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12日凌晨四点,武汉锅炉厂西门。
张铁柱的机械眼在夜色中泛着红光,他抬手示意身后二十辆重型卡车熄火。钢铁怪兽般的车队瞬间陷入黑暗,只有车尾排气管偶尔喷出的白气,证明这些车辆正处于待命状态。
“老板,保卫科老刘说值班表已经调好了。“张铁柱对着卫星电话低声道,“现在厂里只有两个六十岁的退休返聘老头在巡逻。“
电话那头传来谢一扬冷冽的声音:“让拆迁队准备好乙炔切割枪,德国生产线今晚必须拆完。“
乌云遮住了残月,张铁柱挥手示意。三百名穿着“扬帆设备回收“工作服的壮汉跳下车,他们手里拎着的不是普通工具,而是专门用来拆卸精密机床的液压分离器。队伍最后跟着五个戴金丝眼镜的技术员,怀里紧抱着从德国原厂带来的拆卸手册。
厂区锈蚀的铁门发出刺耳的呻吟。保卫科刘科长搓着手迎上来,额头上全是冷汗:“张、张总,这不符合程序啊...厂务会还没...“
“刘大强的中考成绩,够上重点高中吗?“张铁柱突然问道。
刘科长脸色瞬间惨白。他儿子去年参与校园霸凌的视频正在张铁柱口袋里,更可怕的是,对方连他偷偷给儿子改户口年龄的事都一清二楚。
“我这就去拿备用钥匙!“刘科长转身时差点被自己绊倒。
十分钟后,当第一支乙炔枪喷出蓝色火焰时,武汉锅炉厂最值钱的资产——1988年从东德进口的成套锅炉生产线,开始被大卸八块。精密导轨在高温切割下扭曲变形,数控模块被粗暴地扯断电缆,价值千万的液压成型机被拆解成废铁。
“轻点!这他妈是精密设备!“技术总监王志强急得直跳脚。他三个月前还是锅炉厂总工程师,现在西装革履地站在废墟里,指挥曾经的同事亲手拆毁自己参与引进的生产线。
一个满脸油污的老工人突然把安全帽摔在地上:“王工!这跟当年日本人炸厂有什么区别?“
王志强还没开口,张铁柱的机械眼已经转向老工人。红光扫描过对方胸前的工牌:“李卫国,铆焊车间七级工,家住厂区宿舍3栋402室。“他掏出手机播放一段监控录像,“你孙子昨天在幼儿园把小朋友推下滑梯,家长要是知道...“
老工人的脊背瞬间佝偻下去,默默捡起安全帽戴回头上。
上午九点,武汉市委会议室。
谢一扬把资产评估报告推到市长面前:“零元收购是省国资委批准的改制方案。“他手指轻轻点在文件末尾周明远的签名上,“三千下岗工人的安置费,扬帆集团全包了。“
茶杯在市长手里微微颤抖。报告里那行“武汉锅炉厂累计负债23亿元“的加粗字体,墨迹新鲜得能蹭到他手指上——上周的审计报告明明显示企业净资产还有8个亿。
“谢总,工人情绪...“
“《长江日报》会做专题报道。“谢一扬微笑着打开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是实时传输的拆迁画面,“新时代的阵痛——论淘汰落后产能的必要性,标题您觉得怎么样?“
市长盯着屏幕上被肢解的德国生产线,突然想起自己书房里那套《资本论》。他闭上眼睛,再睁开时已经换上公事公办的表情:“市委宣传部会配合宣传。“
正午十二点,锅炉厂正门。
三千工人把厂区围得水泄不通。人群最前方,二十名老工人脱掉上衣露出伤痕累累的后背——那是三十年锅炉检修留下的烫伤,像勋章一样爬满古铜色的皮肤。
“谢一扬!滚出来!“声浪震得梧桐树簌簌发抖。
张铁柱带着五十名保安组成人墙,防暴盾牌上“扬帆集团“四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按下耳麦:“老板,铁路局那边...“
“安排好了。“谢一扬的声音混着直升机螺旋桨的噪音,“让王志强去应付。“
厂区高音喇叭突然响起王志强油腻的声音:“工友们!改制是党中央的决策!扬帆集团承诺每人发放两万元安置费...“
一个扳手从人群中飞出,精准砸中喇叭。王志强捂着流血的额头躲进办公室,窗外传来震耳欲聋的怒吼:“两万块买我们三十年工龄?“
人群突然骚动起来。不知谁喊了声“去铁路!“,黑压压的队伍立刻调转方向,像受伤的巨龙般扑向三公里外的京广铁路线。
下午两点十五分,武昌站调度室。
值班站长抓着头发看监控屏幕:三百多名老工人静坐在铁轨上,远处K37次特快列车正以120公里时速驶来。他颤抖的手刚摸到紧急制动按钮,电话突然响起。
“我是周明远。“电话里的声音让站长僵在原地,“铁道部命令,任何情况不得影响京广线正点运行。“
“可、可是...“
“备用方案已经启动。“
站长转头看向监控屏幕,瞳孔骤然收缩——铁轨两侧不知何时出现了十几台摄像机,记者们正对着静坐工人疯狂拍照。更可怕的是,人群里混着不少穿文化衫的年轻人,他们手里的横幅上赫然写着“坚决拥护国企改革“。
K37次列车鸣着汽笛逼近。千钧一发之际,几个“记者“突然冲进铁轨:“老同志!我们是《改革先锋报》的!您对阻碍国家铁路运输有什么看法?“
这个荒谬的问题像冷水泼进油锅。老工人们愣神的瞬间,就被突然冒出来的“热心群众“架着离开了铁轨。列车呼啸而过时,记者们的闪光灯亮成一片。
傍晚六点,扬帆大厦顶层。
谢一扬关掉《新闻联播》里“武汉群众自发维护铁路畅通“的报道,转身看向落地窗。长江对岸的锅炉厂区灯火通明,最后一车德国设备正被运往废品站。
“老板,废钢收购价每吨1850元。“张铁柱递上平板电脑,“比预估高出20%。“
谢一扬扫了眼数据:“周省长要的政绩报告准备好了?“
“已经润色好了。“张铁柱点开一份文档,《武汉市率先完成国企改制先进经验》的标题下,配着工人们领取安置费的虚假照片。
窗外突然电闪雷鸣。暴雨砸在玻璃上,像极了老锅炉工们的眼泪。谢一扬端起红酒抿了一口,酒液倒影中,武汉长江二桥的灯光被雨幕扭曲成模糊的光带。
“明天去珠海。“他突然说,“何先生等我们的填海方案,已经等太久了。“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了一下。他知道,在横琴岛那片即将被垃圾填满的海域下,很快就会多出几个“阻碍改革“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