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青龙的回答简短、有力,没有任何多余的疑问或废话。他双手恭敬地接过那卷重于千钧的绢帛,如同接过某种神圣的使命。随即,他保持着躬身的姿态,缓缓向后退去,身影再次融入大殿的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对于青衣社的所有核心成员来说,高要的话就是绝对的法旨,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的终极目标。 这些人,都是高要从微末中亲自挑选,或是由系统秘密输送,经过了长期、严苛乃至可说是“洗脑”般的忠诚训练和技能培养。他们享受着远超寻常官员的死士级待遇和隐秘的权力,同时也背负着最沉重的使命和最严酷的纪律。他们对高要的忠诚度,经过无数次或明或暗的考验,早已深入骨髓,毋庸置疑。
处理好了这桩关乎未来统治根基的要务,高要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袭来。他起身,用力伸了个懒腰,骨骼发出轻微的脆响。窗外,月色已然西斜,预示着夜已深沉。
他信步走出书房,在一众沉默而警惕的内侍护卫下,向着后宫的方向走去。然而,他的眉头却并未因暂时处理完政务而舒展,反而因为即将面对的另一桩难题而微微蹙起。
“如今已正式称王,建制立国,但这后宫之中……一直没有个名正言顺的主母,也确实是个麻烦。” 他心中暗叹。后宫看似是家事,实则与国本息息相关。一位贤德、有威望、能统御六宫的王后,不仅能安定后宫,更能母仪天下,稳定臣民之心。
但正是这个“主母”的人选,让他倍感为难。
吕雉,无疑是资格最老、能力最强,也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人。 她是最早跟随自己的女人之一,出身名门,精明干练,在处理内务、协调关系上展现出非凡的手腕,甚至在某些政务上也能给自己提供颇有见地的建议。让她担任王后,于情于理似乎都说得过去。
然而,高要心中最大的顾虑,恰恰也来自于吕雉那非同一般的能力和随之滋生的野心。 这种野心,倒不是说吕雉会背叛自己——至少在目前,她的一切权势都依附于自己,她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背叛。
高要担心的是,一旦吕雉坐上王后之位,有了嫡子,那么她那强大的政治本能和操控欲望,很可能会促使她“自然而然”地将手伸向朝堂。她会为了巩固自己和自己儿子的地位,开始结交外臣,培植亲信,影响官员的任免,甚至干预政令的推行。历史上外戚专权、后宫干政的教训,他听得太多了。他绝不允许自己辛苦建立的王朝,未来陷入这种内耗之中。
“但不让吕雉担任……其余人,还真没有人能够达到孤满意的程度。” 他继续思忖。
戚姬, 确实是个绝色美人,千娇百媚,柔情似水,而且极其懂得审时度势,在自己面前总是温顺可人,能极大地满足一个男人的虚荣心和保护欲。让她陪伴在身边,无疑是赏心悦目、身心愉悦的。
但她的问题也同样明显。 首先,她跟随自己的时间相对较短,资历太浅。如果贸然立她为后,吕雉第一个就不会服气,其他如素素等早期跟随自己的女子,心中也难免会有芥蒂,必然导致后宫失和,永无宁日。
其次,也是更关键的一点,戚姬的能力确实孱弱。她擅长的是取悦君王,是风花雪月,但对于管理庞杂的后宫事务、平衡各方关系、以身作则母仪天下,她缺乏必要的魄力、智慧和威望。她可以做一个极其得宠的妃子,被小心呵护在羽翼之下,但绝无法承担起后宫之主这副沉甸甸的担子。
思绪纷乱间,高要不知不觉已经走入了后宫区域。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各处庭院都亮着温暖的灯火。他在岔路口停下了脚步,目光扫过通往吕雉、戚姬等不同院落的方向,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最终,在经过短暂的权衡后,他轻轻叹了口气,决定直接前往吕素的庭院。
高要选择踏入吕素的庭院,这个决定看似寻常,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了后宫乃至前朝诸多因素后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探访,更是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与家庭姿态。
高要心中如明镜一般。吕家的事情,凭借他如今的权势与手腕,已然被强行压下,翻不起太大的浪花。然而,吕雉此女,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她精明干练,富有决断力,在处理某些事务上堪称得力臂助,这是她的优点。
但她的野心、她的控制欲、她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权力的渴望,以及有时过于凌厉的手段,都是高要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忧。将她长期置于后宫的核心权力位置,固然能借助其能力,但也需时刻提防其可能带来的内部倾轧与不安定因素。
至于玉漱、小月等其他妃嫔,她们或许性情温婉,或许也曾与高要共度过难忘的时光,给予过他慰藉。但在管理二字上,她们的能力确实有所欠缺。高要并非需要一个才智超群、能够与他纵论天下大势的女人来执掌后宫。后宫,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内部服务与协调机构,而非决策中枢。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将内部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营造出相对和谐稳定环境的管理者。
不过高要深谙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逻辑。倘若连家宅内部都纷争不断,乌烟瘴气,又如何能期望前朝安稳,天下归心?后宫的这些琐事,若与开疆拓土、改革税制、平衡朝堂等国家大事相比,确实微不足道,甚至可以说是妇人之事。
但若因此就完全无视,放任自流,那便是真正的昏聩和短视。这些“小事”如同水下的暗礁,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撞上,就可能对航船造成致命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