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章台宫内。

谒者捧着一封封文书而入。

大殿内寂静无声,唯有木炭焚烧的细微声。靠着两侧火墙供暖,大殿内相当暖和。秦始皇正坐于帝榻,快速批阅着来自各郡的文书。

每日鸡鸣洗漱后,秦始皇在进朝食的同时就会批阅部分文书。经丞相御史府分配后再送至章台宫。谒者会亲自核验封泥,再呈交给他。经其确认无误后,再将封泥敲去亲自批复。

日复一日,皆是如此。

纵然出巡,亦是如此。

古之造文,三横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王者,天下所归往也!

“禀上。”

“说。”

“这是岭南加急送来的军书。”

“嗯?”

秦始皇这才停笔,抬起头来。

锐利的眸子,注视着卫士。

谒者接过文书呈上。

秦始皇看过封泥,便示意敲土。

目前各郡是稳中向好,皆有进步。不过辽东大雪,冻死三百余人。临淄郡海外出现了票海盗,以劫掠商船渔船为生。河南之地出现了数万匈奴大军,据说头曼也已亲至。很明显,这是为了给秦国施压。目前蒙恬也已集结兵力,陈兵于北地郡。

望着竹简,秦始皇眉头紧蹙。渐渐的,脸色变得异常阴冷。若有若无的杀意,令李斯等朝公噤若寒蝉。

这段时间南征形势一片大好,每当有岭南军书送来,秦始皇往往都是平静看完。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出言赞赏。今日黑夫来至咸阳城游玩,秦始皇方才还与他们打趣。还说准备待会出宫,捉弄黑夫。

可现在……

秦始皇长舒口气。

虽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可却是面露冷意。他拂袖轻挥,示意谒者宣读。偌大的章台宫内,唯有李斯等少数朝公。

“维三十年,时在仲冬。秦使刺瓯,杀五都老,伤译吁宋,瓯越震怒。南越反秦,杀人绝道。闽越亦反,楚越暗谋,焚仓毁粮……”

这……怎么可能?!

军书读完,李斯等人脸色都变了。这份军书乃是加急送来,为李信亲笔所书,更有印玺符节,绝无作假的可能。大概就是说秦国使者刺杀瓯越,当场杀了五个都老,甚至是重创译吁宋。

此事一出,瞬间引起连锁反应。本来有意投靠秦国的南越诸部,直接诛杀秦使表明决心。刺杀西瓯事小,可秦使还毁了祖公布洛陀的祭坛。如此奇耻大辱,彻底点燃瓯越的怒火。

岭南诸部虽有着不同的图腾,但却有着统一的祖公布洛陀。简单来说,布洛陀就是至高神。他创造出了十二图腾,分别是蛙、水牛、鹭鸟、虎、鹅、象……就地位而言,布洛陀就类似于是中原的皇天上帝,亦或者是楚系的东皇太一,齐国神系中的天主。

南征前,冯去疾便三令五申。目前秦国还是以怀柔之策为主,所以务必要尊重岭南当地民俗。不论背地里如何,明面上断然不能侮辱布洛陀和他们的图腾。否则的话,必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目前上将军屠睢还在开凿灵渠,而李信贯彻的也很不错,至今为止没有纰漏。

在他们所有人都认为能一帆风顺的时候,来了波大的。瓯越杀秦使反秦就不提了,连带着闽中郡竟然也有作乱。

为了治理闽中,秦国自会稽等郡迁了不少人,其中不少都是楚人。秦国对他们也有优待,免去他们的罪责。先让他们劳作种地,待南征结束后便免去对应年份的田赋。可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联合当地越人反秦。毁去粮道,放火焚仓!

还好云惊发现的及时,加上周遭都准备有水缸,所以是损失了几千石粮食。但是云惊却被暗箭所伤,得亏垣柏拼死掩护,才活了下来。

相干人等都已被诛杀,疏于防护的秦卒则都被削爵惩治。但闽中郡却是损失惨重,辛苦打通的粮道被断。各地粮仓损失惨重,起码有十万石粮食没了。并且楚人暗中在饭食中下毒,死伤千余人。

最重要的是,这些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背后有高人提前布局且都安排好了。等到时间一到,他们就同时行动。不光是让疏于防备的秦军损失惨重,更是大大增强了瓯越反秦的决心。

“屠睢怎敢如此?!”

冯去疾满脸怒意。

握着玉圭的双手都在颤抖。

公然违背皇帝诏令,派遣秦使刺杀西瓯君长都老,彻底打乱了秦国在岭南的部署。本来随着梅部归顺,也有小部有意向投靠秦国。本来李信这边都在商谈事宜,可这事发生后,情况是急转直下。

秦使刺杀西瓯,这都是小事。可捣毁始祖公布洛陀的祭坛,绝无商量的余地。如此一来,秦国能做的就是开战!

在冯去疾看来,这是屠睢刻意为之。通过此法,屠睢就能顺利南下对付越人。也就是说,他这是变相的抢功。

这时李斯蹙眉走出,抬手低声道:“禀上,斯以为此事没这么简单。”

“说。”

“屠睢多次派遣秦使,却被西瓯土蛮砍下头颅悬于林寨。屠睢屡屡请战,皆未准许。自上次送来文书,便已放弃劝降西瓯。专心开凿灵渠,只待南征。况且屠睢素来是忠心耿耿,这些年来从未违令。又怎会突然派遣秦使,跑去刺杀西瓯?”

秦始皇平静不语。

只是蹙眉看着竹简。

屠睢与李斯还是有些交情的,包括他能担任南征上将军,李斯也是出了些力的。若换个人来,必会怀疑将相暗中谋划,为的就是能出征抢功。

不过,秦始皇却觉得有些道理。李斯是出了名的贪恋权势,无比珍惜手中来之不易的权力,犯不着冒此风险。再有就是屠睢,也是他帝榻下的忠犬。当初是宿卫宫中,担任执戟中郎,也算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猛将。虽说是冲动易怒,可面对诏令却是无条件实施。这些年来,可不敢对着皇帝耍心眼子。

“丞相有何高见?”

“楚国余孽!”

王贲闻言顿时附和着点头,“臣附议!自秦灭楚后,如屈景昭三族等余孽皆是翻山越岭逃至岭南。上回就有秦商来报,西瓯藏匿反贼。译吁宋待之如上宾,皆从其计。包括诛杀秦使,也是他们谏言。或许就是他们暗中谋划,所以迁至闽越的楚人便听他们的作乱。”

冯去疾则是蹙眉思索着。

如此解释,倒也合理。

“他们是故意栽赃给秦国?”

“没错。”李斯指向地上的沙盘,缓缓道:“岭南现在就剩下西瓯南越和骆越。骆越依附于西瓯,南越则与西瓯联手抗秦。然李信采怀柔之策,南越诸多小部皆有归顺之意,听说就连西瓯都老也有此想法。如此,反贼自然要做些事。他们希望能利用岭南,将秦军拖垮,如此才有机会复立六国。他们便派人假扮秦使,趁乱诛杀想投靠秦国的都老,再射伤译吁宋,最后捣毁祭坛。如此,便足以让越人彻底与秦决裂。怀柔之策不攻自破,便只能强攻。”

李斯作为千古名相,足智多谋。他同样也擅长阴谋诡计,包括秦灭六国便有他在暗中谋划之功。他提出以金玉离间六国君臣之策,若是不从则令武士杀之,只要能一换一,秦国就是血赚。李斯的计策收获颇丰,六国高层几乎都被秦国渗透成筛子。赵国的郭开,齐国的后胜……他们可都是秦灭六国的大功臣!

而这,便是李斯的计谋!

所以,这点手段瞒不了他。

秦始皇镇定自若,面无波澜。

听完李斯分析,轻轻颔首。

“如此,诸卿有何应对之策?”

“越人固执,怕是难以说清楚。”

“所以,伐之!”

“臣倒是以为,这是个机会。”

李斯抬起头来,诡异一笑。

【第1更送到~】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江山名士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惑世歹妃大秦:融合红发,天道金榜现世我的军火商人生涯在下九千岁凤倾妆贞观天子种田之天命福女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药满田园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江山名士开局播放鸦片战争,古人疯了惑世歹妃大秦:融合红发,天道金榜现世我的军火商人生涯在下九千岁凤倾妆贞观天子种田之天命福女媚娘,我是假太监,你还让我侍寝药满田园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穿越古代:我有门徒三千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混在大唐的工科生科幻天庭,大秦我包揽金榜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愚园梦魇一边阳光一边乌云明末:乱世崛起三国:偷偷发展吓坏众诸侯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荒年,官府强制发俩老婆大唐极品帝婿诸天:开局到达苍云岭女帝宠臣?不,我乃国家柱石三国S2逆天重来人在乱世当世子,娘子却是大剑仙绝世小书儒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鬼明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千羽谱:夜医三国:和貂蝉喝酒回到大汉打天下李二身死长孙皇后让我做皇帝穿越三国之与妻行兴晋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女帝赐死:玩家助我黄袍加身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逆境富豪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镇西王:天下霸业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始更穿越成了李自成亲弟弟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本驸马热武器自由,开荒怎么了?南明义军大魏之曹氏虎狼九州恃风雷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明朝最真实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