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
李斯一脸喜色的来到田秀面前,拱手道:“丞相,好消息,好消息呀!”
田秀抬起头看向李斯,问:“是不是大将军有捷报传来?”
李斯点了点头,呈上了李牧的战报,喜道:“丞相,大将军发来战报,三日前齐军与我赵军会战与聊城以南,我军大破齐军,斩首万余,俘虏齐军近十万,另外还俘获了齐军大将彭真,以及三十余名齐将。”
田秀闻之,急忙接过战报,看完以后不禁连说了三个“好”,“大将军这一仗打的漂亮,李斯,立刻以孤的名义给大将军去信,就说孤祝贺我赵军将士取得的捷报,我要给大将军他们记功!”
“唯!”
田秀又对李斯吩咐:“立刻让官府张榜,通告全国,就说我军大捷,一举歼灭齐军主力!”
“唯!”
官府贴出告示,将此次大捷通告全国。
告示一贴出来,百姓们都围拢过来观看。
一个壮汉挤进人群,向旁边的一位老者打听:“老者,这上面说什么?”
老者看了一眼告示上的内容,说道:“这告示上说,我将在聊城和齐军打了一仗,歼敌无数,齐太子落荒而逃。”
众人闻之,一片惊呼。
“武安君果然厉害,齐国鼠辈根本不是对手!”
“赵国能有丞相和武安君这样的贤才真是国之幸事!”
“我本来还担心官府不能取胜,现在看来是我多心了,明日我就要小儿参军,咱们也得替国家出一把子力!”
“……”
聊城。
李牧率赵军破齐太子后,又率领赵军一鼓作气打到聊城城下。
聊城司马夏雍闻知齐太子大败,又见赵军兵临压境,权衡利弊以后,决定开城投降。
是役,赵军不战而克聊城。
赵军克聊城以后,李牧率军入城。
司马府。
赵军众将齐聚于此。
钱紧兴奋的抱拳说道:“大将军,如今齐军主力大败,国中必定人心惶惶,末将以为,我军当携大胜之余威,立刻攻打高唐。”
沈鸽也跟着说道:“大将军,末将也以为我们应该立刻发兵攻打高唐,不能让齐人喘过气来。”
李牧见众将纷纷请战要攻打高唐,不禁沉思起来。
齐军这一战大败,折损将士十余万。
赵军如果趁胜进攻,的确有可能打下高唐。
只是齐国刚刚丢了聊城,必定不会再放弃高唐。
齐王很可能会以举国之力来救高唐。
三国很有可能也担心赵国会灭掉齐国因而发兵来救,所以攻打高唐的时机还不成熟。
想到此,李牧缓缓说道:“齐国地大,我军不可贸然进兵,还是等杨将军他们到了再说。”
钱紧有些等不及了,急道:“可这…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李牧沉声说:“等到杨将军来。”
临淄。
齐王建听闻齐太子大败,聊城失守,惊的一下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公子田桓急忙上去重新把齐王建扶到王座上坐下。
重新坐下来以后,齐王建双腿依旧在打颤。
齐国二十万大军一战覆没,聊城失陷,这高唐还能守多久?
齐王建神色惊恐的从群臣身上扫过,急道:“诸位有谁能带兵去挡住李牧?”
话音一落,群臣皆将头低下无人应和。
齐王建掀开冕旒,提高了声调:“谁能带兵去挡住李牧,寡人立刻封给他三百里地,谁?”
大殿上依旧鸦雀无声。
齐王建随手说指了一个大臣:“来,你说怎么办!”
这个大臣慌忙跪在地上,求饶道:“大王恕罪!”
齐王建又指了一个大臣,这人也是慌忙跪下请罪。
一连叫了几个人,这些人愣是没有一点办法。
周子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大王,为今之计,我们只有一条路!”
“什么路?”
“和!”
周子接着说道:“为今之计,我们只有求和才能保全社稷!”
齐王建闻之,又看向群臣,征询他们的意见。
众臣都低着头颅,一言不发。
齐王建见此只得妥协:“大司行,你马上到聊城,找赵军请和!”
“唯!”
聊城。
李牧接见了远道而来的田到。
听到齐国要求和。
李牧不禁沉思起来。
赵国这一次发动了六十万大军,志在一举消灭齐国。
若是就这样讲和,那赵国可真是白忙活了这么久。
可若不答应齐国的求和,又恐齐人被激出死战之心。
李牧沉思了许久,然后摸着胡须,笑着开口道:“其实请和这种事情,本将本应该请示丞相,但本将也不愿意看着齐赵两国继续打下去,这样吧本将就擅自做一回主,答应议和。”
田到闻之,大喜正要拱手拜谢。
李牧拦住了,他说道:“到公,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议和可以,但这价钱可要谈好。”
田到已经做好了李牧狮子大开口的准备,便说:“大将军但说无妨。”
李牧又摸了摸胡须,心道:“我得开一个你们齐国接受不了的求和条件。”
“这样吧!”李牧很快就想好了条件,说道:“齐国需要昭告天下,承认是你们先背盟攻赵,然后由齐王带着太子,亲自到邯郸请罪。”
田到听了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李牧有接着说:“贵国这次要赔偿我们三十万石粮十万金,作为赔款,当然了作为交换,我国以释放被俘的齐军战俘。”
田到刚要讨价还价,李牧又伸手打断他继续说:“本将还没有说完,齐国还要割让聊城、高唐、千乘、翟邑、阿城、安阳、薛陵等济水以北所有的土地。”
“这也太苛刻了!”田到刚要反对,李牧再次将他打断,继续说道:“齐国依旧要向我国称臣,齐太子要来做人质,齐国降为公国不得再称王,齐国还要与楚国断交,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赵国还想到临淄驻军。”
田到忍不住了拍案而起:“大将军,要是谈判你就好好谈,要是许愿的话,你到庙里去!”
李牧笑着说:“到公,您别急呀,我还没说完呢!”
“你还说?”田到被气笑了:“就大将军开出的那些条件,几乎是要我齐国无条件投降,齐国绝不能接受。”
李牧脸上的笑意戛然而止,站起身道:“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到公,齐国想求和,只有接受本将上述的条件,否则就请到公转告齐王,最多一年,本将定要与他会猎临淄!”
田到临来的时候齐王建就交代过,要尽量接受赵国的条件,田到想起齐王的嘱托,只好缓和了下语气说:“大将军,这条件太苛刻了,能不能降低些?”
李牧说:“好啊!”
田到面色一喜。
“那本将就把后面那些条件都去掉,只保留刚才说出的这些。”
李牧说完后,田到面色一僵,意识到自己被耍了。
“大将军!”田到指着李牧,气的浑身发抖:“你…你欺人太甚!”
李牧哈哈一笑:“到公也得记住一句话,在战场上胜利者是可以漫天要价的,而战败者是没有资格讨价还价的。”说着李牧还摇了摇头。
田到见此,知道谈判已经破裂。
“好吧!”田到站起身,抱拳道:“老夫告辞。”
李牧在他临走的时候说:“到公,麻烦你回去告诉齐王,叫他考虑清楚,本将只给他十天时间,十天后如果齐国不做回复,本将就只有引兵攻略齐国济水以北的土地了。”
“哼!”田到气的拂袖而去。
回到临淄。
田到哭着说:“齐王,赵国不肯讲和呀!”
齐王建闻之,也是心生绝望。
赵国居然不肯讲和,寡人要怎么办?
公子假拱手说:“王兄,既然赵国不肯讲和,我齐国也只有奋力一战。”
齐王建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周子拱手说:“大王,齐国有亡国之危,我们必须得放下身段,去向魏国楚国求救!”
齐王建点了点头:“对,马上派人去见魏王、楚王,向他们求援。”
齐国派出使者向魏国,楚国求援的同时。
邯郸。
田秀正和李斯对弈。
毛遂匆匆走进来,拱手说:“丞相,临淄那边密探传来消息,齐王建已经决定向楚国和魏国求援。”
田秀闻之,夹着棋子的手指不禁一抖,而后又迅速恢复正常,悠然的落下一子。
“先生!”田秀抬头看向李斯:“看来得劳烦您到魏国、楚国去走一遭了。”
“哈哈!”李斯落下一子,道:“臣稍后就动身前往大梁游说魏王。”
田秀有些不放心:“先生此行可有把握?”
李斯悠然一笑,说道:“魏国臣有充分的把握,魏王贪鄙,只需要以利诱之,魏王就一定不会出兵,只是楚国那边,臣就没有十分把握了。”
田秀摇了摇头,落下一子说道:“先生放心,楚国是不会出兵帮助齐国的。”
“为什么?”李斯诧异的抬头。
田秀自信的说:“楚国跟齐国是世仇,李园要是想帮忙早就帮了,不会等现在。”
李斯对这话有些怀疑,落子时都心不在焉。
齐国一灭,赵国就要从东西两面对楚国形成包围之势。
李园会有这么傻?
“先生!”田秀又落下一子笑道:“你输了!”
李斯闻言低头一看,果然是自己输了,只好投子认输:“臣甘拜下风。”
待到二人组走后,田秀一个人收拾棋局。
一双玉手突然之间搭在肩上,田秀回身看到来人是玉漱公主。
“公主!”田秀拉着玉漱公主的手让她坐下。
“丞相在与人对弈?”玉漱公主发现了桌上的残局。
田秀点头:“小丫头,你也想和我下一局?”
玉漱摇摇头:“人家哪下的赢丞相?”
“外面冷,你怀着孕,我们到屋里说。”田秀扶着玉漱公主进屋。
两人到了房间之后,婢女赶忙往火炉里添炭。
玉漱公主看着红彤彤的炭块,笑道:“中原真神奇,居然烧炭取暖,也不怕中煤毒。”
田秀笑了笑,指着炭炉上的烟囱说:“没瞧见上面有烟囱?”
“丞相。”玉漱好奇的说道:“往炭炉上装烟囱排毒这个办法是谁想的?”
田秀偶然的拍了拍胸脯:“当然是你老公我。”
玉漱公主歪了歪头。
田秀看着她:“你不信?”
玉漱公主摇摇头:“不是,人家只是好奇,老公到底是什么东西?”
田秀尴尬的咳嗽了一声,主动转移话题:“这炭炉好吗?”
玉漱公主点点头,将手放到炉子边取暖:“真暖和,丞相你太聪明了!”
田秀坐到炭炉边,用夹子夹了两块碳放进炉火,说道:“等来年春天,我要把烟囱这个经验推行到全国,到了那个时候,百姓们也就不会为过冬烦恼了。”
“丞相!”玉漱公主糯糯的叫了一声,说:“可是我们有这么多炭,让那么多人用吗?”
田秀笑了笑说:“放心吧,赵国的炭,足够全天下用五百年都用不完,只不过普通老百姓用不上我们这么好的碳罢了,他们大概也只能用一些烟大的劣质碳。”
“那他们岂不是很惨?”玉漱开始同情起那些百姓了。
田秀说道:“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些优质的无烟煤,肯定会优先供给贵族,普通百姓能用的,也就只有一些劣质煤了。
这其实也并没什么奇怪的,人都有三六九等,贵族用的东西肯定要比平民好一些。就拿常见丝绸来说吧,普通老百姓穷极一生,也就只能用一些贵族不用的下等丝绸,而大部分贵族却能够使用质地上乘的上等丝绸,有些还能用蜀锦。
如果普通人也想像贵族这样生活,就只有向上爬,脱离原有的阶层。”
玉漱公主嘟着嘴说:“普通人想成为贵族,哪有那么容易哦!”
田秀苦笑道:“是啊!普通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成为贵族。
秦国当年为什么能那么强大?秦法严苛可为何能让秦人甘心接受?
归根结底,秦法以耕战立国,秦国的法律虽然严苛,但却能够让普通百姓得到上升的机会。
只要百姓跟着官府打仗,立下军功就可以得到应有的赏赐,虽然许多人一辈子都斩首不了几个甲士,可普通人实实在在得到了翻身的机会。
六国的法律虽然没有秦法严苛,可普通人想要翻身,简直是难如登天。
就拿齐国来说,蒙骜为什么带着家族举家逃亡到秦国?不就是因为在齐国看不到希望,齐国重用田氏,忽视平民,普通人看不到晋升的希望,自然会逃亡到秦国。”
顿了顿,田秀扒拉了一下炭炉里的煤块,接着说道:
“打仗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士兵愿意站在第一排?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也怕死,可在军队里先登是大功,只有立下大功,他们才有机会翻身。”
“大部分人都是平头百姓,想成为贵族跨越阶层,唯一的机会就是用自己的烂命去拼。一个普通人想成为贵族,就只有拿着自己的命在战场上去拼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