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明白了。

朱棣和夏原吉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没想到控住舆论话语权的手段,竟然如此简单。

经过陈羽这么一说,朱棣真真切切的意识到,个人控制舆论话语权的能力,哪怕他拥有百万大军,也是有限。

毕竟看控制舆论的话语权在哪方势力手中,就要看哪一方势力拥有最多的发声之人。

皇权之下,拥有数万名官吏,可以散布民间为皇权发声,来推行皇帝的理念,

这种配置按照正常的想法来看,天下的舆论话语权应该被皇权掌控才对。

可在看儒家势力,门下却拥有着近百万的儒家弟子,同样散布在民间的各个角落,为儒家发声,来传播儒家的理念。

这近百万的儒家弟子,作为儒家掌控舆论话语权的根基,这样一看,皇权的数万官吏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再者,就像陈兄弟方才说的那样,皇权之下的官吏,也有大量是儒家子弟。

所以有多少官吏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在自己看不见的角落,为儒家发声?

如此看来,儒家这方势力成功当着皇权的面,窃取权柄也就不奇怪了。

只要天下间的百万儒家弟子还在,那么舆论话语权便始终在儒家手中,而不会被皇权掌控。

皇权拥有着百万大军,也就是绝对的兵权,是否敢动用暴力,来让百万儒家弟子消失?

不敢!

这一方面,哪怕是当年残暴如蒙元都不敢。

更何况是大明。

身为统治者,考虑的不应该只是打天下,同样应该考虑是打天下之后的治天下。

若是百万儒生被灭,那么朝廷治理天下的官吏只能靠勋贵武将来填充。

勋贵武将治理天下……

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笑的笑话。

缺少了文官、读书人治理的天下,地方很快就会因为秩序缺失,而爆发动乱。

动乱爆发之后,要是因没有文官充当出谋划策者,单靠武将镇压,只会愈演愈烈。

直到危及江山社稷。

到了这一刻,朱棣再次意识到了当初自家老爹,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候的棘手程度。

强势如洪武帝都选择了妥协。

如果不妥协,还有一种办法。

那就是从儒家的根源上消除这个问题。

为何天下会涌现出百万儒家子弟?

这一切的根源,始于汉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自董仲舒提出此策并被汉武帝采纳后,儒家思想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正式与皇权绑定,成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

千余年间,这套思想体系早已不只是书本上的学问,而是渗透到了社会运转的肌理之中。

从隋唐确立科举制开始,儒家经典更是成为了读书人跻身仕途的唯一敲门砖。

无论是童蒙阶段的《三字经》《千字文》,还是进阶研读的四书五经,整个教育体系都被儒家思想牢牢占据。

读书人皓首穷经,所求的不仅是学识精进,更是通过科举实现阶层跃升的可能。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自幼浸润于仁、义、礼、智、信的教化,熟稔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

自然成长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儒家理念为行为准则的子弟,甚至主动成为其思想的传播者与扞卫者。

千余年的教化,让儒家思想早已超越了学说的范畴,融入了民间的伦理规范、家族制度与社会秩序。

“孝悌”“忠君”“礼教”等观念,既是皇权维系统治的精神纽带,也是普通百姓认同的行为准则。

对抗儒家就需恢复百家。

但诸如法家的严苛、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皆与已固化的社会认知相悖,难以被上至朝堂、下至乡野的大众所接受。

而且官僚体系已被渗透。

朝中重臣、地方官员几乎清一色由科举出身的儒家子弟担任,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受益者,也是其坚定的维护者。

任何试图削弱儒家的举措,都会遭到整个官僚集团的集体抵制,最终沦为一纸空文,甚至可能反噬皇权自身的稳定。

因此,在永乐年间,以百家弱儒家看似是制衡思想、夺回话语权的良策,实则是脱离现实根基的空想。

儒家早已与大明的制度、社会、人心深度绑定。

撼动它,无异于撼动整个王朝的统治根基。

毕竟只有背叛阶级的人,而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或许像夏原吉一样,有几个儒家子弟愿意为了皇权而对抗儒家。

但这样的人终究只是少数。依靠这少数的人,哪怕个个都位高权重,知识渊博,也无法对抗百万儒家子弟。

再加上皇权,也不可能做到!

陈羽吃得有些燥热,解下外衣随手搭在椅背上,继续说道:

“谁握住了舆论的话语权,谁就能把自家势力的诉求明明白白摆到台面上。更要紧的是,借着舆论的势头裹挟人心,天下人到头来都得顺着他们的意思让步。”

“皇权硬气的时候,儒家手里的舆论话语权没丢,可他们会收敛锋芒,安安分分的;一旦皇权弱了,他们就开始找由头、立名目,一门心思为自己捞好处;

等旧朝廷被榨得油尽灯枯,他们又把百姓的所有怨气都引到旧朝头上,到那时人人都想反,新朝代就冒出来了。新朝刚立、势头最盛的那阵子,儒家又会夹起尾巴做人。”

“王朝有王朝的兴衰循环,儒家也有他们的生存循环。但不管这循环怎么转,他们捞好处的法子,多半是靠着歪曲曲解朝廷的旨意来的。”

曲解上意,裹挟名义,等等儒家获利的手段一出,朱棣眼底的杀意涌现,双眸变的冰冷锐利。

像朱棣这种君王,是将李世民作为自身超越的目标,所以并不会做针对功臣的事情。

哪怕你功劳再高也是如此。

毕竟朱棣拥有自信能够驾驭。

可是他接受不了有人能够威胁他的大明江山,接受不了有的势力会危及到大明后代之君的统治。

不是只有朱棣拥有这样的想法,但凡是一位有能力的君王,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就像是洪武帝,胡惟庸以丞相之位,在皇权当中窃取权柄,洪武帝事后不仅斩杀了胡惟庸,更是直接废除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

而他朱棣则是通过靖难起兵,若是坐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发现这个弊端还好,发现了而不去解决。

那么就是自己的这个皇帝不称职!

身上打着不称职的标签,反正朱棣是没脸下去见他爹。

而儒家裹挟名义、曲解上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窃取皇权的权柄,而是将皇帝培养成了他们儒家的傀儡。

尤其是曲解上意,这是朱棣最不能接受的一点。

靖难之役已经让他背负上了莫大的罪过,他想要努力变好,想要通过好的政策和丰功伟绩去抵消靖难之役的罪。

结果呢,自己做的好好的,到了儒家口中,表演一出曲解上意,然后功绩没了,甚至还有可能被儒家占去。

反观自己,只有一身的骂名!

就像是始皇帝,结束了天下的百年战乱,书同文、车同轨,结果到了儒家口中,只剩下了残暴。

可以说曲解上意这一点,直接触碰到了永乐帝的逆鳞。

更不要说裹挟名义牟利了。

这一点,朱棣已经杀过一批。

就是上一次文官的为民请命。

不就是裹挟民意的翻版。

想到这,朱棣认为他上一次有些仁慈了,担心引起朝政动荡,所以杀少了。

还是自己的老爹厉害,洪武四大案,没有一个低于万人魂。

但现在知道了争夺话语权的势力来自百万儒家子弟,朱棣心中杀意渐渐消退。

不是不想杀,而是有心无力。

他若是真的去做了,那么恐怕到时候,倾尽黄河、长江之水,也洗不清他身上残暴的名声。

可不如,让皇权手下的数万官吏,去抢夺儒家的控制舆论的话语权……

不显示。

数量相差太大,而且还充斥着内奸!

太糟心了!

陈羽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沉静地看向朱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轻忽的分量:

“老朱,我听闻姚广孝大师精研伏龙之学,那不知他是否曾与你提及,这世间还有一门降龙学?”

朱棣不可察地一顿,思绪骤然被拉扯开去。

他想起姚广孝曾在闲谈中提过,所谓降龙学,是指一种能潜移默化束缚龙,即皇权的学问。

它不似法家那般以严刑峻法强硬制衡,反倒如温水煮茶,以一套看似普适的伦理纲常、道德准则为框架,将皇权纳入既定的轨道。

这套学问教人君以仁为表、以礼为束,看似是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良方,实则在层层规训中,悄然划定了皇权的边界,让君王的意志需合乎天道与民心。

而天道与民心的解释权,恰恰握在传习此学的人手中。

念头未歇,另一重记忆又翻涌上来。

姚广孝曾神色凝重地谈及更罕见的屠龙学,说这门学问历来被视为异端,却藏着权力运作的至深法门。

它不立虚礼、不崇空谈,专究权力本质与强弱之道,既能拆解既有的权力壁垒,更能勘破治乱兴衰的关键。

姚广孝特别提及,此学虽名屠龙,却非唯有颠覆之用。

若能得明主驾驭,以其辅佐君王,便可精准制衡各方势力、破除积弊沉疴,让政令通达无阻,更能凝聚天下之力归于正途,于无形中增加王朝气运,助其挣脱兴衰循环的桎梏,走向真正的强盛。

只可惜此学过于刚猛,稍有不慎便会反噬社稷,是以几近失传。

说失传过于绝对,毕竟陈兄弟虽然没明说,可朱棣知道陈兄弟掌握的就是屠龙学!

思及此处,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精光,沉声问道:

“陈兄弟是说……儒家的儒学,便是这门降龙学?”

陈羽迎着他的目光,不徐不疾地点了点头,语气掷地有声:

“没错。这渗透了千年、供天下千万读书人研习的儒学思想,正是一门最精妙、也最隐蔽的降龙学!”

朱棣听后心中狂震。

夏原吉眉头微微皱起,在脑海中整理了一番思绪,缓缓开口道:

“陈兄弟,此言差矣。虽然经过你的一番讲解,我已经知道了控制舆论的话语权就在儒家手中,他们能够借助舆论的花园去,去裹挟民意,甚至是曲解上意的抹黑皇帝。”

“但皇帝乃是天子,是上天的代言人。哪怕儒家子弟拥有百万之众,但口中说出来的舆论,还是需要讲事实、求依据。”

“也就是说,不可能凭空产生一个舆论,让儒家子弟去借机滋事。”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想要引导舆论,也需要有暴政等有损百姓的事情产生,儒家才能够去扩大这种事情的舆论,而不是凭空捏造。”

“中央朝廷拥有五十万大军,地方加起来何止百万,这样的军力,若是发现有儒家子弟凭空捏造舆论,会立马杀鸡儆猴。”

“所以,我认为只要朝廷身正,那就不怕影子歪。只要发布的是利国利民的国策,那么纵然掌控舆论话语权的儒家,如何抹黑都是无用功!”

“因此,将儒学说成一个供千万人学子的伏龙术,是不是言重了?”

夏原吉已经认可了儒家在皇权手中窃取了舆论话语权这一层权柄。

可哪怕窃取了也不能随意滥用。

就像是被皇帝掌控的兵权一样,用的时候也是需要考虑利害、权衡利弊。

而舆论的话语权,在夏原吉看来,就是对一件事发表自身的观点,通过将这个观点,频繁的出现在某一个人耳边时,渐渐的让那个人认同。

换句话说,儒家要想裹挟民意,必须依托那些真正不利于百姓的政策。

可若朝廷颁布的政令件件利国利民,便足以证明坐镇朝堂的天子是仁义之君。

百姓虽身处乡野,却也分得清利弊。

政策带来的实惠是实打实的,仁义君王的好处更是看得见的。

到那时,即便儒家发动百万子弟搅动舆论,面对百姓亲身享有的福祉,也根本无法煽动起对皇帝的敌意。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林飞穿越记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知不可忽骤得开局乞讨,走上大道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鹿踏雍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大唐中兴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