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景隆微微眯起了眼睛,小心翼翼地说道:“皇长孙也是……喜爱这等玩意儿?”

朱雄英听闻,脸一红淡淡的说道:“曹国公,你这是何意?本殿下收起来,是不想这等污秽之物继续流传,坏了风气,岂是你能胡乱臆测的!本殿下是读春秋的!”

朱雄英正色道,“表哥,你难道真愿意继承只是爵位然后混吃等死吗?难道,别人在背后说你只是有一个好爹,其他一无所有,只是个草包,你服气吗?”

李景隆听闻,脸上顿时浮现出不甘之色,紧紧咬着嘴唇,双手不自觉地握成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羞愧,有愤怒,更多的是那股被朱雄英话语激起的不甘。

“殿下,臣……臣自然不服!”李景隆声音微微颤抖,“自臣承袭爵位以来,那些风言风语便从未断过。他们都说我李景隆不过是仗着父亲的荫庇,才得以有今日的地位。可臣心中的抱负,又有谁能知晓?”

李景隆微微低下头,脸上闪过一丝落寞,“可是我已经位列国公之位基本上升无可升了。”

李景隆忽然反应过来什么,一脸震惊地看着朱雄英,“殿下,你难道想封……异姓王?皇爷可是有祖制的!”

朱雄英神色平静,目光坦然地与李景隆对视,缓缓说道:“表哥,祖制虽在,但并非一成不变。若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难道就不能有例外?”

李景隆微微皱眉,眼神中满是疑虑,“殿下,这……这可不是小事。异姓封王,自古以来便是大忌,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朝堂动荡,还望殿下三思啊。”

朱雄英淡淡的看着李景隆,心想李景隆实际上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不堪。在诸多史料记载中,李景隆虽然后期在军事上有过重大失误,但他并非一无是处。早年,李景隆深得朱元璋喜爱与信任。

朱元璋曾评价李景隆“智虑明敏,谦恭下士,读书通典故,长于应对”。

在朱元璋眼中,李景隆举止优雅,颇具儒将风范,对典籍的熟知和应答的得体,都让朱元璋觉得他是可塑之才。正因如此,朱元璋才会委以重任,让李景隆掌管重要事务。

朱雄英深深相信自家老爷子的眼光,李景隆绝对不简单。

在明朝靖难之役的关键节点白沟河之战中,李景隆的战败看似是军事指挥的失误,实则从政治角度深入剖析,背后大有文章,极有可能是蓄意为之。

历史上自己那愚蠢的欧豆豆朱允炆即位后,大力推行削藩政策,触动了众多勋贵的利益。

李景隆出身勋贵之家,其家族利益与藩王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文帝对藩王的打压,使得勋贵集团内心不安。

李景隆或许认为,若建文帝继续稳固统治,勋贵集团的地位将受到进一步威胁。因此,在白沟河之战中,他故意战败,削弱建文帝的军事力量,以此来改变朝廷内部的权力平衡,为勋贵集团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自己四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清君侧”为名,实则觊觎皇位。他深知李景隆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然会对李景隆展开政治拉拢。

朱棣或许向李景隆承诺,若李景隆在战事中给予配合,待靖难成功,将给予他极高的政治地位和丰厚的回报。

对于李景隆而言,这是一场政治豪赌。如果朱棣获胜,他将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权力和地位将远超在建文帝时期。

相比之下,建文帝对勋贵集团的态度逐渐强硬,李景隆在其统治下的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在朱棣的政治诱惑下,李景隆选择故意战败,为朱棣的靖难之路扫除障碍。

李景隆因在靖难之役中的“特殊贡献”,在朱棣一朝初期备受荣宠。成祖不仅没有追究他在战场上的失利,反而将其加官进爵,让他位列群臣之首。李景隆一时风光无限,仿佛成为这场政治大变局中的最大赢家。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朱棣政权逐渐稳固,开始着手整顿朝堂、树立权威。李景隆虽表面上尊荣依旧,但实则已成为成祖眼中的潜在威胁。

其一,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行为暧昧不清,虽对成祖登基有功,但这种投机行为也让成祖对其忠诚度心存疑虑。

其二,李景隆位高权重,在朝中根基深厚,其家族势力盘根错节,这对成祖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一定阻碍。

不久,朝堂上便陆续出现针对李景隆的弹劾之声。

一些大臣纷纷上奏,指责他在建文朝时的诸多不当行为,以及在靖难期间动机不纯,有通敌之嫌。起初,成祖并未立即处置李景隆,而是采取观望态度,这也使得弹劾声浪愈发高涨。

最终,在群臣的持续施压下,成祖下令削去李景隆的爵位,将其抄家,全家软禁。李景隆从高高在上的勋贵之臣,瞬间跌落谷底。曾经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只剩下无尽的悔恨与凄凉。

朱雄英回过神来,盯着李景隆的眼睛说道:“表哥,你愿意相信我吗?”

李景隆微微一怔,朱雄英那坚定且诚挚的目光让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回想起刚刚朱雄英对自己的一番激励,以及那隐含的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李景隆心中五味杂陈。

“殿下,臣……”李景隆嘴唇微微颤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朱雄英盯着李景隆,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表哥,本殿下明白你心中的顾虑。我能给你一个未来,超越你爹的未来。”

李景隆心中一热,朱雄英的话如同一束光照进了他内心深处那片被阴霾笼罩的角落。他咬咬牙,坚定地说道:“殿下,臣万死不辞!”

朱雄英淡淡的说:“明天你建议开海,明白吗?”

李景隆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便恢复了清明,拱手说道:“殿下,臣明白。只是这开海一事,牵扯甚广,不知殿下此举……”

朱雄英微微抬手,示意李景隆不必多问,缓缓说道:“你只需要做就好啦。”

李景隆微微点头,片刻后说道:“殿下,只是开海必然会触动一些世家和朝中保守势力的利益,恐怕会遭遇诸多阻力。”

朱雄英神色平静,目光坚定地说道:“本殿下自然知晓其中困难重重。但事在人。”

李景隆深吸一口气,说道:“殿下放心,臣定会竭尽全力。臣会在朝堂上详细说明开海可促进贸易繁荣,增加税收,提升大明威望等诸多益处,争取让更多人支持此事。”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你在朝堂上发言时,要注意言辞策略,既要突出开海的好处,又不可过于激进,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反弹。”

李景隆应道:“是,殿下。臣会谨慎行事。只是,若开海之事顺利推进,后续的诸多事宜,如设立市舶司、制定贸易规则等,也需妥善安排。”

朱雄英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这些本殿下已有考虑。待开海提议通过后,便会着手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此事。”

李景隆抱拳说道:“殿下放心,臣定会密切关注。”

朱雄英看着李景隆,眼神中充满期许,说道:“好,本殿下相信你。此事若成,你便是首功。下去准备吧,明日朝堂上,就看你的表现了。”

朱雄英话毕就离开了,李景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李景隆心里喃喃道,“皇长孙,我的书……”他想起了刚刚被朱雄英没收的那本册子。

夜深人静,朱雄英回到自己的寝宫,四周静谧无声,唯有烛火摇曳。他本想静下心来研读些兵法谋略,可思绪却不自觉地飘到了从李景隆那儿没收来的春宫图上。鬼使神差地,他从隐秘之处取出那本册子,缓缓翻开。

图上的画面瞬间映入眼帘,朱雄英不禁发出惊叹:“还可以这样……”

朱元璋边看奏折,边听着蒋瓛汇报今天朱雄英一天的事情。蒋瓛低着头,声音平稳且清晰,将朱雄英从御花园与朱元璋分别后,径直前往曹国公府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听到朱雄英去了李景隆那儿,朱元璋手中的笔微微一顿,目光从奏折上抬起,神色略显凝重。待蒋瓛说到李景隆书房内的尴尬场景时,朱元璋眉头微皱,轻轻哼了一声:“这个李景隆,整日都在干些什么!成何体统!”

当蒋瓛提及朱雄英与李景隆关于开海的商议,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深思,缓缓放下手中的笔,靠在椅背上,喃喃道:“开海?大孙倒是有几分魄力和想法。”

蒋瓛继续汇报,说到朱雄英对李景隆的激励以及提及的异姓封王之事,朱元璋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坐直了身子,问道:“大孙真这么说?”

蒋瓛赶忙低头应道:“回陛下,千真万确。”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脸上表情难以捉摸。他深知朱雄英此举意在拉拢李景隆,可异姓封王毕竟关乎祖制,兹事体大。但他又想起朱雄英平日里的聪慧与果敢,心中不禁思忖,或许大孙此举有其深意,说不定能借此打破当前朝堂的僵局。

“这大孙,倒是越来越有主见了。”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蒋瓛说,“只是开海一事,牵扯众多,朝堂上必定会有一番激烈争论。李景隆能否说服众人,还得看他的本事。”

蒋瓛不敢接话,只是静静站着。过了半晌,朱元璋再次拿起奏折,摆了摆手,说道:“继续盯着,有任何动静,即刻来报。”

朱元璋叫住蒋瓛,“你明天早朝时候,去雄英那里,偷偷把那本书给咱拿来,咱担心这些糟粕,毒害咱大孙的心灵。”

蒋瓛心中一凛,赶忙躬身应道:“是,陛下。”

蒋瓛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留下朱元璋在烛火下,继续思索着朱雄英这一系列举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朱元璋起身慢慢走到窗口,静静地看着明月,嘴里呢喃道:“妹子呀,咱大孙长大了想女人了,和咱当年一样,见到你第一面就想和你共度一生。”

思绪不禁飘回到往昔,想起自己与马皇后携手走过的岁月,那些艰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日子。马皇后在世时,对朱雄英疼爱有加,若是她还在......

“这孩子,平日里看着稳重,没想到也会被这等玩意儿吸引。”朱元璋轻轻摇头,心中既无奈又担忧。

“看来,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好好跟大孙聊聊。”朱元璋暗自思忖。

“不能让他在这等事上迷失了方向。”

月光洒在朱元璋的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他站在窗前,久久未动。

“开海之事,大孙既然有此想法,必定经过深思熟虑。”

朱元璋又想起了早朝时蒋瓛汇报的开海提议,“只是这其中牵扯众多,朝堂上反对声此起彼伏,还需从长计议。大孙想借助李景隆之力推动此事,可李景隆此人……”朱元璋微微皱眉。

朱元璋默默思索着,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刘基之子刘璟。

刘璟为人正直,富有才学,对时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且一直对大明忠心耿耿。他深受自己的信任,由他出面协助朱雄英推动开海之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此处,朱元璋回到书桌前,铺开宣纸,提笔蘸墨。

朱元璋提笔蘸墨,边写边自言自语:“刘璟这小子,向来机灵,也靠谱,咱大孙这事还真得他帮忙。”

“咱跟你说,刘璟啊,大孙打算开海,这事儿你得帮衬着点。朝堂上那些老顽固,肯定会各种阻拦,你得想法子帮大孙把这事儿给成了。”

“大孙虽然有想法,可毕竟年轻,有些事儿还得你们这些老臣多帮衬。”

写完后,朱元璋仔细端详了一番,又在末尾添了一句:“咱信得过你,别让咱失望。”随后,他小心地将手谕折好,装进信封,用火漆封好口,叫来小涛子,严肃地吩咐道:“你麻溜地把这封信送到刘璟府上,亲手交给他。”

小涛子忙不迭点头,怀揣着信匆匆离去。

朱元璋看着太监远去的背影,暗暗叹了口气:“希望刘璟能明白咱的意思,好好帮大孙,可别辜负了咱的一番苦心呐。”

转身又望向窗外,月光依旧皎洁,可他的心却难以平静。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这穿越成猎户?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穿越大夏秀诗词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大明:朕有双系统,全球霸主!华夏旌旗:全球俯首异世界的大明天下天幕降临:我的短视频惊动了千古天道好长生飞刀圣剑2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阿飘有什么可怕?明明都是小可爱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寒门状元:我靠历史预判逆袭朝堂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致诚异世召唤之帝王征兵系统军工帝国:从流放边疆开始墨苏传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