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早已锈死,莫兰只是简单地把门关上。
她从腰间的小袋中取出几枚刻画了炼金符文的石板,在门口布下防护魔法阵。
魔法能量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游走,很快隐匿了起来。
确认安全后,莫兰又用清洁术卷走了积年的灰尘,露出原本斑驳的地砖。
直到这时,她才拿出了自己的{空间帐篷,小心地安置在房间中央。
“吱吱!帮我注意着,有人来了叫我!”莫兰轻声呼唤,背包内袋的拉链从里面被打开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银毛小猴。
吱吱跳出背包,严肃地点点头,用小爪子拍着胸脯保证:“我从现在起一口酒都不会喝,专心帮主人你警戒,保证不错过一点儿异常的声音!”
为了证明自己,它还掏出了一把{魔法卡}。
看着吱吱警惕地竖起小耳朵,在屋里巡逻的样子,莫兰终于放心地掀开帐篷门帘,走了进去。
她在客厅沙发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下,柔软的靠垫恰到好处地承托着后颈。
莫兰调整呼吸,让身体完全放松,随后开始接受织梦世界的知识灌输。
顿时,一股庞大的信息流如潮水般涌入她的脑海。
然而,预想中的冲击却并未出现。
几分钟后,莫兰眨了眨眼,一边梳理着新获得的信息,一边疑惑地望着头顶散发着柔和光芒的魔法吊灯:“就这?”
她记得资料里明明警告说,知识灌输会引起意识混乱、精神恍惚、头晕头痛、恶心反胃等后遗症,建议探索者一定要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接收。
为此她还特意大费周章地找到这个安全屋,布置防护魔法,让吱吱警戒。
结果躺下不过几分钟,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不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她甚至全程保持着清醒的状态。
这种程度的灌输,就算站在大街上发呆时进行也完全没问题。
莫兰确信自己完全可以一边接受知识灌输,一边施展魔法,根本不需要担心在这个过程中遭受攻击。
“看来资料里的提醒,也不适用于每个新手探索者啊。”
她轻声自语,思索着刚刚“知识灌输”的过程。
脑海中新增的关于“食梦貘”的知识,让她想起蓝星文明记忆。
蓝星给她灌注文明记忆时,先柔和的拓展了她精神力,再把文明的记忆传到她的精神海,这样记忆就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中,永远不会遗忘。
而织梦世界采用的方式则截然不同,它将所有关于食梦貘的知识用精神能量打包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包”,直接塞进了她的脑海。
正常情况下,这个知识包会像外挂程序一样挂载在探索者的精神海中。
它不会占用探索者自身的精神力,但会在初期造成一定的挤压感,引起不适。
知识包里的内容可以像自己的记忆一样随时调取,清晰明了。
但当探索者离开织梦世界时,这个外挂的知识包就会自动卸载,里面的知识也随之消失。
这种机制本意是保护探索者,避免异世界的知识灌输信息量太大,积累多了影响她们原本的记忆。
但瓦伦的法师探索者们发现,如果能主动消化吸收这些灌输的知识,就能将其转化为永久记忆。
更妙的是,如果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还能将承载知识的精神能量化为己用,实现精神力的增长。
正因如此,瓦伦法师探索者的探索日记里,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在消化的世界意识灌输的知识。
有时是在刚降临世界的时候,有时是在任务完成后离开世界前。
莫兰推测,自己之所以能如此轻松地完成知识灌输的过程,很可能要归功于蓝星文明记忆的锻炼和她本就浩瀚的精神力储备。
别人需要耗费时日慢慢消化吸收的“食梦貘知识包”,莫兰在接受灌输的同时就靠着庞大的空闲精神力消化完了。
这些知识不再是简单地挂载在她的精神海中,而是被一比一复制成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织梦世界用来承载知识的精神能量,也随着她彻底掌握这些知识而被完全吸收,转化成了她自身的精神力。
最终的结果堪称完美——她的精神力得到了可观的增长,同时还永久获得了关于食梦貘的全部知识,即使离开织梦世界也不会遗忘。
莫兰敏锐地意识到,对她而言,知识灌输不仅是获取任务世界知识的途径,更是一个珍贵的精神力“经验包”。
今后选择任务时,得把“知识灌输”带来的额外收益也纳入考量才行。
唯一遗憾地就是,这份知识里提到,食梦貘多会出现在梦境能量密集的地方出现。
它们会在人类进入梦境世界的时候,偷偷把口器深入人类的脑子里,借人类和梦境世界的联系,汲取梦境世界的能量。
食梦貘是能量态生物,得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观测和猎杀,汲取梦境世界能量的时候,最多会让人类醒来后,觉得身体略微有些虚弱。
更令人头疼的是,这些狡猾的生物深谙“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它们不会长期寄生在同一个宿主身上,而是像采蜜的蜂群般在人群中轮换。
这种策略既能保证稳定的能量来源,又避免了某个宿主因长期被汲取能量而出现生命危险,可谓是把隐蔽性做到了极致。
想到这里,莫兰不禁叹了口气。照这个情况来看,老城区确实不是个理想的狩猎场所。
这里的居民构成相当特殊,不仅有大量未成年的孩子还没到进入梦境世界的法定年龄,还有不少是因为在梦境世界遭遇严重精神创伤,产生心理阴影而不敢再次进入的“梦怯者”,如果不是无法再从梦境世界获取资源,他们也不会贫困到只能在老城区住福利房。
这边的梦境世界能量显然是比不过隔壁新城区的。
食梦貘来了,也只会在人烟密集有更多梦境探索者的新城区,寻找下手的目标。
“还是得搬去新城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