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7,马特贝通过对享界专网建设相关消息的挖掘,大概也了解为什么享界和智界在销售端明显落后于问界,不仅仅是出来的先后次序问题,关键确实还是销售合作的模式。
中邮信泰模式的失败与退出:
层级代理的失效:华为曾试图将手机数码渠道的“国代分销”模式复制到汽车领域,由中邮信泰作为总代理,负责压货、资金垫付及渠道管理。但汽车单价高、周转慢(通常需3-6个月),导致中邮需承担巨额资金成本(如贷款利息、仓储费用),返点收益无法覆盖亏损风险,最终被迫退出。
本质矛盾:汽车销售依赖试驾、售后等深度服务,第三方代理缺乏主机厂的资源整合能力,无法解决资金压力与终端服务脱节问题。
问界(AIto)与华为的合作确实未采用“中邮信泰模式”,而是通过更深度绑定的“智选车模式”实现协同。以下是具体分析:
问界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
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属于 “智选车模式”(2023年11月升级为“鸿蒙智行”),核心特征为 “华为主导技术+渠道,赛力斯主攻制造” ,具体分工如下:
1. 华为的核心职责
技术赋能:
提供智能驾驶系统(如AdS 3.0)、鸿蒙座舱、driveoNE三电系统等核心技术。
主导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设计,例如问界m9的智能交互逻辑由华为团队定义。
渠道与品牌运营:
问界车型入驻华为全球超 1000家门店(如旗舰店、商超体验中心),利用华为零售网络触达用户。
统一使用 “鸿蒙智行”标识,强化“华为系汽车”的市场认知。
数据管控:
通过坤灵平台监控订单流向、库存及用户行为数据,并制定销售提成标准(如问界m9单车提成5000元)。
2. 赛力斯的角色
制造与供应链:
负责整车生产(重庆智慧工厂关键工序100%自动化)、供应链整合(一级供应商从300家精简至100家),确保高效交付。
渠道补充与售后服务:
自建 270家问界授权用户中心,承担交付、维修等闭环服务,减少对华为门店的依赖。
建立40万个售后服务群,提供7x24小时车辆监护。
品牌自主化推进:
2024年7月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问界”商标及专利,强化品牌控制权。
合作模式的动态演进
从业务合作到资本绑定
业务层面:双方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共同管理营销、交付等环节。
股权层面:赛力斯投资115亿元获得华为车bU子公司 引望智能10%股权,共享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成果。
渠道分工优化
华为门店:承担产品展示、试驾引流及订单转化(占销量70%以上)。
赛力斯用户中心:聚焦交付与售后,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填补服务空白。
生态协同替代传统分销
问界与华为的合作本质是 “技术生态主导权+制造执行力”的深度融合:
华为 通过技术输出(AdS、鸿蒙座舱)和渠道资源(门店引流、数据中台)掌握生态主导权;
赛力斯 以制造能力换取品牌跃迁(问界m9成50万级销冠),并通过自建渠道逐步提升运营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