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寒沉思片刻,抬起头,目光扫过三位谋士,眼中已是决断之色。
“子房先生、景略先生、公台先生,三位所言,深得我心。”苏寒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精兵在于锐,而大军在于势。系统所赐之兵,乃我军之锋刃,无坚不摧。然,欲成席卷天下之势,必有磅礴之基。这百万流民,尤其是那三十万精壮,正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根基!”
他尤其强调:“其忠诚,更是千金不换!以此为骨,方能铸就一支真正属于本王,绝对可靠的铁军!”
苏寒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南境的版图上,语气斩钉截铁:“时不我待!北伐在即,扩军之事,必须立刻着手!”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众人,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本王决定,以这三十万流民精壮为兵源,对【天策军团】进行全面扩编!目标——将麾下九大神策军,每一军,都扩充至三万人!军团总兵力,要达到二十七万,接近三十万之众!”
三万人一军,九军便是二十七万!这个数字让王猛和陈宫都微微吸了一口凉气,这几乎是将南境现有兵力翻了一倍还多!张良眼中则闪过一丝赞赏,这等魄力,方是雄主所为。
苏寒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陈宫身上,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公台先生,此事事关重大,涉及兵员筛选、编组、训练、军籍管理等诸多繁琐事务,非老成持重者不能为。这扩军总揽之责,便交由你来负责!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框架搭建起来,与各军主将协调,将合格兵员补充到位!”
陈宫心头一震,感受到了这份任命的沉重分量。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信任,更是将南境未来战争潜力的根基交到了他的手上。他立刻起身,郑重躬身:“属下遵命!必不负主公所托,定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
苏寒的命令如同冬日里的一道惊雷,迅速传遍南境三州。
原本专注于生产建设、恢复元气的岭州、越州、衢州,瞬间被一股紧张而昂扬的气氛所笼罩。
**岭州,南安城外招募点:**
寒风凛冽,但城门外的广场上却人头攒动。一面面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旗帜下,几张巨大的告示被张贴在临时搭建的木板墙上,墨迹未干,字迹遒劲有力:
“南安王府钧令:为保境安民,抵御外侮,特于南境征召勇士,扩充军伍!凡我南境治下,年十六至三十五岁,身强体健之男子,皆可应募!应募者,编入天策军团,享优厚军饷,家人受王府庇护!报名从速,额满即止!”
告示下方,特别用小字注明:“本次征召,仅限自北方迁徙而来,已入南境户籍之流民。非此类者,勿扰。”
几名身着崭新官服的文吏坐在长案后,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些排队的男子,无一例外,都是那些面孔略带风霜,口音各异,但眼中充满希望的“新南境人”——苏寒用系统积分召唤而来的百万流民中的青壮。他们许多人身上还穿着略显单薄的冬衣,但在听到可以参军、保卫家园、还能获得优厚待遇后,热情高涨,不畏严寒。
几名披甲执锐的士兵在队伍两侧维持秩序,眼神警惕。偶尔有几个好奇的南安城本地土着青年凑上前想打听,立刻被士兵客气但坚决地拦住:“此次招募,只针对王爷新迁来的百姓,本地乡亲还请回吧。”
一位须发微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亲自前来巡视的陈宫。他身着便服,在几名护卫的簇拥下,站在不远处仔细观察着报名流程。看到负责登记的文吏一丝不苟地核对户籍信息,询问身体状况,他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对身旁的属官低声道:“务必严格筛选,宁缺毋滥!所有应募者,必须确保是系统召唤而来,忠诚可靠!此事关乎军团根基,绝不容有失!”
**越州,某县城广场:**
同样的场景也在越州的县城上演。广场中央搭起了简易的棚子,负责招募的县丞亲自坐镇,旁边还有医官负责检查应募者的身体。告示同样醒目,同样强调只招募流民。
一些本地百姓围在远处议论纷纷:
“怪了,王爷要扩军,怎么只招那些外乡人?”
“你懂什么,没看告示上写着嘛,这些人都是王爷从北方带来的,对王爷忠心耿耿!”
“也是,咱们本地人拖家带口的,哪有他们光棍一条,说走就走的利索。”
“不过话说回来,王爷对这些外乡人可真好,又是给地又是给粮,现在还招他们当兵,给那么高的饷银……”
“嘘,小声点,王爷的恩德,咱们也受着呢,别乱嚼舌根!”
**衢州,某乡镇集市旁:**
即便是在乡镇一级,招兵的行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几名王府派来的低级军官带着士兵,在集市旁设立了临时报名点。虽然条件简陋,但流程却一点不含糊。
一个本地猎户想要报名,被军官仔细核对户籍后婉拒:“老乡,感谢你的好意,但这次征兵有规定,只招王爷带来的新民,您还是安心打猎吧。”
三州大地,从繁华的府城到偏远的乡镇,征兵的战鼓已经擂响。目标明确,执行坚决。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从这百万流民中悄然汇聚,他们因苏寒而来,也必将为苏寒而战,成为他手中那柄即将指向北方,指向玄京的利剑之基石!陈宫坐镇中枢,调动各级官吏,确保这庞大的征兵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为即将到来的大扩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