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洞东南侧一个凸出如半截栈桥的悬崖下边。茂密的树木从肥沃的坡地上密密麻麻地向上延伸,给如铁的岩石贴上一截儿绿边。坡地上,千百年堆积下来的枯枝败叶一层层重叠着,下边的不断腐烂,上边又不断有枝叶飘落下来。日积月累,使这里像一床厚厚的大绒毯,松软而充满弹性。
与往日一样,松鼠等小动物不时地从树上跳到“绒毯”上,在上边玩“蹦床”。
微风吹过,那“绒毯”里面忽然动了起来。有什么东西像大蘑菇一样顶着树枝树叶慢慢向上冒起。这是什么怪物?松鼠们吓得赶紧又窜回到树上,惊恐地向下张望着。
枝叶被推开抖掉,里边慢慢露出一个黑色的头来。
啊,是野弟!
此时,野弟已慢慢拱出多半个身子,头上、脖子上沾满血迹。这又让我们想起早先见到过的那只受伤的“黑狼崽”了。
它慢慢爬出来。仰头望望崖上,好想看那悬崖究竟有多高。
其实,它是回忆起了昨天晚上被摔下前的情景……
是坡地上厚厚的“绒毯”救了它!它只是被摔晕了很长一段时间,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下午。虽然它的头和身体多处被吊眼狼的“旋风”击伤,后胯被摔伤,但它感觉并不十分严重。它仍然能够艰难地行走。
它想找一点儿水喝,便向东侧爬行过去。但那里的尽头是望不见底的断壁深崖。它又折向南面,发现也是如此。又折向西,却还是如此。而北面是悬崖绝壁,是它掉下的地方。
它失望地望了望头顶,不知将怎么离开这里。难道真要困死在这里吗?哥哥怎么样了呢?狼们真的掌握了它的动向了吗?要是那样,恐怕早已采取行动了。看来给它报信是来不及了。它焦急起来!
悬崖上传来狼的嗥声。悬崖很高,但从这里望过去角度很好,好像还可以望到崖顶。它似乎看到那上面有一个小黑点在悬崖边探头探脑地晃动。
它赶紧躲到隐蔽处。不能让狼们知道自己还活着!
这时它脑子忽然一动,这里不也是瘸狼头要与之决斗的那只公狼跳下的地方吗?以自己的经历看,那只公狼多半也不会摔死。瘸狼头到崖下找,大概也没有办法找到这里。那么那公狼哪里去了呢?饿死了渴死了?可又不见尸骨。逃出去了吗?可是从哪里逃出去的呢?
它心里存了一线希望。但是,当它重新又到东、南、西三面寻找离开的道路时,它失望地发现,那里确是立陡立崖的绝壁,根本不可能下去。有两次,它试着攀援崖上的枝藤准备冒险溜下去,但它根本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只好又艰难地爬上来。此时,天已经渐渐黑了。
由于尖嘴獾把獾貉洞的秘密泄露给了狼群,獾貉洞里,獾、貉们面临着巨大危险。獾、貉是两种动物,它们怎么在一个洞里呢?
其实,正像当地百姓传说的那样:“獾貉一洞鬼”。獾和貉习性相近,经常会住在一个洞里。这一带山里的獾、貉离村庄较近,经过多年演化,变成了体量小、素食为主的品种,它们的主要食物除了山里的各种野果,就是村民庄稼地里的玉米和豆类。它们攻击力和战斗力比别处的獾貉要差很多,因此它们只能选择大规模群居。狼洞旁侧的这个獾貉洞,是它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里面洞穴纵横,獾貉有近百只之多。
此时,那座大山“额头下的眼睛”(狼洞)里又开始射出了灰白的光线,这是狼们又开始了新的行动。
攻击獾貉洞是从凌晨开始的。在尖嘴獾的引导下,狼们已封住了獾貉洞的南北两个洞口。吊眼狼安排奉承狼和大耳朵把守北洞口,瘸狼头监督;让尖嘴獾带路,它率领群狼从南洞攻进去。
獾貉洞里一片惊慌。它们是刚刚不久才确认尖嘴獾失踪的。也就是刚才,出外寻找的獾貉们发现了尖嘴獾和狼群一起出现在洞口。怀疑和担心竟然变成了现实!
原来,昨天凌晨,族长獾得知来洞躲避的大黑狗庄哥决意天亮就返回山村,想派属下到狐仙庙给庄哥弄一点儿供品馒头回来当食物。尖嘴獾主动请缨。这让性情宽厚的族长獾非常高兴,它便派身边的另一只獾和尖嘴獾一起去,并嘱咐它们早去早回。尖嘴獾异常爽快地答应了。但是,一直快到天亮,尖嘴獾们也没回来。族长獾非常着急,恰好这时两只貉子回来带回了馒头。族长獾觉得自己派出的部下没有完成任务是很丢脸的事,因此也没有再提起。族长獾毕竟是老了,尽管它也感到这事好像有些蹊跷,但早上送别庄哥后,又安排大家休息,确定晚上“打食”行动目标。一忙活,竟然把这事忘了。直到今天凌晨,獾貉们陆续回洞,但一直也没见尖嘴獾和另一只獾的影子,族长獾才感到不对。是它们遇到什么危险了吗?还是……它有些紧张起来。但它转念一想,不会!和尖嘴獾一起出去的另一只獾是它的身边心腹,尖嘴獾就是想做什么偏激的坏事,也不容易。因为就是那只獾阻止不了尖嘴獾,它也会回来报告。
但是……经验丰富的族长獾又一转念,如果尖嘴獾对前晚受罚的事心怀不满,早有预谋向狼群告密呢(它可是太了解尖嘴獾的性情了)?那可……它一骨碌爬起来,心想,那样不仅害了庄哥,獾貉洞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不能再犹豫了!它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同洞的貉子首领。大家都觉得事态严重。它们一边派出部下寻找尖嘴獾的下落,一边赶紧组织獾貉们把洞里的石块集中到洞内最狭窄的地方,垒门阻挡外来进攻。
“族长,不好了!不好了!狼、狼群来了!尖嘴獾带、带路…… ”尽管出外寻找的小獾前言不搭后语,但大家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