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稍叙,略饮几口清茶,众人遂一道上了衡山。
衡山之夏,水丰雨霈,青幽静秀。
沿青石小阶上山,举目望,林茂如亭,蓊郁青葱,枝叶交相遮照。偶透过叶间望向天际,便是天蓝云净,鸟雀窥晴。
连片的树荫云翳,将初夏的丝丝燥热阻隔,若是林间山风迎面一吹,满身清爽。不止于此,山风拂过林叶,山林的律动拂过耳畔,心弦便不自觉地放松,霎那间就已忘记一切忧愁烦恼。
冷翠凝幽,在林间小道行走,身侧是清溪缓引。树影之下,清流之中,鱼虾浅卧,相嬉互戏。一切既幽静,又热闹。
继续往前,溪水时而缓如幽台明镜,时而湍如渊瀑龙吟。有溪便有石,溪流急处,石圆而滑,溪流湍处,遍是青藓绿苔。
清溪两侧又是丛丛芳草,幽幽微微,叶上润水成珠,这是未散的晨露。
再往远处看去,便是幽深的苍藤古树,秀而复幽,清而复绮。
行经几座石桥,歇过几处石亭,又路遇几处宫观,再在瀑布群中洗去满身风尘。迎着日头立在山腰一块巨石之上,任由山风拂过。
山风好啊,骄阳也好,不仅能带走水汽,还可以带走丝丝疲累和愁恼。
天气好,祝融峰也难得掀开被子起床伸了伸腰。常年浸在云雾中的峰顶,也在这一刻终于露出了它神秘的面貌。
祝融峰顶并不秀丽,也不峻奇,但若是目力好,可见草地上绚烂的夏花。黄花点点,白花片片,偶缀着几粒红点,再配上湛蓝的苍穹和洁丽的云朵,又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祖师大殿在山腰,青砖碧瓦,檐飞梁逸,却并不繁饰虚浮,入眼只有肃穆、庄严。
未入大殿,就见百余名弟子盘坐殿中,丝丝青烟袅袅飘飞,声声戒训不绝入耳。
是莫大正在祖师大殿为衡山弟子们讲大课,众人不敢打扰,悄悄在后面找了个空位盘膝坐下聆听。
“师古训,会古意,必鉴之再三。无死生之明,无善生之欲者,不学。汲乐偷生,好生恶死者,亦不学。苟全名利,伪明假善者,更不得学。
及至鉴查,唯广行广识,广会广悟,多相见照,深参博虑,必有其得。
天地明冥,道玄杳杳,唯诸法衍天象地,故天息地气,皆为法象。如若惶惶茫茫,迷离困惑,不须怀忧,见象能开,遇象有解。
如何见象?如何化象师法?难在于此。前人言说:‘象有诸分’,吾不然,只道:‘象一,浑然无分,唯人有诸’。
诸人识象,各得其妙,各领其要,然道玄为一,成其大者何惶惶?得其微者何渺渺?
心诸天地,师法心外,身周宇宙,亘古为一。其人各得,本无高下明愚,乃因所需所用,各有所适,各趁其时。唯人、时、地、事之分,无法之分,更无高下对错。至于因人而得有夷、鄙、贤、明者,皆虚妄矣,皆心前之障,世本无此。
至于门派之别,宗派之分,所得法门之异,其乃常有。不可因己得所谓之‘玄精’而自矜自喜,不可因他人所得之‘愚拙’而嗔笑横眉……”
莫大并没有草稿,他只在蒲团上端坐,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听了许久,见大殿中有几个弟子昏昏欲睡,荀二却有此忍不了,师兄讲得多好!怎么还能打瞌睡?这是根本没听,更没用心思考啊!
一个人讲确实枯燥,莫大也发现了这一点,便环视一圈,准备点名。
可莫大才刚张口,还未发声,便察觉身后的大殿飞檐顶上有一丝微不可察的异响,这绝不是飞鸟!
他当即大喝一声:
“放肆!”
众弟子只觉耳中嗡的一声震响,惊悸之下下意识地跽起拔剑。才缓过神来,莫大的身形早已不见,只听得大殿角上一声轰响,一个井口样宽的窟窿出现在殿角顶上。
片刻后数十片青瓦乒乒乓乓地落下摔碎,灰尘也扑簌簌落了一地,另有丝丝殷红夹杂其中,却毫不起眼。显然是有人从下往上,冲破了屋顶。
不少功力深些的弟子在砖瓦碎裂的声音之中还听到了丝丝剑吟,呜呜幽幽,又时而嗡嗡震响。
不久便是一阵金铁交鸣之音传来,还有一声声呼喝呐喊。
荀二和刘正风早已冲出殿外,登梁跨柱,飞身上了大殿顶上。
林风庭也同时跟上,才刚到达,就见四人正在激战。
却不是衡山三老围攻外敌,反是三个高大健壮各使刀枪的蒙面黑衣人围攻莫大。
只听得剑鸣声声,如琴音断续,时而激昂高吭,时而低沉似呻。一柄薄薄的细剑在刀枪丛中活游活走,闪出阵阵毫光,又似是一圈圈光环乱转。
不久便见得光环入肉,无声无响,亳不迟滞,却炸出蓬蓬血雾。血雾蒙蒙,光环闪现,看上去又似绵绵若霞,隐隐若现,
望着两具此前就已躺在檐顶上的尸体,还有瓦片上一圈圈豪迈喷洒的血色圆弧,以及场中不断负伤的三个黑衣人,荀二和刘正风没有半点要出手的意思。
远处几名衡山长老也踏叶飞枝狂奔而来,地面上百余名衡山弟子也相继飞身,或冲上殿顶,或窜上树梢,或几个闪身樊上祖师大殿旁的石塔。
林风庭不得不感叹老一辈人建房子用料真实在,房顶上居然站得了这么多人也不塌!
荀二好多年没见师兄出手了,此时是既惊又诧。惊的是师兄的剑道造诣,竟然精深入神。诧的是青年时代的戏言,师兄居然记到现在,并真的做到了。
犹记得当年学艺之时,人人都不大瞧得上《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更钟爱《芙蓉剑法》、《紫盖剑法》等衡山名艺,对《回风落雁剑》更是痴狂。
《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专务虚幻,不着实际,又太过花哨,甚至有些动作还滑稽异常,难以用于实战之中。
荀二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师兄压在头顶数载,连战连败,却又每每都只差一招半式。一时气恼之下便无赖放言,能以《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打败他的《回风落雁剑》,那才叫真英雄。
莫大自然惨败,一连败到山门败落,败到师兄弟忍痛分离。
而如今这门本应“不堪造就”的剑法,却生生在他眼前杀出了一层意境。幻至极致,亦是大道!正如师兄方才为弟子们讲道时所言:
‘因所需所用,各有所适,各趁其时。唯人、时、地、事之分,无法之分,更无高下对错。’
化腐朽为神奇,莫过于此。每每想到师兄师弟寄来有关这门剑法的心得,他都只略略粗读,还以为是师兄弟们用以维络情感的寄托,只在写完回信后就将其束之高阁。
只怪师兄的想法实在太过古怪稀奇!也怪师弟谈及的用法更是天马行空!
哪怕江湖中这门剑法渐渐声名鹊起,他也只道是师兄弟们和创下这门剑法的师叔祖一样,仗着修为精深才至于此。
岂料师兄现在真将这门剑法臻至完品,好一个‘所需所用,各有所适,各趁其时’。无时无需,便自己创时创需!
好一个百变千幻!明明只有十三招,却使得循循不尽,无止无穷!
(不是不想更,加班呐!周末一天都没休息不提,还加到九点!写到哪里都忘了!埋下哪些暗线也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