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苏州满城,拙政园,将军府,偌大的会客厅。
“呃、、”
听完祖永烈的叫屈和苦衷,坐在主位右侧的吴三风,彻底整不会了,被说的支支吾吾。
他妈的,目瞪口呆,彻底无语了啊。
哔了狗啊,辽东出来的人,竟然学会了喊口号,忠义仁孝,彼之娘之,活见了鬼。
这个无耻的家伙,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获取更多的好处。
竟然抬出了老祖宗祖大寿,也就是吴三风的亲舅舅。
但是,他的舅舅,自身就不是啥好人啊,吴三风最是清楚了。
当年,在辽东,锦州,大凌河,就上演了好几场,精彩绝伦的投降好戏。
崇祯四年,七月,祖大寿兵败,被围在大凌河堡。
蓟辽总督孙承宗,派遣永平总兵吴襄,山海关总兵宋伟,出兵救援大凌河。
准备多时的皇太极,来一个围点打援,击败击退。
此战,躲在大凌河堡的祖大寿,害怕出城被伏击,硬是不敢动一下。
被围三个月,外无援兵,城内弹尽粮绝。
城内的丁壮民夫,军中的老弱,也全部吃完了,没错的,就是吃人。
期间,面对皇太极的围城劝降,反复诱降。
没办法,绝望之下,经过一番密谈商议过后,祖大寿只能砍了副将何可刚,出城投降。
可是,反复无常的祖大寿,又反悔了,直接丢下子侄,独自逃回锦州城,继续做他的辽东军阀。
直到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结束,明军惨败,丢失了所有的九边精锐。
此时,锦州城已经被围了一年,再次弹尽粮绝,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只能死心塌地降清了。
期间的十一年时间,辽东祖氏,跟后金的皇太极,也是勾连不断。
毕竟,大凌河一战,祖大寿丢下了不少子侄,独自逃回锦州城。
松锦之战后,明军惨败,被俘的祖氏子侄,皇太极也没有处决,全部交还给了锦州的祖大寿。
那个时候,辽东所有的祖氏家族成员,要么在后金沈阳,要么在锦州城。
明朝的九边精锐,又伤亡殆尽,复辽无望,没了后顾之忧的祖大寿,自然就降清了。
“嗯”
“永烈啊”
“你的顾忌,老夫懂了”
老滑头吴三风,回想了一会过去,嗯的回了一句,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很明显,这个时候,祖永烈突然提起祖大寿,这个反复无常的祖宗。
那就证明一点,他已经有想法的,只是碍于情面,碍于宗族势力,高喊忠义仁孝。
“永烈啊”
“说说看,满城里的汉军旗,什么个情况”
“是不是,还是当年的那几家,都是辽东的?”
没错,来自辽东的吴三风,当然清楚,满清汉军旗的成份结构。
其实,本质上,也是跟朱皇帝差不多的手段,收降收编,掺沙子,打乱编制。
“嗯”
聊回了正事,祖永烈的一声,也变的正经起来了,不再是咋咋呼呼的。
双方都是姻亲关系,根出同源,有什么话,都是好商量的。
于是,拱了拱手,郑重的回道:
“老世叔说的对”
“当年,老祖宗在锦州降清”
“祖氏在关外的所有兵力,2万多人,全部也被收编了”
“剔除老弱之后,被整编成37个牛录,也就是现在的佐领”
“这十几年来,家父和大伯父,手上的佐领最多,都是7个左右”
“剩下的,则是在其他叔伯的手里,一直把控着”
“不过,他们的佐领,战斗力一般,吃空饷,老弱居多”
“还有,这十几年的混战下来,不停的抽调,伤亡也不小”
“大概的话,应该没了十几个佐领编制,包括大伯父,丢在了磨盘山的嫡系佐领”
、、、
说到这里,祖永烈的眼神,又变的阴郁,忧伤无比啊。
是的,辽东祖氏,是李成梁之后,最大的军阀兵团。
没错的,其控制的军队,家丁数量,田亩,产业,也是最强大的。
毕竟,那时候已经是晚期,崇祯年间,大明中央朝廷,控制力严重衰弱。
很自然的,地方军阀的势力,没了头上的枷锁,也就到了快速发展期。
尤其是到了崇祯中后期,歪脖子大帝崇祯,后金的皇太极,都是极度忌惮祖大寿。
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滋生出来的祖氏,麾下不但有汉人,也有大量的蒙古人。
大名鼎鼎的辽东铁骑,就有大量的蒙古鞑子。
所以说,崇祯和皇太极,也拿祖大寿没办法,是真正的土皇帝。
最后,松锦之战结束,大明惨败,九边精锐尽失,从此走向没落。
这时候,老辣的祖大寿,得不到大明支持的他,才会真正的放下顾忌,投降女真皇太极。
但是,皇太极也不是吃素的,凭借强大女真嫡系军队,直接肢解了祖氏军阀。
2万多精锐,还有大量的扈从,直接整编成37个牛录。
不但如此,祖氏的扛把子祖大寿,也就仅仅做了一个总兵,爵位更是没得。
自此以后,辽东军阀祖氏,失去了地盘,手上的嫡系,又严重缩水,变成了没了爪牙的病猫。
祖大寿被弃用之后,很自然的,祖氏的领头人,就变成了两个派系。
其中一个,就是年龄最大的长子,过继的祖泽润,手头上七八个牛录佐领。
另外一个,就是养子体系,堂兄侄子这类,代表的人物,就是祖可法,也是七八个佐领。
入关以后,明朝余孽,继续抗清十几年,满清也杀了十几年。
祖氏控制的军队,也不能例外,跟着满清南征北伐,纵横几十万里,伤亡也惨啊。
“如今”
“这个苏州城,有5千兵马,总共3个参领,16个佐领”
“侄子手下,有1个参领,下面5个佐领,还有中军的3个佐领”
“这些兵马,其中有5个佐领编制,是家父留给小侄的,是真正的心腹精锐”
“其他的3个佐领,则是南下的时候,从几个叔伯那边,抽调过来的”
“至于,剩下的8个佐领”
“他们都是来自张氏,刘氏,吴氏”
“哼”
“他娘的,这帮兵痞子”
“一群狼崽子,狗眼看人低的狗玩意”
“仗着京城有靠山,经常玩抗命,推诿扯皮、、”
、、、
说完这个,祖永烈又不爽了,哼哼唧唧,脸色阴沉,瞪着牛眼子,龇牙咧嘴的,破口大骂。
是的,他的苏州城,也被满清鞑子,掺水了,恶心的不得了。
更恶心的事情,身为一把手的祖永烈,号令不统一,经常被打脸啊。
道理很简单,祖氏能打的大将,老的老,死的死,凋零太多了。
祖泽润,祖宽,祖大乐,祖可法,这些就是核心代表人物。
尤其是去年,磨盘山一战,祖氏的第二代,扛把子祖泽润,一战全军覆没。
这个时候,祖氏第三代的祖永烈,被人看不起,背地里使绊子,也就很正常了。
“哼”
听到这里的吴三风,也是眉头深陷,跟着冷哼一声,嘴里哼哼唧唧:
“这帮白眼狼”
“吃里扒外的狗东西”
“刘之源,张存仁,吴守进,吴国柄”
“这他妈的,要是让老夫遇到了,见一个宰一个”
是的,出身辽东的他,非常了解祖永烈说的三个家族。
刘之源,铁杆汉奸,在老奴时代,就随他老子降清了。
吴守进,吴国柄父子。
跟刘之源一样,在辽阳的时候,就投降的鞑子,铁杆中的铁杆。
张存仁,是祖大寿的副将,在大凌河的时候,就投降了皇太极,从此死心塌地。
这三个家伙,后面也有一大堆子侄部将,遍布八个汉军旗,正黄旗汉军,也不例外的。
很明显,这三个家族,就是满清的钉子,专门盯梢祖氏,防止祖氏死灰复燃。
身为祖氏姻亲血盟,曾经的辽东扛把子,吴三风当然也看不起,这三家白眼狼。
骂了几句以后,吴三风很快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开口问道:
“永烈啊”
“这么说来”
“你手下的精兵,就是祖氏的精华所在?”
“老夫,估摸着,至少也有一半以上吧”
是啊,不听不知道,仔细一想,这个祖永烈,混的可以啊。
不过,想了一下,也就释然了。
毕竟,他老子的祖可法,是祖大寿麾下,最能打的义子,实力最强。
祖永烈,继承了祖可法的爵位,还增加了两等,肯定也继承了祖可法的嫡系精锐。
“呃”
听到这个问题后,祖永烈就有点不好说了。
半响后,又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养子祖承旺,才支支吾吾的回道:
“老世叔啊”
“这个呢,小侄也就是运气好点吧”
“入关以后,家父治军有方,败仗打得少”
“兄弟们,还有他们几个义子,也都比较贴心卖力”
“不过,确实是这样,一半左右吧”
“留在京城的叔伯们,手底下的佐领,编制还可以,就是空编太多”
“这么多年,留在京城,也都养废了”
“哎、、”
说到这里,祖永烈又开始唉声叹气了,一肚子的火气和不爽。
他老子是祖大寿的义子,背靠辽东祖氏。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祖氏不行了,他祖永烈也不好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