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第一个问题,生产总值的意义是什么?”
问了第一个问题后,不待崇祯回应,毕自严继续道:“臣有两点体会,一是这是个明确的数据,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生产总值越高意味着该国或地区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源和更强的生产能力。
第二个则是通过历年的数据记载,平均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时的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
我艹……
这回崇祯心中直接爆了粗口了,诧异的看了看毕自严,仿佛想重新认识一下这位户部尚书大人了。
这他妈的可是古代,这群人可是第一次听到生产总值这个概念的。
结果这位第一次接触的大明财政部长竟然能从他讲的只言片语中准确的分出了生产总值的意义,虽然不全面。
但已经足够让崇祯无比的惊讶了。
震惊过后,崇祯看向毕自严:“毕爱卿,你继续问第二个问题,朕一并解答!”
“是!”
毕自严微微躬身:“陛下,臣的第二个问题,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的问题,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其代表的意义极大。
财政赤字能反应的是财政的缺口,无法横向对比,诸如各州府、布政司之间,赤字同样是五万两,江苏的苏州府和广西的南宁府之间没法比较的。
毕竟两个布政司的位置、地域等等不同,发展自然也是不同的,既然基础不同,那就没法对比。
而财政赤字率反应的是赤字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反应的是赤字对对经济的影响,可以横向对比,
还是以苏州府和桂林府为例,假设苏州生产总值是一百万两,桂林是五十万两,那么苏州的赤字率是百分之五,而桂林则是百分之十,
同样的缺口,苏州府影响不算大,经济总量摆在那里。
反之如果两者的赤字率都是百分之五,那么苏州缺口是五万两,桂林则是两万五千两,两者之间依旧是桂林风险高于苏州。”
说到这里,毕自严停顿了好一会儿,但眼中精光却是不断闪烁着,额头的青筋也在抽动着,显示出了他思绪的急速转动。
“假设我们从明年开始统计生产总值和计算财政赤字、赤字率,那么数年以后我们就能找到一个地区的完整规律,
从这个规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赤字率保持在百分之几以内是安全数值,超过这个数值了官府就要出手干预、调整。
而不是像过去那个样子,任由其自由发展,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了。
同时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每个行业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出调整,这极大的有利于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的天……
崇祯心中再次惊呼了起来。
这次他是更震惊了。
如果说第一个生产总值的问题是很直观的数据,估摸着整个皇极殿内至少有一掌之数能看个大概,但财政赤字和赤字率这个问题上能懂的没有几个了。
尤其是知道可以知道利用赤字率进行横向对比的,这就更离谱了。
现在的人知道横向对比吗?那肯定是知道的,百姓们在聊天的时候就会,诸如前段时间百姓们议论的承建官道的工钱和今天官员们禀报的集体工坊的待遇。
各个布政司、州府的经济状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两银子在江苏和在云南的购买力差别很大的,那你还能要求工钱一样吗?
如果想两者的购买力差不多,那么两者之间的工钱差距是多少,就可以通过今天讲的计算个大概。
历史上,毕自严是大明崇祯朝最为重要的财政官员之一,在明朝财政濒临崩溃的艰难时期竭力维持国家运转。
通过一百二十卷的《度支奏议》梳理明朝财政漏洞,想要从根本制度上进行改革,但是大明不仅仅是财政上的问题,政权制度上也已经病入了膏肓了。
既得利益的宗室、官僚集团强烈反对,以至于在财政即将崩盘的时候加征三饷和追缴欠税,勉强维持辽东战事和镇压起义的军费。
加三饷的后果就是李自成等流民起义爆发,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但如果没有加,大明财政或许在崇祯三、四年的时候就已经崩溃了,后果依旧是加速灭亡。
而且因为加三饷,百姓苦不堪言,称毕自严为剥皮尚书,成为了背黑锅的人。
他不知道在大灾之下加三饷的后果吗?自然是知道的,但没有办法,王朝能稳一天是一天。
但从种种政令和《度支奏议》这本书可以看出,他是‘有现代财政意识’的官员。
他的悲剧在于‘一个人才能再高,也难阻王朝系统性崩坏’,更何况他是在一个皇帝多疑、政策反复,党争激烈的即将没落的王朝。
换个稳定的时局,以他的能力,不说能进华夏前三的户部尚书,但前十肯定是没问题的。
震惊过后,崇祯沉声道:“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你理解的差不多,朕在补充两点。
一是财政赤字反馈的是朝廷缺多少银子,影响的是短期内的百姓对市场和经济的信心,换句话说,商人们敢不敢在投入了。
而财政赤字率则是表示赤字是否可持续,决定长期经济稳定性,如果赤字率逐年增加,那就是财政有了巨大的风险,想尽办法控制财政赤字的出现。
一个健康的财政必须同时关注赤字和赤字率,短期看赤字,短期内的赤字可以刺激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的正常,但需要控制规模,
而长期看赤字率,赤字率应该是平稳的,不能今年是百分之三,明年是百分之之五,避免债务的持续增加。”
“你的第一个问题,理解的也很到位,但依旧不够,朕也补充几点,第一,生产总值是各个行业汇聚的,通过各个行业数据的可以反映出各产业的规模和比重。
从而揭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是通过数据说话,而不是官员们的感觉。
继而引发的是朝廷对整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引导,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