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他低声念着这十五个省份的名字,仿佛在咀嚼每一个字背后的深意。
这些省份,有的富庶繁华,有的贫瘠荒凉,有的地处边疆,有的位于中原腹地。
如何在这些地方之间找到平衡,既确保朝廷的权威,又兼顾地方的利益,实在是一道难题。
张无忌目光首先落在了北直隶和南直隶上。
这两处直隶之地,乃是朝廷的核心所在,北直隶掌控北方,南直隶则坐镇江南。
北直隶地处北平京师脚下,地势险要,历来是军事重镇;而南直隶则依托长江,物产丰饶,商贸发达。
张无忌心中暗想:“北直隶与南直隶,一北一南,互为犄角,若能妥善治理,必能稳固朝廷根基。”
接着,他的视线转向了陕西与山西。
这两省地处西北,虽土地贫瘠,却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屏障。
陕西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山西则以煤炭资源闻名,若能善加利用,必能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张无忌心中暗忖:“西北之地,虽贫瘠却不可轻视,需加强军事防御,同时鼓励百姓开垦,以增强国力。”
再往东,山东与河南映入眼帘。
山东临海,渔业与盐业发达,而河南则是中原腹地,人口稠密,农业兴盛。
张无忌心中思量:“山东与河南,一东一西,若能互通有无,必能促进经济发展。
尤其是河南,作为天下粮仓,需确保粮食供应,以稳定民心。”
他的目光继续南下,停留在浙江与江西两省。
浙江地处江南,富庶繁华,商贸繁荣;江西则以瓷器与茶叶闻名,手工业发达。
张无忌心中暗道:“江南之地,乃朝廷财赋之源,需加强治理,防止地方豪强坐大,同时鼓励商贸,以促进经济繁荣。”
再往西,湖广与四川两省映入眼帘。
湖广地处长江中游,物产丰富,而四川则地处西南,地势险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张无忌心中思量:“湖广与四川,一东一西,若能互通有无,必能促进经济发展。
尤其是四川,地处西南,需加强军事防御,以抵御外敌。”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与云南五省。
广东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商贸发达,而广西、贵州与云南则地处西南,地势险要,民族众多。
张无忌心中暗道:“东南沿海之地,需加强海防,防止倭寇侵扰;而西南之地,需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以维护边疆稳定。”
张无忌凝视着疆域图,心中渐渐有了定计。
他深知重新划分州府之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综合各方意见,慎重决策。
他缓缓合上疆域图,心中暗想:“此事需从长计议,待朕深思熟虑后,再行定夺。”
他转身走向殿外,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映照出他坚毅的面容。
他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前路如何艰难,朕必将以天下苍生为重,确保新政顺利推行,以保大明江山永固。”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宫殿内,张无忌端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落在面前的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四人身上。
张无忌面带微笑,缓缓说道:“四位爱卿,今日召你们入宫,是因为朕有一个重要的计划。”
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徐达等人对视一眼,然后齐声回应道:“陛下有何事要与臣等商议?”
张无忌站起身来,走到窗边,凝视着远方,仿佛能看到云南的山水。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朕决定收复云南,毕竟西南境内还有把匝剌瓦尔密的二十万元兵。”
这个决定让在场的四人都有些惊讶,他们知道云南地势复杂,要收复并非易事。
徐达率先开口道:“陛下,云南地势险要,元兵又有二十万之众,要收复恐怕不易啊。”
常遇春也附和道:“是啊,陛下,我们需要仔细谋划,不可贸然行事。”
张无忌点了点头,他自然明白其中的困难,但他决心已定。
“朕也知道此事艰难,但云南乃是我国领土,不可让其落入他人之手。”张无忌坚定地说道。
汤和思考片刻后说道:“陛下,臣认为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探听元兵的虚实,再做定夺。”
李文忠接着说:“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边境的防御,以防元兵突袭。”
张无忌对他们的建议表示赞同,他说:“诸位爱卿所言极是,就按你们说的去办吧。”
经过一番商议,张无忌与徐达等人制定了详细的收复云南计划,包括派遣探子、加强边境防御、训练军队等。
最后,张无忌对四人说道:“此次收复云南,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希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不负朕的期望。”
徐达等人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全力以赴!”
张无忌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殿宇的墙壁,直抵云南的崇山峻岭。
他缓缓说道:“云南地势险峻,山川纵横,元兵虽众,却未必能占尽地利。
朕以为,若要收复云南,需先以智取,再以力克。”
徐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拱手道:“陛下英明。臣以为,可先派遣精干之士,深入云南,联络当地土司与百姓,瓦解元兵的民心基础。
若能得民心,则元兵虽众,亦如无根之萍,难以持久。”
常遇春点头附和:“徐将军所言极是。
此外,臣建议在边境设立多个军事据点,逐步推进,稳扎稳打。
云南地形复杂,若贸然深入,恐陷入元兵的埋伏。唯有步步为营,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汤和沉思片刻,补充道:“陛下,云南多山,道路崎岖,粮草运输极为不便。
臣以为,需提前在边境囤积粮草,并招募熟悉地形的向导,以确保大军行进时无后顾之忧。”
李文忠亦建言道:“陛下,元兵虽众,但其内部未必铁板一块。
臣听闻,元兵中有不少汉人将领,或可暗中策反,使其内部分裂,从而削弱其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