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六三章 韩与马(完)

清晨,金城被薄雾笼罩,远远的看去,若隐若现,极为神秘。

韩遂神情复杂的眺望金城轮廓,心头升起了无尽的苦涩之意,一时间思绪万千。

在他身后,黑压压有数千铁骑,肃静而立。

这些人都是他的亲随,如今他必须要为他这些亲随们,谋一条生路。

在积石山虽说聚集了几万人马,可是在韩遂看来,那些人都不足以相信,只是乌合之众罢了。至于北宫伯玉的湟中破羌,韩遂更不屑一顾,一群化外之人,也想称王称霸?

被董卓压着打了小半年,加之又有河湟地区的白马羌人不断袭击,韩遂很清楚的认识到,积石山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被董卓和白马羌人联手封锁,韩遂已经是弹尽粮绝。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去保证北宫伯玉的湟中破羌物资供应,非常吃力。

北宫伯玉不可靠……

在韩遂的观念中,既然不可靠,那就可以拿来出卖。

如今,正是出卖那北宫伯玉的最佳时机。

月余前,韩遂戳哄北宫伯玉带人在河谷地区发起了凶猛的攻击,令董卓手上的人马顿感吃力。为了取得北宫伯玉的信任,韩遂甚至不惜把手中的几万烧当羌人都交给了北宫伯玉,美其名曰是全力助战,可实际上,韩遂却是把包袱扔给了北宫伯玉。

如今,他轻装上阵,手下亲随都是酒足饭饱。

“彦明!”

韩遂轻声道:“我给你五百人马,诈开城门……该如何做,我昨天都已经说明白了。记住,诈开城门之后,立刻就发出信号,在大军冲入金城之前,你要力保城门不失。”

“小婿明白!”

阎行翻身上马,抄起一对梅花亮银锤,带着五百轻骑向金城飞驰而去。

这对大锤,是阎行又找人打造的兵器。董俷留下的那对擂鼓瓮金锤重量倒是能接受,可是那擂鼓瓮金锤的用法很复杂,特别是锤上的机关,阎行至今无法施展起来。

他没有董俷的那种力量,流星锤轮不了几下,连马都坐不稳。

后来干脆就抛弃了那对擂鼓瓮金锤,命人重新打造了一对梅花亮银锤,这才顺手。

对于韩遂抛弃盟友的行为,阎行并不觉得有什么错误。

在西北苦寒之地,那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天道伦理更加清晰。

阎行也算是官宦子弟出身,非常明白那政治上没有永远的盟友,更没有永远敌人的道理。

再说了,当初若不是北宫伯玉和烧当老王,他好好的太守女婿又如何会沦为现在的反贼呢?韩遂抛弃北宫伯玉,非常好,非常妙……不如此做,不足以为大丈夫。

薄雾缭绕,金城的守军只能看到有人马前来,却看不清楚旗号。

“什么人?再不停下,就放箭了!”

“莫要放箭,莫要放箭……我等奉刺史大人之命,是有要事前来禀报胡轸将军。”

“等着!”

守军将领立刻飞快禀报金城守将胡轸。

由于北宫伯玉发疯了一样在河谷猛攻董卓本部,迫使董卓不得不将大部分人马调往河谷。虽说现如今董卓手下是兵多将广,可面对十几万羌人的攻击,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金城只好由胡轸镇守,同时从牛辅手下调来骁将胡赤儿协助。

如今董卓帐下的确是人才济济。在南阳招降了黄巾将领陈兰、雷薄,担任凉州刺史之后,又有武威厉祖人张济、张绣来投。紧跟着北地郡将领李傕郭汜因遭受李文侯、边章等人攻击,败退陇西,归于董卓帐下,同时还为董卓带来了九原名士,李肃。

其中,那张绣师从三绝之一,北地枪王童渊,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挡之勇。

可在董卓的心里,也许是出于对老部下的信任,故而派了胡轸来担任金城的守将。

金城无战事,胡轸自然是格外的轻松。

每天在府衙之中喝酒,甚至连巡城的事情,都是扔给了副将胡赤儿来掌管。

昨日宿醉,胡轸尚躺在榻上酣睡,忽闻胡赤儿来报:“城外有人自称主公派来的信使,说是要求见将军。”

“啊,既然是主公派来的,那就让他们进来。”

胡赤儿犹豫了一下,“将军,那韩文约非常狡诈,如今主公正在河谷作战,是不是再确认一下?”

“有甚好确认?”

胡轸爬起来,迷迷糊糊的说:“羌贼都集中于河谷,哪有可能来偷袭我金城?再说了,金城尚有精兵八千,区区五百人,除非他们有俷公子那般虎狼之将,休想在我金城撒野。”

胡赤儿想想,似乎也是这个道理。

当下奉命离去,回到城头的时候,雾气已经稀薄了很多。

隐隐约约,看到城下有人手持双锤。如今,在董卓帐下有一支亲随军,名博浪士。不知道是受董俷的巨魔士启发还是什么原因,博浪士都是悍卒组成,以锤为兵器。

胡赤儿放下了心,但还是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城下的人等着,这就开城!”

说着,他摆手让人去打开千斤闸。而这时候,城下有人高喊:“作甚如此磨蹭,快点!”

不对……

胡赤儿机灵打了一个寒蝉,博浪士是董卓在南阳成立的亲随军,招收的大都是司州和豫州的壮士。而城下的人,怎么说着如此流利的金城方言?不好,是敌人!

“不要开城……”

胡赤儿忙大声叫喊,可已经晚了。

城门千斤闸升起,大门徐徐开了一条缝,吊桥也随之落下。

只见城下窜出一骑,跃上吊桥大声喊道:“儿郎们,随我冲门!”

话音未落,大锤扬起,轰的一声砸在城门之上。沉重的铁门一阵巨响,紧跟着那人又连续三锤轰击,城门后的士卒抵挡不住那袭来的巨力,不少人被城门撞飞出去。

紧跟着,五百铁骑冲进城内,立刻接阵冲锋。

胡赤儿指挥人马企图夺回城门,自己也匆匆上马,提刀冲下了城头。迎面正碰到那使锤的将领,二人也不多说,错马盘旋,只两三个回合,胡赤儿被一锤扫下马。

与此同时,有鸣镝响起,远处传来隆隆马蹄声。

金城顿时大乱,阎行手舞双锤,一马当先。所到之处血肉横飞,好不威猛。

胡轸也听到了消息,晕乎乎的骑上马,提枪奔来。

在大街上正好遇到了阎行,二人一照面,阎行大吼一声,轮锤就砸。胡轸还没弄清楚对手究竟是什么来历,匆忙之间举枪相迎。只听铛的一声,大枪被砸成了u形,胡轸手臂发麻,昏沉沉的脑瓜子也一下清醒过来,意识到不好,拨马就走。

阎行怎容他逃离,飞马追过去,大锤突然脱手飞出,正砸在了胡轸的后背上。

六七十斤的大锤砸的胡轸口吐鲜血,一头砸下马来。阎行也飞马掠过,探手抓起锤柄。

“将军死了,将军死了……”

金城兵马一阵慌乱。

此时韩遂也带领人马冲杀进城内,好一阵子撕杀,把个金城兵杀得是人仰马翻,抱头鼠窜。

待薄雾散去,金城已经落入韩遂的手中。

看着久违的金城重又回到自己的手里,韩遂无比的感慨。

“岳父,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韩遂站在城头上,沉思片刻后轻声道:“金城不可守……我们不能在这里久留。”

“啊?”

“命令儿郎们收集粮草,随时准备出发。还有,可曾抓到俘虏?”

阎行很遗憾的说:“董卓的主力人马都随他在河谷激战,金城并没有留下什么厉害的角色。守将胡轸被小婿所杀,不过小婿俘虏了一个都尉副将,这就押他过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狼狈不堪的胡赤儿被一群虎狼之士押上了城头。

韩遂笑眯眯的问道:“这位将军,可否报上名来,也好让在下称呼?”

胡赤儿战兢兢的回答:“小将胡赤儿,乃陇西太守牛辅将军麾下的都尉,见过将军。”

“牛辅?”

韩遂眼中寒光一闪,“好像是董卓的女婿,对吗?”

“正是!”

阎行眼珠子一转,轻声道:“岳父,我们何不借此人之手,炸开陇西郡城,占领陇西?”

韩遂心里不由得一动。对阎行的这个提议颇为赞赏。这个女婿,并非是个有勇无谋之人,只需要在磨练一番,定能助我成就大事。夺取陇西,听上去很吸引人啊。

可一想,韩遂却罢了心思。

“不可……”

“为什么?”

“牛辅不同于胡轸,此人行事谨慎,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家伙。我们能诈开金城,但却不一定能诈开陇西。而且那陇西郡城不同与此处,陇西是董卓的根本,必然守卫森严……而且临洮和董家牧场据说还有十万戍卒,我们占不到便宜。”

阎行一听,也轻轻的点头,心道:还是岳父想的周详。

命人将胡赤儿带下去,韩遂沉吟了片刻之后,突然握紧拳头狠狠擂在了城垛上。

“候选、张横!”

“末将在!”

“立刻点齐人马,一个时辰之后,撤离金城。只带粮草、马匹,其他的一律不许携带。别心疼什么金银珠宝,他日我韩遂保证,定会让大家获得比今日更多的财富。”

“末将明白!”

阎行不解的问道:“岳父,我们要去何处?”

“往安定,我们和李文侯、边章汇合。”

“为和要和他们在一起?而且往安定,就必须要通过陇西,岳父不是说不走陇西吗?”

“我们的确不走陇西,而是过鹊阴河,从靖远入安定。”

“走靖远?”

韩遂微微一笑,轻声道:“我与靖远守将马腾早就认识,此人乃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不过野心甚大。他非董卓嫡系,定然不受重用。而又因是凉州人,司隶一部人马也会对他排斥。我们走靖远,可将我之遭遇告知,而后说服与他。只要能在靖远立足,边章等人得势,我们可趁机出兵相助,若失势,则可与马腾联手,图谋武威。”

阎行听完这些话,陷入沉思。

“岳父的意思是……占据武威,我们背靠西域,若时局不利则往西域;若时局有利,趁机夺回金城?”

韩遂赞赏的点头,“彦明所说的不错。不过我所谋并非只在金城,而是整个凉州。你看着吧,就算是边章、李文侯败了,朝廷的人也不会让董卓一人做大,定然会拍出人前来分他的权。到时候我们就能在里面左右逢源,不过要说服马腾,我们还要请出一人方可……彦明,你带人先行,我和程银、梁兴前去请人,随后跟上。”

阎行愕然,“岳父要请谁?”

“郭宠!”

“皋兰人郭宠?”

“正是此人。郭宠与马腾交好,而且郭宠的先人,曾有恩于马腾父,有他出面,说服马腾则易如反掌。”

阎行笑道:“岳父当真是老谋深算,小婿佩服。”

******

且不说韩遂如何说服马腾。

当金城被韩遂攻陷的时候,董卓于河谷大破湟中破羌。

五万铁骑,横冲直撞下,十余万饥肠辘辘的羌骑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抵抗,在数日激战之后,北宫伯玉仓皇败逃。

战场上,尸横遍野。

董卓一身戎装,骑着一匹大白马,得意非常。

在他身边,有李傕郭汜和李儒陪伴,其余众将分成三路掩杀,誓要将北宫伯玉拿下。

李儒看看天色,笑道:“想必那韩遂已经占领金城了吧。”

李傕郭汜对这个清瘦的家伙很有点畏惧。

这可是个连自己人都敢算计的家伙……

李儒和胡轸之间的矛盾,源自于南阳。当初李儒谋划不周,令董卓险些丧命淯水河畔。若非董俷率领奇兵出现,可能……故而在此以后,胡轸对李儒时常冷嘲热讽。

这二人的矛盾,在回到凉州后更加厉害。

北宫伯玉反常的在河谷猛攻,李儒立刻觉察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

在仔细分析之后,李儒就得出了结论:韩遂想要弃卒保帅,舍弃北宫伯玉而护自己周全。

也就在这时,忽有车骑将军董承派心腹之人董金,求见董卓。

董金是个很机灵的青年,大约二十四五岁的样子,表字三石。

李儒也见到了此人,当晚的谈话,也仅限于董卓、李儒和董金三人。

董金说:“听闻董大人祖上本是徐州彭城人?后来才举家迁移到了陇西?可有此事?”

董卓的祖上,的确在彭城居住过,不过那已经是三代以前的事情了,董卓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在骨子里,多年的凉州生活,已经让董卓的打上了非常明显的凉州人烙印。

不过董金这话似乎暗藏玄机,董卓自然不会否认。

“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家父曾与卓谈起过此事,说彭城尚有亲族在,不过卓没有回去过,对族中还有什么人,并不是非常清楚。”

“哦,那小人倒是知道一二。”

董卓做出很激动的样子,“敢情先生指教。”

“我家主人,也是彭城人。大人公子入雒阳之后,我家主人听闻大人也是董姓,而且祖籍曾在彭城,故而就命小的回家查阅了族谱,竟发现上面有董大人父亲的名字。”

“哦?”

“大人父亲,可是名雅?”

董卓连连点头,“正是!”

“不过族谱之中,董大人这一支只到令尊而止,不知是什么原因,却不见大人之名。”

“这个,许是长久不与家族联系,故而不知吧。”

董卓看了一眼李儒,见李儒轻轻点头。

董承,乃是董皇后的弟弟。而彭城董氏,却是当时之望族,颇有名气。董卓和李儒都敏锐的觉察到,这董金此次前来,恐怕是别有目的。但不管是什么目的,能入董家族谱,不管董卓是不是真的和董家有关联,那都等同于换了一个老大的身份。

族谱这玩意儿,还不是人写的?

董金说有董雅的名字而无董卓的名字,意思就是要董卓表明态度。

董卓起身,“请先生转告车骑将军,就说董卓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归宗认祖……恳请将军看在董卓一片诚心,圆了卓这个念头吧。”

话中之意,却已经表明了心迹。

董金沉吟了片刻,从贴身的内衣夹层取出两封信,递给了董卓。

“这两封信,一封为我家主人所写,另一封信……大人看罢,告知小人答案就行。”

董卓扫了一眼信封,不禁打了一个寒蝉。

其中一封信上,赫然盖着皇帝的印信,这分明是一纸诏书啊。

打开信,仔细的看了一遍。董卓肃容道:“请转告大人,就说董卓定奉旨而行。”

董金说:“在小人出发之前,主人曾让小人转告大人几句话:公子在雒阳为士人不容,但只要有主人在一日,定然会保公子周全。大人当积蓄力量,来日方能有所作为。若能成事,则大将军一职非将军莫属,故而如何作为,请大人三思而行。”

这番话,说的很巧妙,但清楚的表达了董承的意思。

究竟是董承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

董卓不想询问。这可是个天大的好处,正可以助他在凉州站稳脚跟。

董金离开不久之后,雒阳就传来了董俷被打入大理监,险些被人陷害的消息来。

紧跟着,袁绍派来了张邈,美其名曰协助。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那袁绍的心思。张邈前来,恐怕并不只是单单为协助董卓那么简单。

张邈很明事,来到陇西之后,并不急于插手军务。

可董卓心里很清楚,这张邈不是不想插手,而是在等待时机。只要凉州战事一平息,他肯定会窜出来。那时候,以袁家四世三公的能力,分了董卓的权,易如反掌。

袁家人,你们好算计啊!

不过董卓却不担心,既然有董家支持,那就放马过来吧。

故而当李儒说出韩遂可能有阴谋的时候,董卓很配合的把金城人马全部调到河谷。

想突围,那就突围吧。

只要你在凉州,就跑不出我手心。

而在李儒方面,也正好除了胡轸,出心中一口恶气。

******

北宫伯玉被张绣拿住,押到了董卓的面前。

看到北宫伯玉,董卓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自家的大女儿和大女婿,心中顿时升起杀意。

“北宫玉,我可是久闻你的大名了!”

董卓故意叫出北宫伯玉早先的名字,脸上流露狰狞的笑容。

北宫伯玉面色灰白,心中充满了绝望之意。他很清楚,董卓绝不会饶了他的性命。

有心做的硬气一些,可这腿却不停的哆嗦,扑通跪在了地上。

“当日你杀我女儿,可想过今日?”

深吸一口气,北宫伯玉说:“要杀要砍,随你的便……”

“哈哈哈,我要杀你,如同碾死一只蚂蚁般简单。不过我现在突然想告诉你一件事,相信你一定愿意听。就在你和我交战的同时,你那好友韩遂,占领了金城。”

北宫伯玉眼睛一亮,但看到董卓脸上的笑容时,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不过他没有来救你,而是带着粮草兵马,往安定投那李文侯和边章去了。嘿嘿,你那最信任的盟友,如今已经抛弃了你,不知你这位破羌之王听了,有何感想?”

“他,他又……”

北宫伯玉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张口吐出了鲜血。

韩遂,我为什么总是要相信他呢?都说读书人识廉耻,讲忠义,可他为何一次次的出卖我?

看着北宫伯玉惨白的面容,董卓一阵快意。

“来人,把这反贼推出去斩了!”

有小校过来拖着北宫伯玉就走,不一会儿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逞到了董卓的面前。

“华雄、徐荣!”

“末将在……”

“自今日起,湟中破羌人马归你二人掌管。不管怎么说,那破羌也曾是我女儿的部属,你们要好好打理才是。秦胡兵交由韩猛指挥,原南阳兵,归于张济指挥。李傕、郭汜,带本部人马前往立刻前往金城,通知牛辅增派人马、粮草,各部就地休整。”

“喏……”

“李儒、李肃,你二人随我去一趟白马羌,我要去见见那白马羌王……”

说到这里,董卓目光一转,盯住了张绣。

张绣年方十八,生的仪表堂堂,颇有威严。

董卓想了想,“张绣,我将我麾下五百博浪士交予你,你即可携带北宫伯玉人头,前往雒阳。到了雒阳之后,先去求见我家狮儿,将人头交给他,就说我没有忘记当初和他的约定。要他再忍耐一下,若是有问题,就去找他岳父和董承商量。”

张绣闻听,先是一怔,可旋即惊喜异常。

“大人,人头交给公子之后,绣当如何呢?”

“留在他身边,好生保护他……西平回转凉州之时,你就是这厉祖军校尉。”

张济叔侄兴奋无比。厉祖是他们老家,厉祖军校尉,岂不是说董卓会让张绣独领一军吗?

厉祖啊,到时候我叔侄就能衣锦还乡。

张绣单膝跪地:“小将誓死,定护卫公子周全。”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医毒狂妃路子野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精灵宝可梦之拂晓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三国称霸:童渊竟然是二师兄?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画河山答题:从始皇开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