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在一众女眷的簇拥下,宋老夫人被小心翼翼地搀扶出来。
老人家年事已高,眼神已不太好使,甫一出现便急切地四处张望,伸手向前摸索着,声音带着颤巍巍的期盼:“小璃呢?我的小璃在哪儿?快让外婆好好看看!”
“外婆,小璃在这里!”苏璃闻声,立刻从座位上起身,快步迎了上去,一双纤手轻柔而坚定地握住老夫人布满皱纹的手。
“我的小璃……你受苦了!”老夫人凑近仔细看了又看,说道:“胖了!”
这突如其来的转折,让原本眼眶泛红的苏璃险些没憋住笑,心中又是温暖又是酸楚。
她连忙搀扶着老夫人,柔声道:“外婆,您快坐下说话!”
这时,凌川也主动起身,来到老夫人跟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清朗:“外孙女婿凌川,见过外婆!”
“好好好!”老夫人连连点头,示意凌川坐下,说道:“你的事迹我都听说了,年轻有为,小璃能遇到你,那是她的福分!”
宋老夫人虽老眼昏花,行动迟缓,但言谈举止间,那份沉淀了数十年的世家主母的端庄与气度犹在。
很快,正式的寿宴环节开始。
宋敬芝与宋云舟各自带着妻儿,按长幼之序,恭恭敬敬地向老寿星奉茶祝寿。
随后,凌川与苏璃也携手上前,奉上香茗,表达晚辈的敬意与祝福。
老爷子今日心情显然极好,面对络绎不绝上前敬酒的宾客,饶是他一向注重养生、不喜饮酒,今日也破天荒地浅酌了一杯,苍老的面容上泛着红光。
除了向寿星公敬酒,许多宾客也纷纷向刚刚被委以重任的宋敬芝和宋云舟两兄弟举杯道贺,言语间充满了对宋家重新崛起的欣喜与对未来朝局的期待。
自然,也有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凌川这位陛下眼前的红人、北疆归来的英雄,前来敬酒、攀谈者络绎不绝。
凌川从容应对,举止得体,既不显得傲慢,也不过分谦卑,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更有不少对北疆战事充满好奇的官员,趁机向他打听起塞外风光与破敌细节。
凌川也未拒绝,挑选了几场关键且不涉及机密的战事,娓娓道来。他言语简练,并未刻意渲染,但众人却屏息凝神,时而抚掌惊叹。
寿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直至申时末,宾客们才相继心满意足地散去。
苏璃被老夫人拉着去内室说体己话了,凌川则被宋老爷子叫到了书房。
宋老爷子的书房古朴而宁静,充满了岁月沉淀的气息,四壁书架顶天立地,藏书上至经史子集,下至地方志异,种类繁多,却都摆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显是经常被打理。
凌川刚踏进书房,目光便被正面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字吸引住了。
那上面笔力遒劲地书写着四句话,正是出自他口的‘乾坤四训’,凌川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没想到连宋老爷子这等学问大家,竟也将这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思想奉为圭臬,亲自书写悬于壁上。
但转念想到横渠四句在原世界那震古烁今的思想地位与影响力,他便也不觉奇怪了。
宋老爷子也正望着那幅自己亲手所书的字帖,尽管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但每次凝视,内心依旧会涌起难以言喻的澎湃与敬仰之情。
“老夫四岁启蒙,寒窗数十载,自认读遍了圣贤书,通晓古今兴衰之理。”宋老爷子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感慨,“可当我初次见到这四句话时,才恍然惊觉,自己这几十年的书,都白读了!竟从未有过如此宏大而纯粹的志向!”
他缓缓抬起目光,灼灼地看向凌川,眼神复杂:“若非消息是从云书阑那等人物口中传出,老夫至今都不敢相信,这等足以照耀千古、为天下读书人立心的圣贤之言,竟是出自你这样一个年仅十七八岁、常年征战沙场的武将之口!”
凌川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接口,心中暗呼惭愧。
他总不能直言这是来自另一个位面先贤的智慧吧?且不说对方是否会相信,这等惊世骇俗的秘密一旦公开,势必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他只得微微垂首,含糊地应道:“外公过誉了,晚辈只是,偶有所感!”
就在这时,一名下人悄轻声进来,为二人奉上热茶,又悄然退下。老爷子示意凌川坐下,自己也端起茶杯,轻轻拨弄着浮叶,看似随意地问道:“你……见过陛下了?”
凌川没有隐瞒,点头道:“是,昨晚陛下召见了晚辈!”
宋老爷子作为历经风波的三朝老臣,深知宫中规矩,并未追问具体谈话内容,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陛下此举,你怎么看?”老爷子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他问的,自然是皇帝突然大力扶持宋家,甚至不惜打破朝堂平衡的举动。
凌川略一沉吟,答道:“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陛下要用宋家来制衡乃至抗衡黄党与齐党,打破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可晚辈觉得,陛下的深意,恐怕不仅仅在于制衡这么简单!”
“自然不会如此简单!”宋老爷子神色平静,仿佛早已洞悉一切,“此举更深一层,关乎到陛下立储的选择!”
“立储?”凌川神色微动,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
他虽有所猜测,但由宋老爷子亲口点破,分量自是不同。
宋老爷子点了点头,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自小璃的父亲被他们联手扳倒之后,朝中敢于直言的武臣势力便一落千丈,文官集团就成了朝堂之上唯一的声音。文官集团的黄党看似与外戚齐党有所分歧,实则也是一丘之貉,他们的政见分歧,更多是源于背后支撑的储君人选不同!”
“黄党一直支持的,是皇后所出的皇长子。而齐党的话事人齐清远,支持的则是他的亲外孙,齐贵妃所出的二皇子。陛下需要平衡这两股庞大的外戚与文官势力,故而才将立储之事一拖再拖。”
老爷子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继续道,“如今,陛下或许觉得,时机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