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九。霍王李元轨率领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进宫求见。他们身着朝服,神情庄重,步履稳健地走进宫殿。
一见到李治,李元轨便上前一步:
“圣人,如今裴行俭和周道务两位将军正领兵讨伐突厥,军需耗费巨大。臣与百官商议后,都愿意拿出一个月的俸禄资助军队,略尽绵薄之力,以助平叛之大事。”
李治闻听此言,不禁又惊又喜。
他原本以为这些大臣们只是来汇报一些日常政务,却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慷慨解囊,为国家的战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心中感动:
“诸位爱卿有此心意,朕深感欣慰。然而,俸禄乃是你们养家糊口之资,若全部拿出,家中老小又该如何生活呢?”
李元轨微微一笑,摇头:
“圣人多虑了。臣等家中虽不富裕,但也还过得去。拿出一个月的俸禄,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况且,只要能早日平定突厥,让边疆百姓安居乐业,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治听了李元轨的话,心中愈发感动。他点点头,对众大臣:
“诸位爱卿如此深明大义,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朕在此替前线的将士们谢过你们了!”接着,他转头对李元轨说:“你让户部将俸禄收齐后,尽快送往前线,切勿耽误了军需。”
李元轨领命而去,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全力支持。
一时间,宫殿内气氛热烈,众人都为能为国家尽一份力而感到自豪。
李元轨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当天便与朝中百官一同将各自的俸禄如数交付给了户部。户部官员不敢有丝毫怠慢,迅速组织人手将这批俸禄押送前往前线。
次日,二月初十,李治坐在龙椅上,看着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心中略感轻松。这些日子政务虽然繁忙,但还算应付得过来。
这时,他突然想起曾听闻汝州温汤有缓解疲劳之效,心中一动,便决定前往汝州温汤稍作休憩。
李治转头对身旁的张瑜:
“朕欲往汝州温汤小住数日,此处政务,你且与几位大臣交接妥当。
着他们将紧急之事一一记录下来,待朕归来后再行处理。
此外,速遣人传信至前线,告知裴行俭与周道务,朝中百官已捐出俸禄以资军饷,望其安心作战,军需之事无需忧虑。”
张瑜闻言,赶忙躬身施礼:
“奴才遵旨,这便去安排。定当将政务交接事宜处理妥当,并将圣人口谕传至前线。只是陛下此番出行,是否需要多派遣些护卫随行?如此一来,途中也可保陛下平安无虞。”
李治摆手:
“无需过多,足够使用即可,切勿大张旗鼓,以免惊扰百姓。此外,告知汝州那边无需特意筹备,仅作简单布置即可,朕此番前往,不过是稍作歇息,并非为了铺张奢靡。”
张瑜闻听此言,赶忙应声告退,当天便将皇帝出行的一应事宜安排妥当,不仅如此,他还特意派遣快马将此消息火速传至前线。
彼时,前线的周道务正与裴行俭共同商议作战方略。
待他阅毕来信,不禁喜笑颜开:“圣人与满朝文武如此倾力支持,我等自当全力以赴,早日平定突厥之乱。”
裴行俭亦颔首表示赞同:
“诚然如此,有了这笔资助,军需物资必然更为充裕,我等亦可安心谋划布署。你尽可放心,待此仗大捷之后,陛下定然会恩准你归家探视长公主。”
周道务闻言,欣然应道:
“借你吉言,待叛乱平定,我确实有心归家探望她,只是不知她在营州生活是否顺遂。”
这边李治带着他的随从们踏上了前往汝州的路途。这一路上,李治并没有摆出什么特殊的排场,他只是简单地骑着马,和随从们一起前行。
当他们遇到有百姓在路上匆忙赶路时,李治还特意吩咐护卫们放慢速度,以免挡住了百姓们的道路。他深知百姓们的生活不易,所以尽量不打扰他们的正常生活。
终于,他们抵达了汝州的温汤。
当地的地方官得知李治的到来,本想设宴隆重地迎接他。
然而,李治却拦住了地方官:
“不必设宴,朕此次前来只是想歇息几日,你们照常去处理地方上的事务,切不可因朕的到来而耽误了正事。”
地方官见李治如此说,也不好再坚持,只得按照李治的要求,为他安排了一个简单的住处。
二月十四,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李治正在汝州的行宫之中稍作休憩,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被打破了。一名侍者匆匆而来,呈上了一份奏报。
李治心中略感诧异,不知这奏报所为何事。
他接过奏报,展开一看,原来是史官的奏疏。
奏疏中称,已故的符玺郎李延寿所撰写的《正典》一书,其文辞优美,典雅纯正,实乃佳作
。虽然李延寿已经离世,但他的这份功劳不可磨灭,应当被记录下来,以传后世。
李治读完奏疏,不禁对李延寿的才华表示赞赏。
他知道,一部好的史书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而李延寿能够写出如此出色的作品,实属难得。
李治决定,要对李延寿的功绩给予肯定和表彰。
他下令将李延寿的名字载入史册,并对其家属进行嘉奖。
同时,他也希望其他史官能够以李延寿为榜样,用心撰写史书,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仔细地阅读完奏报后,抬起头来,目光落在张瑜身上:
“李延寿所写之书,实乃佳作啊!即便他如今已不在人世,其功绩亦不可磨灭。理应赏赐其家人,以表彰他的贡献。”
张瑜闻听此言,如蒙大赦一般,赶忙躬身施礼,毕恭毕敬:
“圣人圣明!奴才这就去拟旨,传达陛下的旨意,赏赐他家绢五十匹。奴才定会吩咐户部,以最快的速度将赏赐送达,绝不会让李延寿的家人久等。”说罢,他便匆匆退下,去拟写圣旨了。
李治见状,满意地点点头,似乎对张瑜的办事效率颇为赞赏。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继续问:
“嗯,如此甚好。此外,前线可有新的消息传来?周道务他们与突厥的战况如何?”
张瑜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
“启禀圣人,昨日刚刚收到消息,周将军他们正在积极筹备与突厥的交战事宜,目前一切进展顺利,圣人尽可放心。”他的语气十分肯定,仿佛对周道务等人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