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武植在朝堂上宣布将武思君封为安远王,还把新近纳入版图的真腊点婆国赐予武思君,作为他的封地。
群臣听闻这道封令后微微皱眉。他们心里暗自思忖,陛下此举,日后恐会让诸位皇子在各自封地培植势力,一旦势力壮大,对于未来继承皇位的皇子而言,无疑是个巨大威胁。
可转念一想,那真腊占婆地处偏远,远在中原王朝之外,不过是个未开化的外邦小国,即便武思君在那里发展势力,也掀不起多大风浪。如此权衡之下,众人便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16岁的武思君得知自己被父亲封为安远王,且即将远离京师,奔赴数千里外的番邦之地时,脸上非但没有沮丧之色,反而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
这些年他一直追随水师主将李助习武,练就了一身精湛武艺,早就渴望能一展身手。
可京师之中名将如云,身为皇子的他,即使想领兵作战,也轮不到他施展的机会?如今能够远离朝堂前往自己的封地,一切便能自己做主了。
武思君向方百花、武植辞行后,便率领着武植派给他的一众属臣,高高兴兴地往西南而去。
后宫之中,李明珠、王静姝、李师师等众女,自武植将武思君外放至数千里之外封王后,她们原本对各自子嗣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不再一味宠溺,而是聘请名师或武艺高强之人,督促自己的子嗣刻苦学习。
她们心里清楚,自己的子女日后极有可能被外放封王。倘若没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离开父母,远赴边疆,很难具备统领属地的能力。
武植见众女这般举措,欣慰地点了点头。为使子嗣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亲自前往周侗的隐居之地,诚心恳请已年过七旬的周侗入宫教授一众皇子皇女武艺。
此时的周侗虽已年过七旬,但凭借高深的内练之法依旧精神抖擞。
一直以来周侗收徒标准极为严格,不仅要求徒弟资质出众,更看重其人品。面对武植的邀请,他本想婉拒。
但想到如今大明国在武植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土面积较前朝大宋扩充数倍,这一切都得益于武植。
周侗也想看一看神武大帝的后代里有没有可造之材,于是接受了武植的邀约。
皇宫中的李师师、李明珠、王静姝等一众嫔妃,得知武植邀请周侗亲自入宫教导皇子皇女武艺时,她们都面露欣喜之色。
几女都深知周侗教授徒弟能力非凡,若能被他收为徒弟,必定能学得一身好武艺。
周侗应武植之邀,来到京师后,立刻着手对武植的子女开展武艺教学。
尽管授课对象都是皇子皇女,但周侗却没有丝毫迁就,反而愈发严格。
他心里清楚,这些孩子日后定会身居要职,甚至统领一方。当下是习武的黄金时机,一旦错过,往后很难再有如此充裕的时间习武了 。
面对周侗的严苛要求,一众皇子叫苦不迭。他们身为武植的子嗣,自幼养尊处优,何曾吃过这般苦头?若是寻常武术教师,他们早就仗着皇子身份公然反抗了。
然而眼前之人可是名满天下的周侗!如今大明帝国数位位高权重的军方要员皆是他的弟子,甚至连他们的叔父赵王武松,也出自周侗门下。
在周侗面前,他们皇子的身份根本派不上用场,故而只能强忍着坚持下来。
李师师、王静姝、李明珠等一众女子目睹自家孩子每日因练习武艺疲惫不堪,心中不禁泛起怜惜之情。
但为了让孩子们日后即便离开大明,也能拥有自保本领,便只好暗自作罢。
神武历九年,帝国科学院成功打造出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战舰。随着第一艘铁甲战舰试水成功,武植让军器司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对大明水师进行了扩建。
原本大明帝国拥有四支水师共十万人,武植一举接扩充了一倍,再次新建了四支水师,并分别将它们命名为东海水师,西海水师,南海水师,北海水师。
神武历十年,蒸汽汽车和蒸汽火车相继面世,汽车和火车的面世使得大明交通越发便利,朝廷统治如此广袤的地域也越发便捷。
可随着汽车和火车的增加,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大明境内的道路和铁路太少了,特别是铁路,因修建时所用劳动力过多,整个大明才有京师北京至开封汴京一条线路。
神武历十一年,武植为获取劳工用以修建铁路,同时检验新建水师的战斗力,再次对外发动灭国战争。
他下令命东海水师与虎翼军密切协同,兵锋直指琉球、东瀛。又令南海水师,携神勇军挥师南下,对南洋的室利佛逝、爪哇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军事行动 。
大明将士本就训练有素、战力超群,如今又配备了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以及坚不可摧的蒸汽铁甲战舰。
与之相比,琉球、东瀛,还有南洋的室利佛逝、爪哇国等诸多国家,尚处在半封建半原始的社会阶段。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这无疑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降维打击。
战争打响后,明军凭借强大的装备优势和精湛的战术素养,迅速掌控了战场主动权。短短三个月,琉球、东瀛、室利佛逝、爪哇国等国便先后在明军的攻势下屈服,纳入了大明的势力范围 。
在成功掌控这些国度后,大明水师全体出动,肩负起运输劳工这一任务。他们把这些国家的青壮劳力,源源不断地送往大明境内,充作劳工。
神武历十二年,武植与李明珠之子李凌霄获封高昌王。李明珠凝视着年满十八、英姿挺拔的儿子,想到他即将奔赴远离大明腹地的高昌,心中万般不舍。
临行前,李明珠将自己手中的势力,包括战力彪悍的铁鹞子军以及散布在原西夏境内的旧部尽数交于李凌霄 。
西域高昌自被武植攻克后就交由西夏统治。故而当李凌霄抵达高昌时受到了众多西夏旧部的拥护。
兵强马壮的李凌霄,在历经一年的治理之后,随即对西面的强国塞尔柱帝国发起了进攻。
尽管李凌霄麾下将士数量少于塞尔柱帝国,然而凭借着精良的装备以及先进的攻城器械,一开战便将塞尔柱帝国打得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