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6年9月。东方联盟新海市政厅。
市政厅的量子安检门吞吐着数据洪流,赵东浩白大褂上残留的格陵兰辐射尘埃在扫描仪下闪烁磷光。当李墨飞怀中的全息投影仪触发安全警报时,他们才意识到云端同步的飓风模型正在被防火墙肢解——台风眼结构被替换成Gdp增长曲线,暴雨云团则化作飞舞的股票代码。
“请签署《语言表达安全承诺书》。”AI门卫的瞳孔矩阵扫过他们渗血的拇指,全息协议第17.3条泛着毒芹般的幽绿:“禁止将预测数据与现行政策进行因果关联分析。”
会议室的灯光刺眼,仿佛要将每一寸空气都照得透亮。墙壁上挂满了各类经济发展成就的海报,金色的奖状和闪亮的数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这座城市过去的辉煌。然而,这些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沉默——对未来的漠视。
赵东浩坐在长桌的另一端,手中紧握着那份他和李墨飞耗费数月心血完成的气候变化报告。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的封面,心中满是紧张与期待。他知道,今天不仅仅是一场展示,更是一次为人类未来争取生存的机会。他和李墨飞的模型预测了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而这些事件的严重性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
会议室纳米涂层的吸音波纹正在吞噬声波,赵东浩听见自己关于北极冰盖的陈述在传播五米后衰减成混沌的熵值。李大远部长背后的荣誉墙上,2045年度经济成就奖杯在水晶棺中供奉着最后一只白鲟胚胎,液态氮管道的冷光为满墙金色奖状镀上尸衣般的青灰。
“这是耦合了海洋酸化参数的预测模型。”李墨飞启动超导投影仪,线圈的低温使空气凝结出冰晶。虚拟飓风在圆桌上方成形的瞬间,市政厅的智能玻璃突然增强透光度,真实的暴雨云团穿透建筑投射在会议桌上——人造气象数据与自然天象在量子场中互相湮灭。
李部长调整着AR眼镜的认知滤网,镜片边缘流动的二进制瀑布将“气候危机”冲刷成乱码。他婚戒上的钨合金指环叩击胡桃木桌面,4hz的次声波顺着骨传导耳机钻进赵东浩的内耳前庭。老教授扶住椅背压下呕吐欲,这个频率正好能引发人体器官共振。
“科学需要服务现实。”李部长抚过西装内衬的冰川纤维面料,纳米管正将赵东浩额头的汗液转化为制冷剂,“新海港昨日靠泊了47艘LNG运输船,创下开埠以来……”他的话语被全息屏上增殖的绿色光点打断,每个代表液化天然气船的光标都标注着股东信息,其中某个名字赫然出现在《气候法案》反对者名单首行。
正当赵东浩展示格陵兰冰盖消融的实景录像时,市政厅后台的舆情监测系统已将其瞳孔扩张度、声纹震颤频率等生物特征拆解成情感参数。AI秘书通过李部长袖扣的骨传导装置低语:“目标情绪熵值突破阈值,建议启动第五类信息管制。”
“各位领导,感谢你们今天的时间付出。”赵东浩站起身,声音清晰而有力。他的西装笔挺,领带系得一丝不苟,仿佛这身装扮能为他增添几分说服力。他点击遥控器,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一组组数据与图表。五彩斑斓的图像中,强烈的飓风、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一一展现在眼前。
“如大家所见,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对经济、生态和人类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王浩的语气逐渐激昂,他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试图唤醒那些沉睡的意识。“我们需要立刻行动,以减缓这些变化。”
李墨飞突然调出城市地下管网全息图,上周暴雨期间的渗水警报在市政厅地基下方疯狂闪烁。“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证明……”他的陈述被次声波增强模块截断,李部长的婚戒重击桌面引发空气震颤,荣誉墙上的檀香扩散器同步释放镇定剂气溶胶。
“感谢赵教授精彩的科幻创作。”李部长解开西装第三颗纽扣,碳纤维防弹层在应急照明下泛着冷光,“但现实世界需要的是这个。”他挥手唤出的全息股票走势图中,新能源企业曲线正在量子熔断机制下崩塌。
会议室的气氛变得沉闷,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赵东浩感到一阵无力。李墨飞的视网膜投影突然报警——他们上传的气候模型正在被主机重构为烟花模拟程序。
“你们的出发点很好,但我们必须现实一些。”李大远部长的语气依旧冷淡,他的目光已经开始游离,“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政府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提升Gdp,而不是气候变化的问题。”
赵东浩心如刀砍,李大远部长说的“现实”就是对未来的无视。“如果我们不开始采取措施,未来的极端天气将会导致更高的经济损失和人道危机。”赵东浩的声音中透着一丝急切,他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他想做最后的争取。“我们必须在现在就做出决策。”
李大远部长依旧冷漠:“今天的会议就开到这里,气候危机问题确实是一个十分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我们市政厅相关部门会认真对待赵东浩教授今天的建议。后续,我让他们主动找你们对接。”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敷衍的客气,“我代表市政厅衷心感谢赵教授。”李大远部长的话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却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讽刺。“放心,赵教授,我们一定会引起高度重视。”
李大远部长的这个表态,无异于给赵东浩和李墨飞递了一把“长把伞”,而且是一把装饰豪华的青花瓷“伞”。当这把“伞”递到赵东浩手中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86kg的握力值,远超心理崩溃阈值。这把用气象卫星骨架改造的长柄伞,伞面缝合着2045年气候大会的废弃条幅,此刻在暴雨中绽开的防雨罩上,“立即行动”的标语正被酸雨蚀刻成斑驳残痕。
智能走廊的LEd地砖在他们脚下裂开黑色路径,如同数据洪流中突然坍缩的虫洞。经过荣誉墙时,李墨飞瞥见陈列柜切换为透明模式,碎纸机正在吞噬《极端气候应对预案》的纸质原件。某张飘落的残片上,赵东浩三年前的签名还带着电子批注的荧光。
磁悬浮座驾掠过积水的街道,车载AI播报“pm2.5浓度已达紫色警戒级别”,却在李部长皱眉瞬间切换成《蓝色多瑙河》。三百米外天桥的阴影里,气候活动者的仿生义眼正在聚焦这个瞬间——虹膜对焦环上的显微摄像头,将部长关闭警报的动作放大四百倍后,连同辐射尘埃检测数据打包上传至暗网。
暴雨冲刷着市政厅的玻璃幕墙,荣誉墙上某个奖杯的铭牌突然脱落,露出里面微型冷冻舱的白鲟胚胎。那枚悬浮在液氮中的生命种子,正在透过强化玻璃凝视会议室里凝固的全息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