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驼子!”花喜鹊和宋长江都是一声惊呼,脸上露出惊骇莫名之色。
果然是邱驼子,我心中泛起万丈波澜,想不到他两三年前,就来过这里!亲自破坏了南龙源头的镇物。
“当时是不是你给他们带的路?那石鼓呢?是不是被他取走了?”
木噶摇摇头“当时是我带路不假,不过我到了鬼跳峡就觉得不对劲,我发现他们队伍中有两个日本人,所以就找机会逃走了!不过他们应该还是把九隆石鼓阵破坏了!”
“那石鼓呢?”我急切的追问道。
木噶的指尖抚过护心镜上的裂纹,镜面突然泛起幽幽的绿光:\"九隆石鼓阵共有三块残片,三块残片合二为一,才是完整的锁阴石鼓,需要王族血脉献祭才能取出。\"
邱驼子即使破坏九隆石鼓阵,也不一定能将残片取到手。”
我们闻言,提到嗓子的心才稍微放了下来。
宋长江一脸庆幸的道“还好有这限制,否则被邱驼子把石鼓得了去,那不知道会搞出多大事来!”
花喜鹊闻言也是微微点头,我心中也有同样的感觉,即使没得到石鼓,但毁掉九隆石鼓阵,对南龙造成的破坏,已经不可估量。
我一直搞不懂,邱驼子为什么会去做这些事情,而且怎么会和日本九菊一流的邪人勾结在一起,甚至不惜破坏我华夏子孙的根基。
他这样做,究竟有什么目的,难道只是因为他也是梅山五猖教的成员之一。
可五猖教行事,还有理可循,毕竟他们是为了复活张五郎,有自己的目的性,这邱驼子做的这些事,却让人觉得毫无动机。
我记得他以前还是非自然现象应急局的顾问,一直没人发现他有什么恶行,但现在种种迹象表明,他在暗地里已经布局了不知道多少年。
他这样处心积虑,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头都大了,恨不得马上抓住他,当面问个清楚。
可自从上次和邱教授去见了他一次之后,邱驼子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只留下环环相扣的陷阱,让我不知不觉的踩进去。
不过眼前的局面,我们虽然明知道被他牵着鼻子在走,却没有办法直接破局,只能一步步迈进未知的深渊。
我看了看犹自沉浸在回忆中的木噶,沉声问道“既然如此,你知不知道锁阴石鼓的下落?”
木噶抬起头,望向深邃黑暗的哀牢山深处,脸上露出向往之色“锁阴石鼓并不是一般的死物,九隆石鼓阵被破,它们一定又回到了伟大的九隆王的怀抱!”
这话说得云山雾罩,花喜鹊冷哼一声道“什么九隆王的怀抱,说人话!”
木噶闻言看了花喜鹊一眼,罕见的居然没有生气,“锁阴石鼓,本就是九隆王的宝物,当初九隆王,凭借它,才能在哀牢山中建立哀牢古国,并将石鼓供奉在哀牢古国最神秘的九隆神殿之中。
但哀牢古国所处的哀牢山,地气混乱,不适合常人居住。九隆王为了镇压哀牢山的混乱的地脉之气,才用锁阴石鼓,构建了九隆石鼓阵。现在九隆石鼓阵损坏,石鼓一定又回到了,九隆神殿之中!”
木噶说完,缓缓从火堆边站起,“九隆神殿就藏在哀牢山的最深处,必须穿过危险的鬼跳峡才能找到!”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必须深入到哀牢山。
不过经过这事情之后,我们和木噶之间,至少变得互相信任了许多。
我见天色已然不早,本想再眯一会,可考虑到之前驿站前一场阴兵大战,将来这里的阴气必然浓郁无比,如不处理,将来说不定会留下祸患。
最好超度一下,将这些阴气驱散才好。
我算了下时间,到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应该够我作法处理此事,于是我起身站起,简单布置了一个法坛,准备超度。
超度阴兵和超度亡灵,所用科仪并不相同,超度亡灵,一般用《太上慈悲九幽拔罪血湖妙经》即可.
但超度阴兵,则必须用到《九幽度亡破煞大醮》和《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咒》,因此超度阴兵的科仪,一般被称作九霄应元普度兵戈大典。
我请出三清四御五老君等诸神神像,又将铜钱剑,三清铃,太上老君赦令印一起摆放到法坛之上,焚香祷告之后,又取出四面玄黄阵旗,口中颂咒
“东方青龙孟章君,震雷摄鬼护坛门。
西方白虎监兵将,肃金伏魔定乾坤。
南方朱雀陵光使,离火焚邪耀天昏。
北方玄武执明帅,玄冥锁秽镇幽深。
四灵听吾真符命,二十八宿卫轩垣。
敢有违逆天道者,押送酆都铸铁山。
急急奉灵宝无量度人敕令!\"
然后在上面用朱砂笔,分别画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镇位符,接着将阵旗插在四方。
然后以禹步踏「天罡北斗阵」,手掐玉清破秽诀,净坛启圣曰“\"乾旋坤转,秽气分散
九凤破秽,精邪亡形。
朱雀凌空,炎池荡清。
玄武吐雾,魑魅肃宁。
急急奉三清道祖敕令!\"
法咒过后,四周变得一片清宁,花喜鹊和宋长江已经见惯了我的本事,倒不以为怪,只有木噶露出震撼之色,一脸认真的看着我的每个动作。
我接着再焚一炷清香,取出符纸,颂咒画符‘
\"茫茫酆都,刀兵如林。
幽幽枉死,怨气冲云。
九色莲花,照破重阴。
甘露法雨,洗涤血襟。
东方玉宝皇上尊,削尔箭疮刀斧痕。
南方玄真万福尊,平尔断肢续残魂。
西方太妙至极尊,净尔嗔心化慈仁。
北方玄上玉宸尊,冻尔戾气成冰尘。
急急奉太乙救苦天尊敕命!\"
待符纸稍干,我抓起法坦上的,铜钱剑,引燃符纸之后颂咒道
“谨请酆都铁面御史,部领冥司十万兵。
铜蛇吐焰焚妖瘴,铁犬哮风震鬼庭。
牛头持叉开幽路,马面挥索缚凶灵。
三十六狱齐听令,七十二司速现形。
急急如北阴酆都大帝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