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若无今日燕王之野心便无后世荆轲之名,多少年过去,悲壮声响起依然让人为之感动。
荆轲一人迈步上前,燕国使者之身,行军大帐之中即将进行赵国与燕国对话,即便张良等人同样无法进入。
大帐之中布置简单,前方摆放桌案,桌案上方摆满竹简,一人面色威严看着来人,两道目光相对,荆轲迈步上前,“燕国使者荆车见过大王!”
“荆车!”
赵括打量来人,方才那道目光,为何心底升起一丝不安,这个名字又是如此熟悉,猛然想起一人,燕国刺客荆轲,难道是他,如此真是好笑,明明是要刺秦王嬴政才对,为何以使者身份来到自己营帐,想想也对,此时要灭燕的不是秦而是赵。
“正是!”荆轲回了一句,丝毫没有胆怯,杀手身份特殊,犹如人的影子,同样没有人清楚荆轲原本样貌。
赵括冷笑,“燕王派你前来可是带来人头还有燕国城池?”
荆轲一愣,“大王好本事。”
赵括缓缓坐下,事情真的如同自己所想那般,即便带着几分戏谑成分在内如今已经成为事实,来人便是荆轲,杀手荆轲,手中所捧布卷之中藏有匕首,只要打开触动里面机关凭借荆轲杀人手法完全可以做到瞬间取人性命。
一切多半是命,即便燕王有太多不甘,身处乱世,燕国最终只能成为赵、秦强大军事强国铁骑下牺牲品。
赵括身形坐下,两人之间距离稍远,荆轲余光看去,赵括剑术不俗,若想成事唯有趁其不备突然出手,一旦不成发出声响,门外守候将领瞬间可以冲入,自己一人身死是小,辜负大王重托。
荆轲想到这里,左脚迈出一步,尽量放轻,以免赵括警觉,赵括咳嗽一声,荆轲身子停下,“燕有意归赵,以免去兵患之苦,特送上燕国六郡三十八城图!”
荆轲手中之物便是整个燕国,换做别人必然欣喜若狂,赵括不同,早已清楚对方来意,献城是假刺杀为真,右手触碰剑柄,方才身形坐下看似随意之举其实不然,长剑就在身边,如今握在手心不必担心荆轲突然出手无法应对。
荆轲虽为刺客,毕竟是义士,赵括深吸一口气,现在只需一声怒喝,门外守卫兵将一拥而入,击杀荆轲毫不费力,若真如此赵括只会被人唾骂,何不索性留荆轲一命。
赵括打定主意,身形猛然站起,长剑在手映出光芒,荆轲一愣,“大王,这是为何?”赵王并未急于得到城图而是抽剑在手,如此完全出乎荆轲预料。
“枉本王一直以你为忠义之士,如今确是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可笑真是可笑!”
“荆车不明,还请大王明示!”
“你为荆轲,并非荆车。”
荆轲抬头,一瞬间眼中杀意闪现,此时出手,只需将布卷打向赵括顺势扣动机关,匕首弹出瞬间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出手杀死赵括,目光落在下方高高摞起竹简上面,犹如一道天然屏障位于两人之间,出手时同样要有所考虑,成功几率大打折扣。
“燕国信使荆车并非荆轲!”
荆轲矢口否认,对方喊出自己名字那一刻瞬间升起杀念,念头一闪而过,这样距离成功几率实在太低,难免是赵王听过荆轲之名所以故意使诈。
赵括怒视荆轲,身为王者气势惊人,这一点荆轲完全无法相比,“难道以为本王真的不知,燕王不过艰险之徒,背信弃义之辈,所谓献城之举不过是其所布之局,布卷打开之时便是本王丧命之期!”
荆轲激灵灵打了一个冷颤,图穷匕见之法为自己所创,其中机关同样是亲手所制,除了燕王之外无人知晓,眼前这个人又是如何知晓,单凭猜测必然无法做到,他究竟是谁!
“你是赵括?”
“如假包换!”
荆轲点头,“早闻赵括了得,今日一见引为天人,荆轲佩服,恰如大王所言,卫人荆轲。”荆轲暗聚气力,若有机会立刻出手,赵王既然已经看出其中玄机为何迟迟不肯发动,荆轲同样心中不解。
“走吧!”
赵括长剑收回,位于胸前同样保持守势,有些事无法尽数掌控,荆轲双手托住布卷整个人愣在那,脸上一阵热,出道至今从未有过如此惨败,瞬间被人识破身份,不仅如此,如今连出手杀人机会完全失去。
“为何放过我?”
赵括冷笑,“若是燕王站在本王面前,绝对会毫不犹豫一剑杀了他,你,不同,本王同样敬重忠义之士,如此最是难得,只是不想有人被人蒙蔽最终留下遗憾,今日之事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本王兴兵意在一统乱世结束纷争并非私仇旧恨,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义士若不信可亲往视之,赵括若真残暴不仁,下次相见大可毫不犹豫直接出手!”
荆轲低头,赵括浑身上下发出气势让人不敢正视,这种感觉越发变得强烈,手中布卷慢慢打开,一层接着一层,赵括凝神聚气,已经留有退路,若荆轲执意如此唯有动手,荆轲做了一个极为奇怪举动,布卷反转,赵括身形动了,速度极快,瞬间看出荆轲意图,反转目的是要以其中匕首结束自己性命。
手指用力一按,剑光随之升起,布卷从中裂开,叮的一声,剑刃直接击中匕首,赵括反应之快,出剑之疾让人惊叹,两人之间尚隔一段距离,这样速度即便荆轲同样没有十足把握可以做到。
“为何要救我?”
“死在这里的原本应该是赵括才对,留下你的剑,将成为赵括心中明镜,此生要救的不仅仅是你,还有天下受尽苦难百姓。”
荆轲抬头,赵括眼神中透出真诚,出剑那一刻若是自己出手,荆轲有绝对把握,这样距离,天下间无人可以接下自己致命一击,杀人并非只能依靠兵器。
“谢!”
一个字重若千斤,赵括同样如释重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可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