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渭水之畔的军械坊早已没了往日的沉寂。晨曦微露时,连绵的棚屋便升起袅袅青烟,待日头爬过城头,坊内已是炉火熊熊,红光映天。青砖铺就的地面被炭火烤得发烫,飞溅的火星落在上面,滋滋作响,转瞬湮灭,只留下点点焦痕,像是岁月刻下的勋章。
马三保身着玄色窄袖劲装,外罩一件半旧的皮袍,手上套着厚重的铁手套,指尖已被炉火熏得略带焦黄。他不似寻常将军那般端坐帐中,而是整日穿梭在各个工坊之间,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混着些许铁屑灰尘,却丝毫不减眼中的锐利。此刻,他正站在锻甲坊的中央,接过老工匠李铁匠递来的一副明光铠。
这副铠甲通体由精铁锻造,甲片打磨得光滑如镜,阳光照射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恰如其名“明光”。马三保双手托住铠甲,只觉入手沉稳却不显笨重,他微微用力,将铠甲翻转,手指并拢,轻轻敲在胸前的护心镜上。
“铛——铛——铛——”
清脆悦耳的响声如同玉石相击,在喧闹的工坊中回荡开来,没有丝毫沉闷之感。马三保嘴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意,缓缓点头:“李师傅,这甲片的火候掌得极妙,听这声响,便知是上等货色。”
李铁匠年过五旬,头发已有些花白,脸上布满了岁月和炉火雕琢的皱纹,一双粗糙的大手满是厚茧,却灵活得很。他闻言,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伸手递过一旁案几上的一把钢刀:“将军过奖了。这甲片用了您前些日子传来的‘叠锻法’,反复锤炼了三十余次,去除了杂质,比旧甲轻了足足三成,可硬度却硬是增了一倍不止!您再看看这刀。”
马三保接过钢刀,入手微凉,刀柄缠着细密的麻绳,握感舒适。他缓缓抽出刀身,只见刀刃在炉火的映照下泛着森寒的冷光,宛如一泓秋水,刀刃薄而锋利,隐隐透着慑人的气势。“这刀的淬火工艺,似乎与往日不同?”马三保目光锐利,一眼便看出了端倪。
“将军好眼力!”李铁匠赞道,“淬火时,我们按您的吩咐,加入了西域进贡的密矿粉,那粉末性子烈得很,却能让铁性变得更坚。您试试便知,这刀砍铁甲,跟切豆腐似的容易!”
马三保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他环顾四周,瞥见不远处立着一根碗口粗的铁桩,那是工匠们用来测试兵器硬度的。他大步流星走了过去,深吸一口气,腰身一拧,手臂猛然发力,手中钢刀带着呼啸的风声,朝着铁桩狠狠劈下!
“当——!”
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火星四溅,铁屑纷飞。周围正在忙碌的工匠们都被这动静吸引,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边。
马三保收刀而立,众人定睛看去,只见那坚硬的铁桩上,竟赫然留下了一道深达寸许的刀痕,边缘整齐利落。而他手中的钢刀,刀刃依旧锋利无比,没有丝毫卷刃或崩口的痕迹。
“好刀!真是神兵利器!”
“太厉害了!这刀下去,敌军的铠甲还不是跟纸糊的一样?”
工匠们纷纷喝彩,脸上满是自豪之色。马三保也是哈哈大笑,声音洪亮:“好!有这好家伙,咱们大唐的儿郎上了战场,腰杆都能挺得更直!日后出征,定能所向披靡,杀得敌军片甲不留!”
他将钢刀递给身旁的亲兵收好,又转身走向不远处的另一座棚屋。这座棚屋里,几个工匠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忙活,图纸上画着一架造型奇特的床弩,与军中常用的旧款床弩相比,明显多了两个硕大的滑轮,结构也更为复杂。
看到马三保进来,领头的工匠王鲁班连忙迎了上来。王鲁班是鲁班后人,祖传的木匠手艺,尤其擅长制作军械器械,为人精明,脑子灵活。“将军,您来得正好,我们正想向您请教呢!”
马三保走到图纸前,俯身细看,手指顺着图纸上的线条缓缓移动:“王师傅,这新床弩的设计,可有进展?”
“回将军,”王鲁班指着图纸介绍道,“这新弩我们按您的构想,加装了两个省力滑轮,拉力比旧弩强了不少,射程能达到三百步,而且一次能发射五支箭,威力比以前大多了!只是……”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之色:“这新弩的结构比旧款复杂,装箭的时候有些麻烦,速度比旧弩慢了不少,怕影响战场使用。”
马三保闻言,眉头微蹙,沉思片刻。他看着图纸上的箭槽,忽然眼睛一亮,伸手在箭槽位置虚画了一个圈:“慢不怕。王师傅,你看这里,在箭槽上加个活扣怎么样?让两个士兵配合装箭,一个负责上弦,一个负责递箭,各司其职,装箭的速度不就快起来了?”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这活扣要做得精巧些,扣上之后稳固可靠,发射时不会松动,打开时又要便捷迅速,不耽误发射。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新弩的威力和射程,又能解决装箭慢的问题,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鲁班顺着他的思路一想,顿时茅塞顿开,眼睛亮得像是燃起了火苗:“将军英明!这个法子好!两个士兵配合,一个上弦一个递箭,定然能弥补装箭慢的缺陷!我们这就动手修改,争取早日造出样品来!”
周围的工匠们也纷纷附和,脸上满是兴奋之色,当即拿起工具,围着图纸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时不时传来阵阵争执和赞同的声音,气氛热烈而高涨。
马三保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工匠都是大唐最顶尖的巧匠,他们手上的功夫,是大唐国力的重要支撑。自他奉命督造军械以来,便一直致力于改良军械,不仅将自己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融入其中,还广泛征集工匠们的意见,博采众长。
他深知,战场上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将士们的勇猛,更取决于军械的优劣。一件趁手的兵器,一副坚固的铠甲,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拯救士兵的性命,甚至改变一场战争的走向。因此,他对军械督造之事极为上心,事必躬亲,从选材、锻造到淬火、组装,每一个环节都亲自过问,丝毫不敢懈怠。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军械坊的屋顶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炉火渐渐减弱,工匠们也陆续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马三保让人将新造的一副明光铠和一把钢刀仔细擦拭干净,装入特制的木盒中,随后带着亲兵,捧着木盒,径直向皇宫方向走去。
此时的太极殿内,李世民正与长孙无垢商议国事,听闻马三保求见,且是为了军械之事,当即传召他进殿。
马三保捧着木盒,大步流星走进殿内,躬身行礼:“臣马三保,叩见陛下,娘娘。”
“免礼平身。”李世民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帝王的威严,“三保,你今日入宫,可是军械督造有了新进展?”
“回陛下,正是。”马三保起身,将手中的木盒递上前,“臣督造军械坊,近日改良了铠甲和钢刀的锻造之法,又设计了新的床弩,今日特将新造的甲胄和钢刀带来,呈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闻言,眼中露出浓厚的兴趣,示意身旁的内侍接过木盒,打开来。只见明光铠静静躺在盒中,流光溢彩,钢刀则锋芒毕露,寒气逼人。
“好东西!”李世民赞叹一声,亲自拿起那把钢刀,入手微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他微微挥动,只觉刀身轻盈,手感极佳。他看向马三保,笑道:“三保,你这手艺,比当年随军征战时更精进了。想当年,你随朕南征北战,手中的兵器便是军中翘楚,如今督造军械,更是巧思不断,造出如此神兵利器。有这样的好东西,何愁边疆不安?”
长孙无垢也凑上前来,看着那副明光铠,柔声说道:“这铠甲看起来既坚固又轻便,将士们穿戴在身,想必能少受许多苦楚。马将军有心了。”
马三保闻言,再次躬身行礼:“陛下、娘娘谬赞。臣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真正厉害的,是军械坊的工匠们。他们身怀绝技,又肯潜心钻研,才有了这些新成果。”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已让人将新的锻造技法和床弩的设计图纸刻成书册,分发到各地的军械坊,让天下工匠都能学习借鉴。日后,全军将士都能用上这些新家伙,必能增强我大唐的军威,震慑四方蛮夷。”
李世民闻言,龙颜大悦,抚掌笑道:“好!说得好!马三保,你不仅办事得力,还懂得分享技法,造福全军,真是朕的得力干将!朕赏你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再赐你御膳一桌,以示嘉奖!”
“谢陛下隆恩!”马三保恭敬谢恩,心中却是一片坦然。他所求的,并非荣华富贵,而是大唐的长治久安,是将士们能在战场上少流血、多凯旋。
夜色渐浓,长安城内灯火通明。军械坊的炉火虽已熄灭,但工匠们心中的火焰却依旧燃烧。他们知道,自己手中的每一件兵器、每一副铠甲,都承载着大唐的希望,承载着无数将士的性命。而马三保站在太极殿外,望着漫天星辰,心中也充满了憧憬。他相信,有这些精工打造的神兵利器,有大唐将士的勇猛无畏,大唐的江山定会固若金汤,盛世繁华,绵延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