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阳怀揣着满心的困惑,在书院的小径上匆匆前行。
他的眉头紧锁,脚步略显急促,平日里对书院美景的欣赏之意此刻已荡然无存。
心中反复思索着修炼中遇到的难题,那难以突破的瓶颈如同巨石般压在他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终于,他来到夫子的居所前。
这是一座古朴的小院,四周种满了翠竹,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儒道智慧。
楚阳深吸一口气,轻轻叩响了门环。
“进来吧。”屋内传来夫子温和而沉稳的声音。
楚阳推开门,走进屋内,只见夫子正坐在窗前的书桌旁,专注地翻阅着一本古籍。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夫子身上,勾勒出他那清瘦而矍铄的身影。
“夫子,打扰您了。”楚阳恭敬地行礼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与期待。
夫子抬起头,看到楚阳那满脸的愁容,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温和地问道:“楚阳,看你神色匆匆,可是在修行上遇到了难题?”
楚阳连忙点头,将自己在钻研残破儒道秘籍时所遇到的困惑,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
从秘籍中关键修炼步骤的缺失,到自己尝试推导和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失败,他详细地阐述着,希望夫子能从中找到问题的关键。
夫子静静地听着,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目光始终专注地落在楚阳身上。
待楚阳说完,夫子沉思片刻,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翠竹,似乎在整理自己的思绪。
过了一会儿,夫子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楚阳,说道:“楚阳,你对儒道的钻研精神值得称赞。
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这本秘籍所蕴含的修行法门确实独特,而你遇到的瓶颈也并非无解。”
夫子走回书桌旁,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随意写下几个字,然后指着字说道:“你擅长文字运用,在诗会中更是凭借诗作引发儒道之力共鸣。
或许,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将文字与儒道之力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此作为突破的方向。”
夫子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比划着,详细解释道:“儒道之力如同水流,而文字则是引导水流的渠道。
你之前尝试将儒道之力凝聚为剑气,却总是失败,或许是因为渠道不够顺畅,或者说,你对文字所承载的儒道理念领悟还不够深刻。”
夫子放下毛笔,目光炯炯地看着楚阳,继续说道:“你不妨回想一下,在以往的修行中,哪些文字曾让你对儒道之力有过特别的感悟。
然后,以这些文字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尝试将儒道之力以一种更自然、更契合的方式融入其中。
如此,或许能让你凝聚出稳定且强大的剑气。”
楚阳听着夫子的讲解,心中犹如拨云见日,顿时豁然开朗。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在眼前展开,之前困扰自己的迷雾也渐渐散去。
“多谢夫子教诲,学生明白了。”楚阳激动地站起身来,再次向夫子深深行礼。
夫子微笑着点点头,说道:“修行之路本就充满艰辛与挑战,遇到困难时切莫急躁,要善于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寻找解决之道。去吧,希望你早日突破瓶颈。”
楚阳怀着满心的感激与振奋,告别夫子,走出小院。
此时,外面的阳光似乎更加明媚,微风中竹叶的沙沙声也仿佛在为他加油鼓劲。
他步伐轻快地走在回居所的路上,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夫子的建议,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尝试新的修行方法。
回到居所,楚阳立刻坐在书桌前,摊开纸笔。
他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自己在儒道修行过程中,那些曾让他内心产生强烈触动的文字。
“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的核心思想一一在他脑海中浮现,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儒道理念。
楚阳决定从“仁”字开始尝试。
他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在纸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大大的“仁”字。
当最后一笔落下,他没有像之前那样立刻尝试注入儒道之力,而是静静地凝视着这个字,用心去感悟“仁”所蕴含的意义。
他想起了那些关于仁者爱人的故事,想起了自己在帮助他人时内心所涌起的温暖与满足。
渐渐地,一种平和而强大的力量在他心中升腾而起。他知道,这就是与“仁”字相契合的儒道之力。
楚阳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股力量,缓缓注入到“仁”字之中。
这一次,儒道之力没有像之前那样四处消散,而是稳稳地附着在字上,“仁”字开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一股不同于以往的剑气从纸面缓缓升起,带着一种温润而包容的气息。
感受到这股剑气的变化,楚阳心中大喜。
他知道,在夫子的指引下,自己已经迈出了突破瓶颈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