人,从不会把钱花在家人身上。他鬼使神差地开口:\"要不要...去县城逛逛?\"
苏晓梅的针突然扎到手指。血珠沁出来,在土布上洇开小小的红花。她慌乱地吮着手指,睫毛剧烈颤抖:\"就...我们俩?\"
\"全体。\"陈志远急忙补充,\"庆祝一下。丽华姐不是说要买缝纫机吗?小军也该添辆自行车了。\"
王丽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拉着弟弟借口清点库存离开了。粮仓里突然安静得可怕,只剩下煤油灯芯燃烧的细微声响。
\"我...我去看看新泡的辣椒...\"苏晓梅起身要走。
\"等等。\"陈志远从床底拖出个木盒,\"给你的。\"
盒子里是条浅蓝色丝巾,县百货大楼的稀罕货。他原本打算作为年终奖励,此刻却莫名急切地想看她戴上的样子。
苏晓梅像触碰火焰般轻轻抚过丝巾,突然哭了:\"太浪费了...这够买多少斤盐...\"
陈志远手足无措。前世他送过女人最昂贵的珠宝,却从未收到过如此动人的反应。正当他想说些什么,远处突然传来引擎声。
吉普车的大灯刺破粮仓的黑暗。秦雪跳下车,白大褂下摆沾满泥浆,怀里紧紧抱着个木箱:\"陈志远!快看!\"
箱子里是台日本产的便携式显微镜,金属外壳在煤油灯下泛着冷光。\"托同学从上海带来的,\"她兴奋地调试目镜,\"能放大一千倍,检查霉菌再不用猜了!\"
陈志远凑近观察,脸颊几乎贴上秦雪的鬓角。显微镜视野里,辣椒切片纤毫毕现,连细胞壁都清晰可辨。这种精密仪器在八十年代初的农村简直是外星科技。
\"多少钱?\"他下意识问。
\"一千八。\"秦雪满不在乎地挥手,\"反正医疗站上个月分红够用。\"
苏晓梅缝钱的动作顿住了。她悄悄看了眼秦雪带来的设备,又低头看看自己怀里那沓皱巴巴的钞票,手指无意识地绞紧了衣角。
\"对了,\"秦雪转向苏晓梅,\"听说你们产能破万?恭喜啊!\"她变魔术般掏出个玻璃瓶,\"尝尝这个——新研制的低盐配方。\"
苏晓梅勉强接过瓶子,道谢声细如蚊蚋。陈志远正想打圆场,远处又传来一阵引擎声——这次是县里的吉普车。
李国栋带着满身寒气闯进来,金丝眼镜上蒙着白霜:\"批下来了!\"他挥舞着一纸公文,\"你们被列为'社队企业改革试点',享受国营厂同等的原料调拨权!\"
粮仓里爆发出欢呼。这意味着赵建国再也不能卡他们的原料脖子!陈志远仔细阅读文件,发现最关键的第三条:\"允许试点企业保留税后利润的70%用于自主发展\"。
\"还有这个。\"李国栋压低声音,递过个信封,\"省里下发的内参,赵建国调任商业厅的事...黄了。\"
信封里是周雅执笔的《关于部分干部以权谋私问题的调查》,虽未点名,但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谁。文章末尾提到\"某县乡镇企业勇于创新,却遭既得利益集团打压\",这分明是为他们站台!
\"周记者让我带话,\"李国栋推了推眼镜,\"你们辣酱上了省委工作会议的餐桌,某位领导夸了句'比老干妈还香'。\"
煤油灯突然剧烈摇晃起来。陈志远扶住桌子,前世记忆如潮水涌来——\"老干妈\"应该要到1996年才创立,这位领导怎么会知道?除非...
\"领导原话真是这么说的?\"他急切地问。
李国栋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好像是说'比省酱菜厂的还香'?周雅可能记错了...\"
陈志远长舒一口气。历史确实在改变,但大方向依然稳固。就像此刻粮仓里的这群人:苏晓梅在认真记录李国栋带来的政策要点,王丽华已经拿出算盘计算新政策下的利润空间,王小军则围着那台显微镜大呼小叫。而秦雪...
秦雪正在调试显微镜光源,侧脸在灯光下如同精雕细琢的玉像。似乎是察觉到他的目光,她突然抬头,冲他眨了眨眼。
夜更深时,众人陆续离去。陈志远独自留在粮仓,就着煤油灯完善新计划。产能突破只是开始,接下来要建立标准化体系,要注册商标,要打通省城销售渠道...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突然被一个声音打断:
\"给。\"
苏晓梅不知何时回来了,手里捧着个粗瓷碗。碗里是冒着热气的红糖姜茶,边上还漂着几粒枸杞——这在物资匮乏的乡村堪称奢侈。
\"秦医生说你肋骨还没好利索...\"她放下碗就要走。
\"晓梅。\"陈志远鬼使神差地叫住她,\"丝巾...喜欢吗?\"
少女在门口站住,月光给她瘦削的肩头镀上银边。\"太贵重了...\"她声音轻得像叹息,\"我娘说,无功不受禄...\"
\"你功不可没。\"陈志远端起姜茶,热气模糊了视线,\"没有你的配方...\"
\"配方是娘的。\"苏晓梅转身,眼睛亮得惊人,\"我只是...不想输给秦医生。\"
这句话像块烧红的炭,烫得陈志远手一抖。还没等他回应,少女已经消失在夜色中,只有门槛上留下个小小的脚印。
姜茶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结成白雾。陈志远摩挲着粗瓷碗上的豁口,突然想起前世读过的一句诗: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晨光微露时,陈志远在账本扉页写下新目标:\"1981年计划:1.月产能突破三万瓶;2.打通省城渠道;3.注册商标。\"想了想又补充:\"4.建辣椒种植基地50亩。\"
远处传来公鸡打鸣声。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属于他们的商业传奇,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