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头道“晚辈确实遇到一些疑惑,想请教您一下。”
邱驼子闻言惊奇道“什么事情?连张九爷的徒弟都搞不明白?”
我苦笑道“确切来说,是一颗珠子,我想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接着我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邱驼子说了一遍,邱驼子听得非常认真。
其中一些模棱两可的细节还反复问了我几遍,一直到我确认完毕才点头让我说下去。
我足足说了一个多小时,邱驼子越听脸上神色越是凝重,到最后我都能感受到这矮小驼背老人神色间的凝重。
等我说完之后,邱驼子并没有急于开口。
他的身子往后靠了靠,顺势倚在一张旧椅子中,皱眉头紧皱,双眼微闭,左手轻轻掐算着,似乎在苦苦思索着什么。
我和邱教授对视一眼,看来邱驼子应该知道一些什么,这次可能来对了。
良久之后邱驼子掐算的手指停了下来,豁然睁开双眼,眼中精光一闪,一字一顿的道“阴阳珠!”
我下意识的道“什么?”
邱驼子回过头,看着我神情严肃的说道“你说的那颗不是阴风珠!而是一颗阴阳珠!”
邱教授疑惑道“阴阳珠是什么东西?”
邱驼子缓缓道,这就要从翻坛张五郎说起,这位张五郎你们俩都应该都听说过吧?
我闻言顿时心中一凛,张五郎在道门中,可是大大有名的人物。
据说也叫陈十五郎,乃是大名鼎鼎的梅山派祖师。
张五郎的出身并没有文献可以考证,只有翻坛五郎咒中有提到:“父姓张来,母姓陈, 身出处便是青州大府堂。”
据说他“一十二岁去学法,三十六岁转还乡,行在龙虎山前过,思量无处降坛场。”
最终在选定梅山为道场,创建梅山教,被尊为梅山派祖师。
只是这位祖师一心求道,对梅山教俗务并不上心,一切都任其自然发展。
因此历史上后期的梅山教,实际上和张三郎已经没有太多关系,只是仍然尊其为祖师罢了。
说到梅山教派,很多朋友可能并不熟悉,今天趁此机会,和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道门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大致分为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等八派。
但这只是流传至今被世人公认的,还有一些流派,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当然,还有一些流派行事不被主流社会接受,虽然自称道门,但与道门清静无为的宗旨相去甚远。
只是借道门的外皮,行非法之事而已,所谓皮同而骨异也。
我说的梅山教,大致就是这样一个门派,应该算得上是道门支派中的一朵奇葩。
梅山教创立于是北宋初期,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左右。
原本是居住在古梅山峒区域,少数苗族和瑶族的本土宗教,时称旧梅山教。
其演变为道门支派的时间,大概发生在元末明初。
湖广填川、滇的时候,移民把自身信仰的正一教部分教义带了过来,融合之后产生了新的信仰。
包括其信仰的神仙,科仪,都借鉴了正一教和佛教的内容,被称为新梅山教。
但其教义宗旨,并不为主流教派所容,世人往往称其为“巫教。”
在西南很多地方,都还有流传着一些,关于巫教邪术的可怕传说,什么丝毛箭、剜心刀,五雷火等等。
据说会这些邪术的人,往往自称师公,其行事往往喜怒无常,正邪不分。
常人稍有违逆,便会暗中施术害人,中者往往运气变差,轻则家宅不宁,时有损伤或者恶疾缠身。
甚至幼儿夭折,无故丢掉性命。
这些师公所会的,都还只是一些小术而已。
据说梅山教祖师张三郎,和座下三洞梅山梅山天子,即传说中的上座罗天子、中座李天子、下座肖天子。
个个艺业非凡,除了会一十八手梅山术法之外,还可召唤五路猖兵。
这些猖兵据说是上古黄帝和蚩尤大战时,战死的亡魂。
平时被封印在酆都铁围山中,镇守酆都魔王,实乃恶鬼中的恶鬼。
一旦被召唤出来,无论邪魔妖鬼,无不望风而逃。
只是五路猖兵只听命令,不管好歹,一旦放出,除了召唤之人,其余不分良莠,尽皆屠灭,许多无辜之人,也丧命于此。
梅山教因此,更不容于世,历代朝廷曾多次组织清剿。
但一来梅山术法,确实有过人之处,二来梅山教所在的地方,地处西南偏僻之地,山高水恶,便于藏身,历代清剿皆未能完全禁绝。
明朝末年,西南地区仍然有梅山教徒活动,甚至一度发展到勾结缅王在云南边境作乱。
一直到乾隆年间,清军四次征缅,缅王大败,梅山教元气大伤,后来才逐渐销声匿迹。
新中国成立之后,偶尔有梅山教的信息,其实不过是后人借梅山教名义诓骗愚夫愚妇罢了。
当然,我们不是要讨论梅山教的起源与兴衰,这与本书没有太大关系。
我们今天要单独说的,乃是梅山教的代表人物,张三郎!
听邱驼子提到阴阳珠居然扯到了张三郎,我心里不禁一个咯噔,忙问道‘这颗什么阴阳珠难道是张三郎之物?’
邱驼子捻须道“世人皆知翻坛倒峒张三郎,乃是梅山教祖师,会召唤五路猖兵。
然而却不知张三郎,本是上古时期蚩尤转世!”
“我和邱教授大讶道“还有这种说法?”
邱驼子神色凝重至极,“据说蚩尤本是上古魔神,身具异象,无人知其本来面目,只因其脸上常覆一副狰狞的面具,人称四面傩。
这四面傩上的双眼,据说乃是用两颗珠子装饰。
这两颗珠子并称阴阳珠,实则一颗为阴,一颗为阳,双珠合并,有贯穿阴阳行走九幽,转世重生之能。
可以说拥有了四面傩,就等于拥有了无限重生的能力,几乎与神灵无异。
当日蚩尤与黄帝大战,战败后尸体被葬在五个不同地方。
但神魂却附在四面傩之中,无法被消灭,只好同四面傩一起封印在百丈深的九巍山底。
后来转世为张三郎,虽然修炼得道,却不为道家正统所容,因此并未列入正统之中。
张三郎也一直以战败为耻,因此现世之时,随时都戴着四面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