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18日,三峡大坝施工现场。
法国监理工程师皮埃尔·勒克莱尔蹲在刚浇筑的混凝土旁,金丝眼镜后的蓝眼睛眯成一条缝。他手中的地质锤轻轻敲击着混凝土表面,传来的声音却不像正常混凝土应有的清脆,反而带着一种空洞的闷响。
“这不对劲...“皮埃尔用生硬的中文对身旁的中国监理说道,手指捻起一小块剥落的混凝土碎屑。阳光穿透碎屑,显现出内部纵横交错的纤维状结构——那绝不是钢筋的纹理。
中国监理王建国擦了擦额头的汗,五月的三峡已经闷热难当。“皮埃尔先生,这是新型复合材料,符合国家标准。“他翻开厚厚的检测报告,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抗压强度、耐久性都达标了。“
皮埃尔没有理会那份报告。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用力插入混凝土接缝处。刀尖遇到了某种柔韧物质的阻挡,无法深入。当他拔出军刀时,刀刃上沾着几丝淡黄色的纤维。
“竹子?“皮埃尔的声音陡然提高,“你们在混凝土里掺竹筋?“
王建国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远处,几个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警惕地望向这边。
皮埃尔站起身,一米九的身高在工地上格外显眼。他大步走向最近的一处钢筋绑扎区,掀开防雨布——本该密密麻麻的钢筋网格,此刻却稀疏得可怜,间距远超设计图纸要求。而在某些关键部位,钢筋甚至被替换成了竹片捆扎的替代品。
“这是犯罪!“皮埃尔的法语口音在愤怒中变得更加浓重,“大坝要承受百亿吨水压,你们却用竹子代替钢筋?“
他掏出随身相机准备拍照,却发现王建国已经悄悄退到十米开外,正对着手机低声说着什么。
皮埃尔不知道,此刻在三峡开发总公司宜昌指挥部,谢一扬正通过监控屏幕注视着这一切。他手中把玩着一枚铂金袖扣,面前的会议桌上摊开着《三峡工程1993年度建材采购清单》。
“法国人太较真了。“谢一扬对视频会议另一端的周明远说道,手指轻点清单上“特种混凝土添加剂“一栏,“勒克莱尔家族三代都是土木工程师,他父亲参与过英法海底隧道建设。“
屏幕上周明远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老谢,这事捂不住。法国人肯定会写进监理报告,万一捅到世界银行...“
谢一扬的嘴角微微上扬。他转向身后待命的张铁柱:“准备'蓝色方案',让我们的法国朋友尝尝三峡特产。“
张铁柱的机械眼红光一闪,液压驱动的左臂展开全息投影,显示出一份详细的行动方案。标题赫然写着《三峡监理团队人员调整预案》。
当天傍晚,三峡工程接待中心。
皮埃尔正在餐厅角落奋笔疾书,面前的监理日报已经写了三页。他的金发被汗水浸湿,紧贴在额头上。餐厅里人声嘈杂,几十名中外工程师正在用餐。
“勒克莱尔先生?“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女子走到桌前,普通话带着江浙口音,“我是总工办的林秘书。听说您对混凝土配比有疑问?“
皮埃尔警惕地合上笔记本:“我需要直接向世界银行监理组汇报。“
“当然可以。“林秘书微笑着递上一杯冰镇柠檬水,“不过明天谢董事长亲自从武汉过来,他想先听听您的专业意见。“
皮埃尔犹豫片刻,还是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驱散了一天的燥热。他没注意到林秘书眼中一闪而过的异样光芒。
“这是三峡特产的云雾茶。“林秘书又斟上一杯琥珀色的热茶,“能帮助睡眠。“
皮埃尔道谢后抿了一口,茶香中似乎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味。他继续埋头写报告,却没发现自己的笔迹正变得越来越潦草。餐厅的灯光在他眼中逐渐模糊,变成一团团晃动的光晕。
“我...不太舒服...“皮埃尔突然抓住桌沿,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他的视线里,林秘书的笑容正在扭曲变形。
“您脸色很差。“林秘书的声音忽远忽近,“我送您去医务室。“
当皮埃尔踉踉跄跄地被扶出餐厅时,他的监理日报还摊开在桌上。一个穿厨师服的身影迅速靠近,用抹布擦去了杯沿的指纹,同时换走了那页写满法文的报告。
深夜,三峡坝区医院。
皮埃尔在病床上痛苦地翻滚,医生们手忙脚乱地给他插上各种管子。他的皮肤呈现出不正常的青灰色,监护仪上的心电图剧烈波动。
“食物中毒,疑似河豚毒素。“主治医师对赶来的保安队长说道,“已经洗胃,但神经毒素吸收太快...“
病房门外,谢一扬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身后站着新任命的监理组长杨志强——一个在扬帆集团拿津贴的“专家“。
“多久能恢复?“谢一扬问道,声音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
“按这个剂量...至少三个月卧床。“张铁柱的机械眼扫描着病房内的生命体征数据,“而且会有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
谢一扬点点头,转向杨志强:“明天你带队进驻监理部,全面复核法国人的检测数据。“他递过一个U盘,“这里有合规的检测模板。“
杨志强恭敬地接过U盘:“谢董放心,我们一定严格把关。不过世界银行那边...“
“巴黎总部会收到一份详尽的中英文报告。“谢一扬的目光扫过病房窗口,皮埃尔正在经历又一次抽搐,“强调这是个别监理人员水土不服导致的误判。“
张铁柱的机械臂投影出一份刚拟好的《关于外籍监理人员突发疾病的处理预案》,落款处已经盖上了三峡开发总公司、湖北省卫生厅和法国万喜集团的公章。
次日凌晨,三峡大坝3号浇筑段。
谢一扬站在尚未凝固的混凝土旁,夜风吹拂着他的阿玛尼西装。他脚下是一个刚挖开的检测孔,露出混凝土内部的“加强结构“——纵横交错的竹片网格,用铁丝粗略地绑扎在一起。
“竹子经过防腐处理,短期强度确实接近钢筋。“谢一扬用鞋尖拨弄着一截露出的竹筋,“三峡这种湿度,三五年内不会腐烂。“
张铁柱的机械眼扫描着竹筋:“按照设计标准,这个坝段应该用直径28mm的螺纹钢,间距150mm。“
“省下的钢材去哪了?“谢一扬突然问道。
全息投影切换成一份出货单:5000吨优质螺纹钢被运往深圳某码头,装上一艘开往中东的货轮。收货方是伊朗某建筑公司,但最终用户一栏赫然写着“革命卫队特种工程兵“。
“用三峡的钢筋修伊朗的地下核设施...“谢一扬轻笑一声,“程雪要是知道,怕是要气疯。“
投影又切换到病房监控,皮埃尔仍处于昏迷状态,床头挂着“重症食物中毒“的牌子。一个法国领事馆的官员正在与医院交涉,但院长坚持这是“个体过敏反应“。
“安排专机送他回巴黎。“谢一扬下令,“顺便给勒克莱尔家族捐一笔'医疗援助金'。“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一队工人开始回填检测孔。他们动作娴熟,仿佛已经重复过无数次同样的操作。谢一扬站在一旁,看着新鲜混凝土重新覆盖那个危险的秘密。
“谢董,这是新监理团队的名单。“杨志强递上一份文件,上面列着十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与扬帆集团的关联——某位领导的亲戚、某银行的推荐、某高校的“合作培养“...
谢一扬扫了一眼就合上文件:“记住,从今天起,所有检测报告必须统一口径。“他指向正在升起的太阳,“大坝要经受住百年一遇的洪水,至少在纸面上。“
一周后,北京国贸大厦世界银行办公室。
程雪将一份厚厚的报告摔在桌上,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燃烧着怒火:“这根本是敷衍!皮埃尔·勒克莱尔是资深工程师,怎么可能把钢筋和竹子搞混?“
对面的世行代表是个华裔美国人,他慢条斯理地翻开报告:“程女士,我们收到了三份独立检测报告,包括中国建材研究院的。“他推过一叠文件,“所有数据都符合标准。“
程雪快速浏览着那些数据,职业敏感让她立刻发现了问题:“这些试块编号有问题!Gx-93-0471的检测日期是5月20日,但皮埃尔取样是在5月18日...“
“可能是笔误。“世行代表打断她,“重要的是,三峡开发总公司已经同意增加监理频次。“他取出一份补充协议,“法国万喜集团也撤回了质疑。“
程雪夺过协议翻到最后,皮埃尔的签名赫然在目,笔迹却与她记忆中的完全不同。更可疑的是,协议附件里夹着一张巴黎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的诊断书,上面用法语写着“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我要去宜昌实地调查。“程雪站起身。
世行代表摇摇头:“程女士,您的外汇稽查工作更重要。“他意有所指地补充,“特别是...某些军工企业的异常购汇行为。“
程雪猛地僵住。她上周刚发现扬帆集团通过七层离岸公司转移了2.3亿美元,但所有证据都指向太原钢厂,与谢一扬毫无直接关联。
“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世行代表微笑着送客,“皮埃尔先生已经苏醒,虽然语言功能受损,但通过书写确认是误食河豚导致的幻觉。“
当程雪走出国贸大厦时,五月的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她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一条加密信息——成都飞机制造厂的总工程师郑卫国“突发心脏病“去世,临终前销毁了所有问题钢材的样本。
程雪抬头望向天空,那里正有一架波音747掠过。她不知道的是,那架飞机上正躺着被强制遣返的皮埃尔,而他的行李中,藏着一份用左手写就的、字迹歪斜的真相备忘录。
在三峡大坝的阴影里,新的混凝土正以每天方的速度浇筑。竹筋在黑暗中默默承受着压力,等待某天洪水来临时的最终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