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他与北方部落联盟的首领们通过快马传书和使者往来,迅速制定了联合御敌的详细策略。根据情报,他们判断敌军可能会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企图分散宋军和部落联军的兵力。
林烨决定采取分兵防守与重点反击相结合的战术。他将宋军和部落联军分成多个防御军团,分别部署在边境的各个关键地段。其中,在敌军最有可能集结主力进攻的区域,布置了重兵防御,由他亲自坐镇指挥。这里不仅有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还配备了新研发的火炮和大量强弩。
同时,林烨挑选了一批精锐的骑兵部队,组成了一支机动力量。这支部队将根据战场形势,随时对敌军的薄弱环节进行突袭,打乱敌军的进攻节奏。为了确保各军团之间能够紧密配合,林烨还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通讯系统,通过烽火、信鸽和快马传递情报,保证军令能够迅速传达。
在边境的防御工事建设方面,林烨发动了大量的士兵和百姓。他们日夜奋战,加固城墙,深挖壕沟,增设拒马和鹿角等障碍物。同时,在城墙周围搭建了许多简易的了望塔,以便及时发现敌军的动向。此外,林烨还组织人手在后方修建了多个隐蔽的粮草和兵器储备点,确保在战争期间物资能够持续供应。
为了鼓舞士气,林烨亲自到各个防御据点巡视,慰问士兵和百姓。他看着士兵们坚定的眼神,大声说道:“兄弟们,我们身后是大宋的万千百姓,是我们的家园。此次外敌来犯,我们绝不能退缩。我们有先进的武器,有英勇的战友,还有北方部落联盟的支持。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击退敌军,守护住我们的和平!”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纷纷高呼口号,表达了保卫家园的决心。
北方部落联盟那边,哈丹等首领也在积极动员部落战士。他们深知,这场战争关乎着部落的未来,若大宋战败,他们也将难以独善其身。部落战士们纷纷响应号召,自备武器和马匹,迅速集结。哈丹看着士气高昂的部落战士,说道:“勇士们,我们与大宋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共同的敌人妄图破坏我们的和平。让我们拿起武器,与大宋并肩作战,让那些敌人知道,我们的联盟坚不可摧!”
然而,就在大战即将爆发之际,朝廷内部又出现了一些杂音。一些大臣担心这场战争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再次提出与敌军和谈的建议。他们认为,与其与强大的联军正面交锋,不如通过妥协来换取和平。
林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往京城,向皇帝阐述和谈的弊端。他在信中写道:“陛下,此时和谈实乃下策。敌军野心勃勃,此次联合诸多部落而来,绝非几句求和之词就能打发。若我们此时示弱,他们定会得寸进尺,不仅大宋边境永无宁日,北方部落联盟也会对我们失去信心。唯有坚决抵抗,方能彰显我大宋之威严,守护住来之不易的和平。”
皇帝收到林烨的信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林烨所言有理,但和谈的声音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在皇帝犹豫不决时,宰相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林大人在边境苦心经营,为的就是应对此类危机。此时和谈,不仅会前功尽弃,还会让天下人耻笑。我们应相信林大人和前线将士们的能力,全力支持他们抵御外敌。”
在宰相的支持下,皇帝最终下定决心,拒绝和谈,全力支持林烨的作战计划。他下诏令朝廷各部门全力配合前线,提供充足的物资和兵力支持。
林烨得知皇帝的决定后,心中倍感振奋。他深知,此时已经没有退路,必须全力以赴。随着敌军的逐渐逼近,边境的气氛愈发紧张。侦察兵不断传来敌军的最新动向,林烨根据情报,对防御部署进行了最后的调整。
终于,在一个乌云密布的清晨,敌军的先头部队出现在了宋军的视野中。远处尘土飞扬,喊杀声隐隐传来。林烨站在城楼上,望着敌军的方向,眼神坚定。他知道,大战正式拉开了帷幕,一场决定大宋和北方部落联盟命运的战斗即将展开。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击退敌军,守护住这片土地。”宋军和部落联军严阵以待,等待着敌军的进攻,他们能否成功抵御住敌军的疯狂攻击?林烨又将如何在这场大战中指挥若定,化险为夷呢?一切都充满了悬念,等待着在战场上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