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边议论着,边往里走去,很快来到校场。
除了皇帝,那些大臣中,骆养性是知武事的,那些文职中也还是有几位知兵的,就连张好古的恩师,徐光启也曾练过兵,也是知武的。
眼前的校场和以前见过的那些不一样。不再是平平整整的,而是有些地方布满器械,有的地方坑坑洼洼,里面还有泥浆,有的地方全是沙子,……
在不远处,有一队士兵正整齐地列成方阵,他们的身姿挺拔如松,仿佛是由钢铁铸成一般。这些士兵们身着统一的军装,步伐整齐划一,每一个人的动作都显得刚劲有力。
突然,教官发出了一声洪亮的口令,这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空气中炸响。听到命令后,士兵们迅速做出反应,他们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只见队伍开始变换队形,时而如雁阵展开,士兵们迅速散开,形成一个宽阔的扇形;时而又如铁桶合围,紧密地聚拢在一起,将中间的空间完全封锁。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让人惊叹,仿佛这些士兵们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才能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
他们的动作不仅精准,而且迅速,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拖沓和犹豫。每一个士兵都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按照预定的程序准确地执行着每一个指令。
在铁丝网训练区,口号声如雷贯耳,此起彼伏。战士们身着护国军军服,犹如与大地融为一体,他们以匍匐的姿势迅速前进,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标准和熟练。
铁丝网上的尖锐倒刺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警告着任何试图逾越的人。然而,这并没有吓倒勇敢的战士们,他们毫不退缩,坚定地向前爬行。
突然,一名士兵的胳膊被铁丝网上的倒刺划出了一道血痕,但他并没有停下,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他紧紧咬着牙关,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些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与泥土混合在一起。
尽管受伤,他依然保持着标准的匍匐姿势,继续前进。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那道血痕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在那座独木桥前,站着一个身材娇小的士兵,他的脸色苍白,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紧张地咽了咽口水。这座独木桥看起来非常狭窄,圆木表面还泛着湿滑的光泽,仿佛在嘲笑着每一个试图跨越它的人。
小士兵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慢慢地张开双臂,小心翼翼地踏上了独木桥,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他的心跳声在耳边回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这座独木桥和他自己。
然而,就在他走到桥中间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身体猛地向前倾斜。眼看着他就要跌落下去,摔个四脚朝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班长如闪电般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稳稳地扶住了他的肩膀。
\"重心放低,目视前方!\"班长的声音简短而有力,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给小战士带来了希望和勇气。小战士紧紧抓住班长的手臂,按照他的指示调整了姿势,重新找回了平衡。
在班长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战士逐渐恢复了信心。他深吸一口气,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每一步都显得那么稳健。最终,他成功地走完了全程,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障碍跑赛道上,战士们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他们身姿矫健,步伐稳健,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首先是壕沟,战士们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仿佛在空中飞翔一般,轻松地跨越过去。接着是高墙,他们如灵猴般迅速攀上墙壁,然后一个漂亮的翻身,稳稳地落在墙的另一侧。
矮板对于战士们来说更是不在话下,他们像风一样掠过矮板,动作敏捷而流畅。每个障碍都被他们巧妙地征服,成为他们展现力量和技巧的舞台。
老班长站在终点,手中紧紧握着秒表,目光紧盯着赛道上的年轻战士们。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角的皱纹因为这笑容而愈发明显。
汗水早已湿透了战士们的军服,顺着他们的脊背流淌下来,在背上勾勒出一幅深浅不一的盐渍地图。这是他们努力训练的证明,也是属于军人的独特勋章。
,那些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器械碰撞的铿锵声以及相互鼓励的呐喊声,在空气中回荡。这些声音都化作了无形的力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战士的心中。
这片被汗水反复浇灌的土地,见证了战士们从青涩到刚强的蜕变。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坚韧、勇敢和团结,也孕育出了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
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三层小楼,楼与楼之间间隔适中,形成了一片宽敞的训练场地。场地上,一群身着戎装的士兵们正在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训练。
只见这些士兵们两两一组,每个人都手持一根粗大的木杆,木杆的长度大约有三四米。他们的训练项目是将木杆抬起来,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越过墙壁进入二楼的窗户。
训练开始时,士兵们的动作还比较缓慢,他们小心翼翼地抬起木杆,一边寻找着彼此之间的默契和节奏,一边慢慢向前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配合越来越熟练,速度也逐渐加快。
很快,前面的士兵像轻盈的飞燕一样,迅速地抬起木杆,然后一个箭步跳进了二楼的窗户。紧接着,后面的士兵迅速跟上,接过木杆,继续完成下一轮的训练。如此循环往复,士兵们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没有丝毫的停顿和犹豫。
更令人惊叹的是,有些经验丰富的士兵甚至能够熟练地抬着长杆,直接从一楼的地面跳进二楼的窗户里,仿佛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