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黄帝突发奇想,对身边的岐伯说:“岐伯啊,我听说有个叫‘五十九刺’的针灸大法,挺神秘的,你给我讲讲这到底是咋回事呗?”
岐伯一听,心里暗笑:“这黄帝,都这么大的岁数了,还对针灸这么感兴趣。”但表面上,他还是一本正经地回答:“皇上啊,您问的这个‘五十九刺’,那可是咱们中医针灸里的绝活。简单来说,就是人体上有五十九个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黄帝一听,眼睛立马就亮了:“哦?这么神奇?那你快给我细细道来。”
岐伯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首先啊,咱们说这双手,外侧和内侧各有三个穴位,加起来就是十二个穴位,这就是‘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这十二个穴位啊,分别是手太阴肺经的少商、鱼际、太渊,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二间、三间,手少阴心经的少冲、少府、神门,手太阳小肠经的少泽、前谷、后溪。这些穴位啊,都是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的利器。”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嗯,有道理。那接下来呢?”
岐伯接着说:“然后啊,咱们再看这五个手指头,每个指头的指缝间都有一个穴位,加起来就是八个穴位,这就是‘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这八个穴位啊,分别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商阳,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中冲,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关冲,手少阴心经的井穴少冲,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少泽。这些穴位啊,都是急救的要穴,比如少商放血可以治疗咽喉肿痛,商阳放血可以治疗高热惊厥。”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这些穴位这么厉害啊!那脚上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穴位呢?”
岐伯微微一笑:“皇上真是聪明绝顶,脚上确实有类似的穴位。同样的,每个脚趾头的指缝间也有一个穴位,加起来也是八个穴位。这些穴位啊,分别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隐白,足阳明胃经的井穴厉兑,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足少阳胆经的井穴足窍阴,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至阴。这些穴位啊,都是治疗脾胃病、肝胆病、肾病的良药。”
黄帝一听,顿时觉得自己的医术又精进了一层:“哈哈,岐伯啊,你果然是我的好老师。那接下来呢?”
岐伯继续讲解:“接下来啊,咱们说这头部,发际线往上一寸,旁边再开三分,左右各有三个穴位,加起来就是六个穴位,这就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这三个穴位啊,其实是头部的经外奇穴,咱们现代针灸学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前顶旁三穴’,它们可是治疗头痛、头晕、失眠的特效穴。”
黄帝一听,眼睛又亮了:“哦?这么神奇?那再往里呢?”
岐伯说:“再往里啊,就是发际线往上三寸,旁边再开五分,左右各有五个穴位,加起来就是十个穴位,这就是‘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这十个穴位啊,其实是头部的督脉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别是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以及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这些穴位啊,都是治疗中风、偏瘫、癫痫、失眠、健忘的良药。”
黄帝听得连连称奇:“真是大开眼界啊!那耳朵前后、口下、项中呢?”
岐伯说:“耳朵前面啊,有个穴位叫耳门,是治疗耳鸣、耳聋的要穴;耳朵后面啊,有个穴位叫翳风,是治疗面瘫、腮腺炎的特效穴。口下啊,有个穴位叫承浆,是治疗口歪眼斜、流口水的利器。项中啊,有个穴位叫大椎,是治疗感冒、发烧、颈椎病的灵丹妙药。”
黄帝一听,觉得自己的医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哈哈,岐伯啊,你真是我的福星啊!那接下来呢?”
岐伯说:“接下来啊,咱们说这头顶的最高点,有个穴位叫巅顶,也就是咱们现代针灸学说的百会穴,它是治疗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的特效穴。然后啊,还有个穴位叫囟会,就在百会穴前一寸半的地方,它是治疗小儿惊风、癫痫的良药。发际线正中啊,有个穴位叫神庭,是治疗失眠、健忘、精神病的要穴。廉泉啊,就在下巴下面,是治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要穴。风池啊,就在后脑勺两侧,是治疗头痛、头晕、颈椎病的特效穴。天柱啊,就在风池下面一点,是治疗头痛、落枕的良药。”
黄帝一听,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针灸的精髓:“哈哈,岐伯啊,你这五十九刺真是博大精深啊!不过,我觉得好像还缺点什么?”
岐伯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黄帝是不是发现我偷工减料了?”但表面上,他还是故作镇定地问:“哦?皇上觉得还缺点什么呢?”
黄帝笑了笑说:“我觉得啊,你这五十九刺里,好像少了几个重要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啊,这可是治疗脾胃病、慢性病的第一要穴。还有三阴交啊,这是治疗妇科病、男科病的灵丹妙药。还有内关啊,这是治疗心脏病、失眠的特效穴。还有合谷啊,这是治疗感冒、头痛的良药。”
岐伯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哎呀,皇上真是高明啊!我这五十九刺里,确实少了这几个重要的穴位。看来,我还得再给您补上几个穴位才行啊!”
黄帝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岐伯啊,你这老小子,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啊!不过没关系,咱们现在就把这几个穴位补上吧!”
于是,岐伯又开始给黄帝讲解这几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足三里啊,就在小腿外侧,膝盖下面三寸的地方,它是治疗脾胃病、慢性病的第一要穴。三阴交啊,就在小腿内侧,脚踝上面三寸的地方,它是治疗妇科病、男科病的灵丹妙药。内关啊,就在手腕横纹上两寸的地方,它是治疗心脏病、失眠的特效穴。合谷啊,就在手背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它是治疗感冒、头痛的良药。”
黄帝一听,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针灸的全部精髓:“哈哈,岐伯啊,你这回可真是把针灸的奥秘都传授给我了啊!我真是太高兴了!”
岐伯一听,也笑得合不拢嘴:“皇上啊,您真是太客气了。其实啊,针灸这门学问啊,博大精深,我这点皮毛啊,还远远不够呢。您要是想学啊,还得多下功夫才行啊!”
黄帝再次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有个事儿不踏实,就是想知道为啥有时候人会感觉气满满当当的,胸中还喘个不停呢?这事儿困扰我好久了,你得给我说道说道。”
岐伯一听,嘿嘿一笑,说:“这事儿啊,简单!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气血平衡。气满了,胸中喘息,说白了就是气儿不顺溜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得请出咱们的老朋友——足太阴脾经上的大脚趾头尖儿上的隐白穴来帮忙!”
黄帝一听,有点懵:“啥?隐白穴?这名字听着挺神秘的,它在哪儿呢?又能干啥呢?”
岐伯耐心地解释道:“隐白穴啊,就在咱们大脚趾的内侧,靠近趾甲根儿那块儿,你找找看,是不是有个像蒜苗叶子那么小的一片地方?对了,就是那儿!这穴位啊,可是脾经的井穴,井穴呢,就好比是气血的源头活水,能调节咱们一身的气血。要是感觉气儿不顺了,胸闷喘息了,扎扎这个穴,立马就能让你感觉气爽神清!”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这么神奇?那具体怎么扎呢?是不是跟绣花似的,得小心翼翼地来?”
岐伯哈哈大笑:“你这想象力倒是挺丰富!不过啊,针灸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要是寒气太重导致的喘息,咱们就得在这个穴位上多留一会儿针,让针的热气儿慢慢渗透进去,把寒气给逼出来。要是热症呢,就得快点扎,快点拔,别让针的热气儿在里头待太久,免得火上浇油。等到你感觉气儿顺了,不喘了,那就是穴位起作用了,咱们就可以收针啦!”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但又忍不住问:“岐伯啊,你这方法听起来是挺靠谱,但要是扎错了地方咋办?会不会有啥副作用啊?”
岐伯一摆手:“你放心!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精准,穴位找对了,那就是事半功倍。隐白穴这个地方啊,安全得很,一般不会有啥大问题。不过啊,要是你真不放心,那就先在我这儿试试手,练练针法呗!”
黄帝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岐伯啊,你这牺牲精神倒是挺让人感动的,不过我这手劲儿,万一真给你扎出个好歹来,那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算了算了,我还是自己多练练吧!”
黄帝这时又问道:“岐伯啊,我这心里头啊,总有个疑问,就是想知道那个心疝,还有暴痛的来龙去脉,你能不能给我讲讲?”
岐伯一听,嘿,这可是个大问题啊,得好好给黄帝说道说道。于是,他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黄帝啊,心疝、暴痛这些毛病,咱们中医有一套独特的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得找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好好给它们扎几针,放放血,疏通疏通经络。”
黄帝一听,眉头一皱,心想:这说的啥呀?得让我这现代人听得明白才行。于是,他请岐伯详细讲讲,最好是用现代的穴位名称,还得幽默点,让我也能乐呵乐呵。
岐伯一看黄帝这表情,心里就明白了。他哈哈一笑,说:“得嘞,那我就来个爆笑讲解,让您老人家听得津津有味!”
岐伯说:“咱们先说说足太阴脾经上的公孙穴吧。这公孙穴啊,位置可好找了,就在你的脚内侧,大脚趾根儿后头一寸的地方。你可别小看这地方,它可是脾经上的络穴,专门负责联络脾胃两经的。你要是觉得心里头堵得慌,或者胃里头不舒服,找它就没错了。扎上一针,保管你心情舒畅,胃口大开!”
黄帝一听,乐了:“哟呵,这公孙穴还挺能耐嘛!那要是暴痛了,它也能管?”
岐伯点点头:“那当然啦!公孙穴还能调理气血,止痛效果杠杠的。你想象一下,气血就像是一条条小河,公孙穴就是那河道的清道夫,把堵塞的地方都疏通开,河水自然就顺畅了,暴痛也就缓解了。”
岐伯接着说:“咱们再来说说三阴交吧。这穴位可厉害了,它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点,位置在小腿内侧,脚踝骨往上四指宽的地方。你按按看,是不是觉得酸酸胀胀的?这就对了,说明你找对地儿了。”
黄帝按照岐伯的指示按了按,果然觉得酸酸胀胀的。他好奇地问:“这穴位能干啥呢?”
岐伯笑道:“三阴交啊,那可是个多面手。它既能健脾益气,又能疏肝解郁,还能补肾益精。你要是觉得心里头烦躁,或者身上没劲儿,找它就对了。扎上一针,保管你精神焕发,活力满满!”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嘿,这穴位这么神奇啊!那以后我可得好好保护它。”
岐伯又说:“接下来咱们说说足厥阴肝经上的太冲穴吧。这穴位啊,就在你的脚背上,大拇指和二拇指中间往脚背上一推,有个凹陷的地方就是它了。它可是肝经上的原穴,专门负责调节肝气的。”
黄帝一听,眉头一挑:“哟,这穴位还能调节肝气?那暴痛跟肝气有啥关系呢?”
岐伯解释道:“关系大了去了!中医认为啊,肝主疏泄,要是肝气郁结不畅,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引发暴痛。而太冲穴呢,就像是一个排气阀,能把多余的肝气排出去,让气血运行得更加顺畅。你想象一下,肝气就像是一股风,太冲穴就是那扇窗户,把窗户打开,风就出去了,心里头自然就舒坦了。”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这比喻真有意思!那以后我暴痛了,就找太冲穴开窗户放气!”
岐伯又说:“还有啊,行间穴也不能忘了。它就在太冲穴往前一寸的地方,也是脚背上。这穴位啊,可是肝经上的荥穴,专门负责清热泻火的。”
黄帝好奇地问:“清热泻火?这跟暴痛有啥关系呢?”
岐伯解释道:“有时候啊,暴痛可能是因为体内有热毒,热毒一上来,气血就跟着闹腾,于是人就难受了。而行间穴呢,就像是一盆凉水,能把这股热毒给浇灭。你想象一下,热毒就像是一团火,行间穴就是那盆凉水,一盆浇下去,火就灭了,心里头自然就凉快多了。”
黄帝一听,笑得合不拢嘴:“哈哈,这穴位也太实用了吧!那以后我上火了,就找行间穴浇水灭火!”
岐伯看黄帝听得津津有味,便又补充了一个穴位:“对了,还有一个穴位也不能忘,那就是内关穴。虽然它不在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上,但是治疗心疝暴痛,它可是个重要角色。位置呢,就在你的手腕横纹上两寸,两根筋之间。你按按看,是不是觉得特别酸胀?”
黄帝按了按,果然觉得酸胀难忍。他惊讶地问:“这穴位能干啥呢?”
岐伯说:“内关穴啊,可是心包经的络穴,专门负责联络心与小肠的。它不仅能宽胸理气,还能宁心安神。你要是觉得心里头乱糟糟的,或者胸闷气短,找它就对了。扎上一针,保管你心平气和,神清气爽!”
黄帝一听,连声称赞:“这穴位真是太棒了!那以后我可得好好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