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七月中旬初,怀安二州的近卫军、禁军、州军这些主力军团,其总兵力已经恢复到了三十余万,而这还没有将水军包含在内。
此外,二州的郡守卫师、县守备旅这些地方军兵力规模更大,甚至超过了百万!
户户有人为兵,此时就是怀安二州的真实写照。
若不是,秦浩早早就在城池坞堡之中囤积了足够多的粮食,这二州也根本就维持不了如此庞大的兵民比例。
现在,两州的敌军已经被压缩到了几处狭小的区域之内,就差彻底肃清了。
接下来就是江北州了:
在这里,楚军与趆军也始了主动收缩,楚军的目的是巩固已经完全占领的区域,趆军的目的则是准备从海路撤回江南乃至趆国本土。
相应的,怀吴军也展开了局部反击,但反击的对象主要就是那些叛军,以便将楚越两军让出的区域变成安全区。
最后就是江南三州:
清江沿岸,突苏周围,这两块安全区基本上得到了巩固,但其他区域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湖东州,赿军在大肆的劫掠人口转运到赿国本土。
在湖西州,楚军加大了对反抗军的清剿力度,同时又大量吸纳本土的豪族为己用,企图尽快完全掌控。
此时,慕容玄正在试图先将两块安全区连成一片,然后再在水军的配合下,收复沿海区域。
江南三州虽然没有多大改善,但至少也没有恶化,这对秦浩来说就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消息了。
此外,水上的激战,依旧在持续的进行当中。
自大战初期舰船损失惨重以来,怀吴水军就一直极力避免大规模的水战,而是改为零敲碎打。
唯一的一次大规模水战,还是为了掩护陆战师在敌后登陆。
不过,随着造船业转入战时体制,并不断的扩大规模,使得水军的舰船数量终于是在六月末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而现在,沧海军的实力更是大胜从前,准备搞一场大的。
最后就是怀吴之外:
宋国自国都被攻陷以后,旧王失踪,新王群起。
几位宋国王子不琢磨怎么团结一心,共抗外敌,反倒是先后称王,自相残杀。
结果,在赵、魏、怀、齐四国的进攻下,等到了七月上旬末的时候,已有近九成的领土被瓜分。
宋国被灭已成定局,而齐国也出现了内?。
田氏家族因为极度不满王族姜氏的对内对外政策,终于是在七月初于国都临瓷发动了政变。
经过一番的惨烈搏杀,最终王宫被田氏所掌控的军队攻破,齐王被杀,数位王子逃出王都,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小王子被田氏家族与国相皱齐共同扶上王位。
齐国王位的更迭,王子的出逃, 似乎预示着一场更加激烈的内乱即将发生。
可与此同时,赵魏两国还在继续略齐地。
而一个内忧外患的齐国又怎么还会顾得上继续征伐怀吴!
至于楚国,现在也是多事之秋。
在怀吴军的鼓动与支持之下,其境内的奴隶起义愈演愈烈。
虽然从怀吴调回来的楚军精锐很快就将不断蔓延的趋势给遏制了下来,但想要彻底镇压下去,也绝非易事。
更让楚帝项凉糟心的是,秦军来势汹汹,不断的在西北部攻城掠地,原来蜀国旧地的县府,已经丢了大半。
而怀水上游以北区域,在魏军的猛攻之下,也已经是丢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几座孤城还在苟延残喘。
现在,楚国也已经拿不出太多的精力对付怀吴了。
最后,就是赵魏怀三国终于正式结成了攻守同盟,一致对抗他国。
这无疑,让怀吴上下对逆转战局。更有了信心。
因为这一系列的好消息都是从昙妃卫雪琼到达怀吴以后才发生的,以致于坊间开始传言:这位昙妃就是怀吴的幸运星。
随着传来的好消息越来越多,这个传言也越传越广,以致于都传到了秦浩的耳朵里。
对此,秦浩倒也没有否认,而是也数次说出“昙妃的确是我怀吴幸运星!”的话语。
这样一来,昙妃在怀吴的声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相应的,项雨儿的声望却似乎有所下降。
就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之中,关昭迎来了他的人生一大喜:
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