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那台复刻版的资源摄取仪的说法,自己要想重返1987年的话,必须等待30天之后,才有可能。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葩的时间限制呢?
搞不懂。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的老李,大洒金钱,多角度出击。
以他50岁出头的年龄,头发花白的第一次去考驾照,居然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真的把所有的科目都过关了!
与此同时,我们的老李,在一名律师的陪同下,在县城南郊的城南新村,花了将近八十万元,手续完备、非常顺利地买了一套带院子的四层半的楼房。
这套房主的一家人,早就搬到省城东宁市去了。他们一直发愁,留在县里城南新村的老房子卖不出。现在好了,居然有人全款一次性的接盘,真是皆大欢喜。
城南新村的这套二手房,楼房本身的建筑面积很大,院子也很大。围墙也很高。
老李要的就是大院子。他找来设计师和施工队,在属于自己的大院子里,挖了地下八米那么深、长和宽都是四米的大坑,建造两层带有电梯的地下室。
这个奇怪的工程,又花了老李五十多万元。
拿到驾照之后,我们的老李,到本县的一家大车行,买了一辆合资的、十多万的小轿车。
虽然以老李现在的实力,随便买一辆百万豪车都不带犹豫的。但十多万的车子也是车啊,也有四个轮子啊,能用就行。
低调,做人要低调。
我们的老李还关心拍卖方面的事。
他注意到,那家翰荣拍卖行,在九月中旬的一次拍卖中,以惊人的3020万的价格,把一锭大明嘉靖九年的二十两足赤金元宝拍出。
买家的身份很神秘,不对外公开。
但有传闻,买家姓朱,海外巨富,据说是朱元璋的嫡传子孙。
到底是第几代孙子,是不是真的嫡传,那就不知道了。
一瓶一九五七年生产的绿美人茅台酒,以300万的历史新高价格,被国内一个身家百亿的大佬买下。
那位大佬,还把另外两瓶六十年代的茅台酒也买了。又花了80万。
我们的老李看到拍卖的消息之后,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自己把一锭金元宝和三瓶茅台酒卖给翰荣拍卖行,转眼就进账1860万。
而翰荣拍卖行,把那些宝贝拿出来拍卖,扣除本金1860万之后,他们翰荣还是狠赚了一笔呀!
俗话说得好啊,有钱大家赚。
大家都有得赚,下一次才可以合作愉快啊对不对?
在修建地下室的同时,我们的老李,还把他的四层半的楼房,进行了装修。
一楼几乎保存原样。煮饭炒菜、接待客人什么的,就安排在宽阔的一楼了。
二楼除了有四间房,还有一间独立的洗手间兼浴室。
我们的老李,给四间房都装上了空调。
其中一间,作为他的卧室,加装空调是必须的。话说这是老李大半辈子以来,第一次有能力给自己的卧室装空调。
二楼的其它三间屋子,我们的老李把其中的一间面积比较大的,按照家庭影院的要求,给自己弄了一个小型的、全环绕声的、可随时升级的影院。
另外一间屋子,按照卡拉oK练歌房的要求,做了极好的隔音处理。平时想唱歌了,就在里面嚎几嗓子。
最后一间房,是他的书房。平时喜欢看看书,练习书法什么的,也应该有一间专门的书房啊对不对?
二楼搞定之后,接下来是三楼。老李在三楼的楼道口处,让装修公司给安装了最好的防盗门。
而且整个三层楼的四间房,每个房门,每一扇窗户,都加装了防盗门和防盗窗。窗户还配备有厚厚的窗帘,阻挡阳光。
四楼嘛,也按第三层楼的做法去处理。
通向楼顶的那道门,也改成了最好、最坚固的防盗门把守着。
这栋天地楼的三层和四层,是李永恒预留出来的空间。他早就想好了:自己将来如果找到什么好东西了,就拿到上边来存放。不一定都塞到地下室里。
我们老李的计划当中,地下室两层,负责装金银珠宝、文物古董。还要存储一定的米面粮油、压缩饼干、罐头、饮用水、必备的药物什么的。
凡事都要有所准备啊,是不是?
地下室已经做了恒温、恒湿的处理。配有独立的柴油发电机,以及一套太阳能发电机组。即使电网停电了,他的地下室依然能正常开启和关闭。
地下室的大门,是指纹和眼睛虹膜双重生物锁,很有点儿高科技的感觉。除非是他本人亲自去开启,否则理论上来说,几乎不可能发生盗窃事件。
一通折腾下来,又花了老李小四十万。
哎,1860万的收入看似很多,但钱真是不经花啊!
南郊的新房全部搞好之后,李永恒请了搬家公司,把自己的那间出租屋的所有东西,都搬到了新房的大院子里,在一楼卸车。
至于那个沉重的蓝色大背包,里面所有的大明嘉靖金元宝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茅台酒,他早就提前存放到地下室负二层去了。
李永恒在小小的县城里的所作所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密不透风。
有几个很久没联系的亲戚朋友,先后给他打来电话。他们或直截了当、或遮遮掩掩的问他买房、买车的事。
亲戚朋友们的试探之后,接下来无一例外的,都是开口跟他借钱。
借钱就免谈了!
李永恒全部以“钱已经花光了”这句话为最终解释,然后终止通话。谁的面子都不给。
而县城的上层圈子里,开始有一个关于神医的故事,慢慢流传开来。
传说啊,那位神医叫什么李永恒,光是看你一眼,就能准确地看出你的身上,什么部位、什么器官有问题了。
流传得广了,顺带把李神医说成是腰缠万贯的神秘人物。
这天下午,李永恒在二楼的书房里享受空调。拿着一支羊毫毛笔,正在全神贯注地仿写一幅汉隶,手机铃声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
看来电显示,电话是他的一个堂妹打来的。
这个堂妹小名叫阿春,是他大伯的女儿。平时在外县混日子,一直都没有什么正当的工作。
“哥,听说你买新房子了?”
“咦,是阿春?你听谁说的?不是新房了,二手房。”
“二手房也是新房啊。哥,地址给我,我去看看。顺便给你庆祝一下。”
“呃……你记好了,城南新村十二号。你来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我去接你。”
“我现在就在县城的中心广场这里。哥,你现在过来接我吧。”
“唔?你什么时候来芝州县的?好,我马上去接你。”
他的这个堂妹,跟她父母的关系闹得很僵,跟她的弟弟、妹妹的关系也不好。
倒是跟李永恒这个堂哥,还说得上几句话。
李永恒驾着自己新买的小轿车,从城南新村出发,很快就到了县城的中心广场。
他放慢了车速,转头看着广场,要找寻堂妹阿春在哪里。
转了半个广场,发现堂妹提着一个小包包,头上带着一顶遮阳帽,在大榕树下坐石凳上玩手机。
广场这儿不好停车,李永恒操作车上的电话系统,给她打电话:“阿春,我到广场这儿,已经看到你了。你现在抬头直直往前看,看到一辆黑色小轿车没有?”
堂妹的手机放在耳边,抬头看到堂哥坐在一辆崭新的小车里,朝自己挥手示意。
什么情况?阿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欢呼一声,跳了起来。一路小跑着奔向堂哥的新车,拉开副驾驶门就坐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