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徐世鸣夫妇移步至渤海郡徐文龙培养的班底以及文武百官所在之处。众人一见到徐世鸣走来,纷纷起身,恭敬地行了鞠躬礼,称呼也是五花八门,“老王爷”“太上王”的喊声此起彼伏。徐世鸣笑着示意大家不必多礼,说道:“今日是文龙的大喜日子,大家不必拘谨,尽情畅饮,共贺这份喜悦。”
武将们的反应则别具一格。特别是张德凯和林岳等武将,他们性格豪爽,见到徐世鸣,纷纷抱拳行礼,声如洪钟地说道:“老王爷!恭喜公子大婚,愿公子与两位夫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张德凯拍着胸脯,满脸笑意地接着说:“以后文龙公子若有任何需要,我张德凯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林岳也在一旁附和:“没错,老王爷放心,咱们这些武将,定会全力辅佐文龙公子,守护好渤海郡!”徐世鸣看着这些忠心耿耿的武将,心中满是感动,他举起酒杯,说道:“有你们这些栋梁之才,是渤海郡之幸,也是文龙之幸。来,大家一起干了这杯!”
在与文官们敬酒时,一位文官恭敬地说道:“老王爷,今日观公子大婚,实乃渤海郡一大盛事。相信在公子与诸位夫人的携手之下,加上我等齐心协力,渤海郡必将愈发繁荣昌盛。”徐世鸣点头赞许,说道:“渤海郡的发展,离不开诸位的智慧与付出。希望日后大家能继续辅佐文龙,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整个敬酒过程中,宴会厅内气氛热烈非凡。徐世鸣在与众人的交流中,深切感受到了大家对儿子婚礼的祝福,以及对渤海郡未来的信心。然而,在这一片欢乐祥和之中,他此刻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喜庆时刻,珍惜与家人、下属们欢聚一堂的每分每秒。毕竟,儿子的大婚,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渤海郡的喜事。
婚礼宴席在热闹非凡的氛围中持续到深夜,宾客们尽兴而归,王宫也渐渐恢复了宁静。徐世鸣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房间稍作休息。他虽满心欢喜,但心中仍隐隐记挂着修真界的事务,只是此刻家族喜事当前,他选择暂且将那份忧虑放在一边。
次日清晨,天色尚未大亮,徐世鸣便早早起身。他精神矍铄,身着庄重肃穆的祭祖服饰,叫醒了徐文龙以及两位新妇。三人在徐世鸣的带领下,神情庄重地朝着太庙走去。
此时,大伯徐太岁、二伯徐州以及三伯徐子豪早已等候在徐家大院。他们同样身着素净而不失庄重的服饰,表情严肃而虔诚。徐世鸣快步上前,向三位长辈行礼问候:“大伯、二伯、三伯,劳烦几位长辈久等了。”三位长辈微微点头,大伯徐太岁说道:“文龙成家立业,这是家族的大事,祭祖乃重中之重,我们理应早到。”
一行人随后一同前往太庙。太庙位于渤海郡一处幽静而庄严的所在,周围古木参天,静谧而肃穆。踏入太庙,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墙壁上悬挂着徐家历代祖先的画像,每一幅画像都仿佛在诉说着家族的辉煌与传承。
徐世鸣带领着徐文龙和两位新妇,缓缓走到太庙中央。他点燃了祭祀用的香烛,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弥漫在太庙之中。徐世鸣率先跪在蒲团上,对着祖先的牌位深深叩拜,口中念念有词:“列祖列宗在上,今日文龙大婚,家族添丁,特率晚辈前来祭祖,愿祖先保佑文龙与两位夫人夫妻和睦,白头偕老,家族繁荣昌盛,子嗣绵延不绝。”
随后,徐文龙和两位新妇也依次上前,虔诚地叩拜祖先。徐文龙神情专注,心中满是对祖先的敬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说道:“祖先在上,文龙定当不负家族期望,与夫人携手共进,守护家族荣耀。”王芳和林婉儿则轻声说道:“愿祖先庇佑,儿媳定当恪守妇道,相夫教子,为家族贡献心力。”
大伯、二伯和三伯在一旁神情庄重地注视着这一切。待众人叩拜完毕,大伯徐太岁上前,语重心长地对徐文龙说道:“文龙,你如今已成家,身上便多了一份责任家族的传承,渤海郡的未来,都需要你们这一辈去努力。”徐文龙坚定地点点头:“大伯爷放心,文龙定不辱使命。”
祭祖仪式结束后,众人走出太庙。清晨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给这份庄重的仪式染上了一层希望的光辉。徐世鸣看着徐文龙和两位新妇,心中感慨万千。家族的传承在这一刻显得尤为重要,而他在修真界的经历,也让他更加明白,唯有家族团结一心,才能在各种风雨中屹立不倒。然而,他知道自己在修真界还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此次归来参加儿子婚礼,虽暂享天伦之乐。
此次祭祖,堪称渤海郡几十年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徐家自金陵城一路走来,历经波折,逐渐在渤海郡落地生根。此前,徐世鸣诸事缠身,既要操心渤海郡的大小事务,又在修真界面临诸多挑战,实在无暇顾及大规模的祭祖活动。而且,寻找大爷一脉与老太爷一脉的子孙也耗费了不少精力。如今,借着儿子徐文龙大婚的契机,徐世鸣决定带领徐家子弟,举行一场庄重而盛大的祭祖仪式,以缅怀祖先,凝聚家族力量。
当徐世鸣带领众人来到太庙时,气氛庄严肃穆。已经担任渤海御灵卫首领的徐深和徐苗,恭恭敬敬地跪在徐世鸣身后。御灵卫成员皆是徐家人,流淌着相同的血脉,他们深知此次祭祖的意义重大。徐深神情专注,眼中透露出对祖先的敬畏;徐苗则一脸虔诚,仿佛在通过这种方式与祖先进行心灵的对话。
徐世鸣环顾四周,看着众多徐家子弟齐聚一堂,心中感慨万千。他高声说道:“徐家子弟们,今日我们在此祭祖,乃是我们家族多年来的一桩大事。我们从金陵城迁至渤海郡,一路艰辛,能有今日的安稳与繁荣,皆仰仗祖先的庇佑。”众人纷纷点头,神情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