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接到任命的电话时,正在青山镇最偏远的杨家沟村走访贫困户。
村委会的信号断断续续,电话那头,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的声音时有时无:
“刘……镇长……县委常委会已经通过……拟任你为……青山镇……镇长……”
刘希愣住了,手机几乎要从手中滑落。
“真的?”
他喉咙发紧,声音几乎哽住。
对面笑了笑:
“文件已经发了,明天组织部找你谈话。”
电话挂断了。
刘希怔怔站在村委会破旧的办公室里,窗外的寒风呼呼作响,可他的指尖却微微发麻,一股热流从胸口涌上来,眼前竟有些模糊。
他缓缓抬手,抹了把脸,才发现自己居然在流泪。
十年了。
从普通科员熬到副镇长,他在这片贫瘠的山沟里整整扎根十年。
他熟悉青山镇每一条泥泞的村道,见过每一个贫困户的愁容,也曾经无数次站在荒废的土地上,咬着牙想:
如果能让他当上镇长,他一定要让这里变个样!
可现实呢?
他资历够,能力够,却因为不会巴结领导,没有“靠山”,始终是个没人搭理的“老实人副镇长”。
别人跑项目、争资金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帮村民修路、调解纠纷、跑扶贫手续。
他曾经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直到——
郑仪来了。
县委的人都说,郑书记提拔干部不看关系、不看背景,就看你有没有真本事。
刘希苦笑了一下,心想自己这算不算等来了久违的“公道”?
他转身走出村委会,抬头望向远处的山峦。
天快亮了。
青峰县的山沟沟,终于要变一变了。
两个月后,青峰县春意渐浓。
山间的药材苗早已冒出新绿,那些曾经荒废的田地重新焕发生机。
扶贫项目经过全面整顿,资金流转透明公开,村里通了自来水,几条主要村道正在铺设水泥路面。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办公室,高琳正专注地整理材料。
这两个月她跟随郑仪跑遍了全县十二个乡镇,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点滴变化。
“郑书记,中药材产业推进会的议程您看一下。”
高琳将文件递给郑仪。
“李局长说,第一批试种的黄芪下个月就能收获了。”
郑仪接过文件,目光快速扫过内容:
“省农科院那边联系了吗?”
“联系了,辛教授答应带队来指导采收和初加工。”
高琳翻动笔记本。
“对了,赵书记今早来电话,说纪委调查已经全部结束,涉及扶贫资金问题的十七名干部都已移交司法机关。”
郑仪点点头,提笔在文件上签下名字:
“通知一下李卫民,明天的会议让他做主要汇报。”
“好的。”
高琳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还有件事,刘镇长说青山镇那条断头路打通后,村里几个孩子上学安全多了,想请您抽空去看看。”
郑仪放下笔,目光微动:
“告诉刘希,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他抬头看向窗外,远处山坡上的药材基地在阳光下泛着新绿。
“还有……”
高琳犹豫片刻:
“周书记最近对特色农业项目很上心,昨天还亲自去了柳林村。”
郑仪笑了笑:
“这是好事。”
他知道周阳已经彻底调整了方向,这两个月来,不仅主动配合各项改革,甚至几次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这样的转变,既是明智的政治选择,也反映出基层政治生态的变化。
“对了,郑书记。”
高琳轻声道:
“组织部那份干部调整方案,市委已经批复了。”
“嗯。”
郑仪并不意外。
如今青峰县的干部队伍风气一新,能者上、庸者下的导向已经形成。
这样的局面,是多方合力的结果——既有上级的支持,也有基层干部的努力,更有老百姓的期待。
“通知冷部长,明天下午三点,我去组织部听干部考察汇报。”
“明白。”
高琳合上笔记本,正准备离开,忽然想起什么:
“对了,李局长让我问您,第一批药材采收时,要不要办个小型仪式?”
“不必了。”
郑仪摆摆手:
“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收益,比什么仪式都强。”
高琳点头离开,办公室里重新安静下来。
郑仪站在窗前,望着县委大院门口新挂的“为人民服务”的标语,陷入沉思。
这几个月的艰辛付出没有白费,青峰县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春节将至,整个青峰县都笼罩在喜庆的氛围中。
县委大院门口挂起了红灯笼,玻璃窗擦得锃亮,还贴上了喜庆的窗花。
各部门都在忙着年终总结和春节值班安排,干部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腊月二十九这天,郑仪特意提前结束了工作。
他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陆续离去的同事们,每个人手里都拎着单位发的年货,脸上挂着笑意。
“郑书记,您的年货我帮您拿来了。”
高琳推门进来,手里提着一个红色礼盒。
“按照您的指示,今年的年货全部采用本地特产中药材制作的养生礼包。”
郑仪点点头:
“各部门都发了吗?”
“都发放到位了。”
高琳微笑着说。
“工人们都说这是最有意义的年货,既实在又能宣传咱们县的特色产业。”
郑仪看了看手表:
“你家里人什么时候来接你?”
“下午三点。”
高琳脸上掩饰不住回家的喜悦。
“舅舅说今年家里准备了很多菜,说一定要您也来家里吃年夜饭。”
“代我谢谢周书记的好意。”
郑仪笑了笑。
“我已经和食堂的值班师傅说好了,今年就在县委大院过年。”
高琳闻言一怔:
“您不回家?”
“等过完年初二再回去。”
郑仪的目光投向窗外。
“今年县里还有不少贫困户需要走访慰问,我在的话,各部门会重视一些。”
高琳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她知道这位年轻的书记看似冷静理性,实则心系百姓。
这两个月的朝夕相处,让她看到了太多其他人看不到的一面。
深夜批阅文件时专注的身影;
下乡走访时蹲在田间和农民算账的认真;
看到贫困户生活艰难时微红的眼眶...
“那...郑书记您保重。”
高琳最终只是轻声说道。
“春节快乐。”
郑仪点点头:
“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